跳转到内容

刘新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新禄(1906年—1984年),台湾嘉义人,1929年赴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是日治时期台湾少数赴上海的美术学校留学者之一。[1]

生平[编辑]

早期经历[编辑]

1906年4月2日生于嘉义厅打猫庄(今嘉义县民雄乡[2],父亲刘庭辉乃当地士绅,曾任民雄区区长。[3]1926年台南师范毕业后任教于打猫公学校(今民雄国小)担任训导期间认识陈澄波[4]1929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受林风眠方干民刘海粟等留欧画家影响,毕业后继续研读研究所。[5] 1932年担任上海艺专助教。[6]期间常与陈澄波相约至等地写生,留下许多构图近似的作品[7]。1934年游历日本与日本画家高桥生三郎、上野山清贡、齐腾龙将切磋画艺,[3]1935年以〈钱塘江潮音〉一作参加第1回台阳美展获优选,[2]并连续参展至第4届,皆有良好的成绩。

1940年返台与翁崑德翁焜辉张义雄、林荣杰、安西勘市等创办“青辰美术协会[3],其美术活动范围横跨中国、日本、台湾之间。[7]1946年从返台。[6]

二二八事件及之后[编辑]

1947年刘新禄因目睹好友陈澄波于228事件中被枪决,身心灵极度受创一度停止创作。[8]后刘新禄任职台南县政府嘉义区署民政科长、嘉义县教育科国民教育股长等职,并曾兼任嘉义师专美术教师、担任嘉义县立新港中学代理校长等,推动美术教育。

1966年,刘新禄因眼疾因素退休,退休后在民雄高中任客座美术教师,并开设“绿荫画室”、“民新书局”,同时培育兰花,参加嘉义兰展。1972年起多次旅居美国,1979年因眼疾复发返台就医,于1984年去世。[9]

风格[编辑]

刘新禄的作品以风景写生及家人肖像的题材为多,[4]王金丁认为刘新禄的作品笔触稳敛沉着,画面透露温厚情感,捕捉了早期庶民的生活,形趣自然有神[10]

参考资料[编辑]

  1. ^ 张育萱,《日治时期赴中国之台湾洋画家—以刘锦堂、陈澄波为例》,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2年6月。
  2. ^ 2.0 2.1 刘, 兆民. 先父劉新祿的繪畫創作理念及人生觀. 台灣早期畫家劉新祿畫集. 台北: 东之画廊. 1994. 
  3. ^ 3.0 3.1 3.2 人物志 藝文篇. 嘉義縣志. 嘉义: 嘉义县政府. 2009. 
  4. ^ 4.0 4.1 林, 育淳.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錄94(2005). 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06. 
  5. ^ 作者資料. 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网站.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 
  6. ^ 6.0 6.1 李, 伯男; 戴, 明德. 台灣地方美術發展史全集 嘉義地區. 台北: 日创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3. 
  7. ^ 7.0 7.1 黄于玲. 一位遲來的台灣早期畫家──劉新祿. 南画廊新闻. 2001-06-13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 
  8. ^ 白, 适铭. 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 台中: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19. 
  9. ^ 洪, 嘉惠. 劉新祿先生事略. 民雄先賢小傳. 嘉义: 民雄文教基金会. 1998. 
  10. ^ 王, 金丁. 前輩畫家劉新祿 烽煙中的一道燦爛油彩. 新纪元. 2010-11-11, (197)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