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公爵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表列出十六国时期可考的公爵。

[编辑]

汉赵[编辑]

前凉[编辑]

前秦[编辑]

西凉[编辑]

其他[编辑]

郡公[编辑]

汉赵[编辑]

成汉[编辑]

后赵[编辑]

前凉[编辑]

[编辑]

前燕[编辑]

前秦[编辑]

后秦[编辑]

后燕[编辑]

西燕[编辑]

西秦[编辑]

后凉[编辑]

南凉[编辑]

北凉[编辑]

南燕[编辑]

北燕[编辑]

[编辑]

其他[编辑]

县公[编辑]

汉赵[编辑]

成汉[编辑]

后赵[编辑]

前燕[编辑]

前秦[编辑]

后秦[编辑]

后燕[编辑]

西秦[编辑]

北凉[编辑]

南燕[编辑]

[编辑]

其他[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晋书 卷一百四 载记第四》:“曜复僭号,署勒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并前十三郡,进爵赵公。”
  2. ^ 《晋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既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3. ^ 《晋书 卷一百十五 载记第十五》:“师奴劝其兄纂称尊号,纂不从,乃杀纂,自立为秦公。”
  4. ^ 4.0 4.1 4.2 4.3 《晋书 卷八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推玄盛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玄盛乃赦其境内,建年为庚子,追尊祖弇曰凉景公,父昶凉简公。”
  5. ^ 《资治通鉴 卷八十六 晋纪八》:“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
  6. ^ 《资治通鉴 卷八十八 晋纪十》:“故新野王歆牙门将胡亢聚众于竟陵,自号楚公,寇掠荆土,以歆南蛮司马新野杜曾为竟陵太守。”
  7. ^ 《晋书 卷一百一 载记第一》:“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门郡公”
  8. ^ 《晋书 卷一百 列传第七十》:“元海进弥征东大将军,封东莱公。”
  9. ^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王弥为大将军,封齐公。”
  10. ^ 10.0 10.1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聪大赦,改年嘉平,以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聪假怀帝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庾珉等以次加秩。”
  11. ^ 11.0 11.1 11.2 《晋书 卷一百三 载记第三》:“今可赠岳使持节、侍中、大司徒、辽东公,恂大司空、南郡公,绥左光禄大夫、平昌公”
  12. ^ 《晋书 卷一百三 载记第三》:“以刘昶为使持节、侍中、大司徒、录尚书事,进封河南郡公”
  13. ^ 《晋书 卷一百四 载记第四》:“及元海死,刘聪授勒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进封本国上党郡公,邑五万户,开府、幽州牧、东夷校尉如故。”
  14. ^ 《资治通鉴 卷八十八 晋纪十》:“今进君骠骑将军、定襄郡公,后有不逮,幸数匡之!”
  15.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一 载记第二十一》:“追尊其曾祖武曰巴郡桓公”
  16.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一 载记第二十一》:“乃诬其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谋反,下狱死。”
  17.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一 载记第二十一》:“骧死,迁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录尚书事。”
  18.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一 载记第二十一》:“尚书令、河南公景骞”
  19. ^ 《晋书 卷一百四 载记第四》:“命段末柸为子,署为使持节、安北将军、北平公,遣还辽西。”
  20. ^ 《晋书 卷一百四 载记第四》:“勒授嶷东州大将军、青州牧,封琅邪公。”
  21. ^ 《晋书 卷一百六 载记第六》:“迁侍中、开府,进封中山公。”
  22. ^ 《晋书 卷一百五 载记第五》:“遣使封张骏武威郡公,食凉州诸郡。”
  23. ^ 23.0 23.1 《晋书 卷一百六 载记第六》:“河间公宣、乐安公韬有宠于季龙,邃疾之如仇。”
  24. ^ 24.0 24.1 《晋书 卷一百六 载记第六》:“先是,使襄城公涉归、上庸公日归率众戍长安,二归告镇西石广私树恩泽,潜谋不轨。”
  25. ^ 25.0 25.1 25.2 25.3 《晋书 卷一百六 载记第六》:“秦、燕、义阳、乐平四公听置吏一百九十七人”
  26. ^ 《晋书 卷一百七 载记第七》:“燕公斌、彭城公遵并有武艺文德”
  27. ^ 《晋书 卷一百七 载记第七》:“生子世,封齐公。”
  28. ^ 《晋书 卷一百七 载记第七》:“初,谶言灭石者陵,寻而石闵徙封兰陵公,季龙恶之,改兰陵为武兴郡,至是终为闵所灭。”
  29.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进封西平公。讨平梁犊,进位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略阳公。”
  30. ^ 30.0 30.1 30.2 《晋书 卷一百十六 载记第十六》:“刘曜之平陈安也,以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邑之于陇上……封襄平县公……进封西平郡公。”
  31. ^ 《资治通鉴 卷九十八 晋纪二十》:“又以苻健为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牧、略阳郡公。”
  32. ^ 《晋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五》:“未几,复以为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
  33. ^ 唐《支光墓志》:“后赵司空始安郡公曰雄七世孙也。”唐《支成墓志》:“后赵司空始安郡公曰雄,琅耶人也。”
  34. ^ 北魏《申洪之墓志》:“曾祖钟,前赵司徒、东阳公。”
  35. ^ 《晋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废大怀为高昌公”
  36. ^ 《资治通鉴 卷一百 晋纪二十二》:“张瓘至姑臧,推玄靓为凉王,自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凉州牧、张掖郡公”
  37. ^ 《魏故著作郎韩君墓志》:“故燕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云南庄公之玄孙”
  38. ^ 《魏黄钺大将军太傅大司马安定靖王第二子给事君夫人王氏之墓志》:“燕仪同三司武邑公波之六世孙”
  39. ^ 《晋书 卷一百十 载记第十》:“隽车骑大将军、范阳公刘宁屯据莸城,降于苻氏”
  40. ^ 《晋书 卷一百十 载记第十》:“隽以钊为营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封乐浪公,王如故。”
  41. ^ 《晋书 卷一百十 载记第十》:“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降于隽,拜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处之于代郡平舒城。”
  42. ^ 42.0 42.1 42.2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德为梁公,默为始安公,偻为南康公”
  43.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慕容隽以襄为豫州刺史、丹阳公”
  44. ^ 《晋书 卷一百十一 载记第十一》:“真怒,以寿阳降𬀩,𬀩遣其大鸿胪温统署真为使时节、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扬州刺史,封宣城公,未至而真、统俱卒。”
  45.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二 晋纪二十四》:“燕主𬀩立皇后可足浑氏,太后从弟尚书令豫章公翼之女也。”
  46.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二 晋纪二十四》:“太傅评白燕主𬀩,遣西平公强帅精骑追之,及于范阳”
  47. ^ 《唐李秀碑》记载:“前燕太子太保武陵元公产。”
  48. ^ 48.00 48.01 48.02 48.03 48.04 48.05 48.06 48.07 48.08 48.09 48.10 48.11 48.12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觌为长乐公,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以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
  49. ^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以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
  50.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晋书 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封弟融为阳平公,双河南公,子丕长乐公,晖平原公,熙广平公,叡钜鹿公……封其子阳为东海公,敷为清河公。”
  51. ^ 《晋书 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初,仇池氐杨世以地降于坚,坚署为平南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
  52. ^ 《晋书 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天锡惧而遣使谢罪称藩,坚大悦,即署天锡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域都护、西平公。”
  53. ^ 《晋书 卷一百十四 载记第十四》:“坚少子中山公诜有宠于坚”
  54. ^ 《晋书 卷一百十四 载记第十四》:“河间公苻琳为中军大将军”
  55. ^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晋书 卷一百十五 载记第十五》:“置百官,以张蚝为侍中、司空,封上党郡公;王永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尚书令,进封清河公;王腾为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司隶校尉、阳平郡公……俱石子为卫将军、濮阳公;杨辅为尚书右仆射、济阳公;王亮为护军将军、彭城公;强益耳、梁畅为侍中,徐义为吏部尚书,并封县公。”
  56. ^ 《晋书 卷一百十五 载记第十五》:“纂弟师奴为抚军大将军、并州牧、朔方公。”
  57.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封弟忠为河南公。”
  58.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以曹毂为雁门公,刘卫辰为夏阳公,各使统其部落。”
  59.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以范阳公抑为征东大将军、幷州刺史,镇蒲阪”
  60.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四 晋纪二十六》:“秦豫州刺史北海公重镇洛阳,谋反”
  61.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六 晋纪二十八》:“擒秦安西将军勃海公珍”
  62.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六 晋纪二十八》:“于是推登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抚军大将军、雍河二州牧、略阳公”
  63. ^ 北魏《金猥墓志》:“(金柱)长子熙,苻祚初兴,征西将军、司隶校尉、秦雍二州刺史、安南公。”
  64. ^ 《晋书 卷一百十六 载记第十六》:“苻登骠骑将军没奕于率户六千降,拜使持节、车骑将军、高平公。”
  65. ^ 《晋书 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杨盛保仇池,遣使请命,拜使持节、镇南将军、仇池公。”
  66. ^ 《晋书 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于是其太尉赵公旻等五十三人上疏”
  67. ^ 《晋书 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中军、广陵公敛权镇洛阳”
  68. ^ 68.00 68.01 68.02 68.03 68.04 68.05 68.06 68.07 68.08 68.09 《晋书 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封子懿、弼、洸、宣、谌、愔、璞、质、逵、裕、国儿皆为公。”
  69. ^ 北魏《释僧芝墓志》记载 :“法师讳僧芝,俗姓胡,安定临泾人也。……姚班督护军、临渭令、勃海公谘议参军略之孙。”
  70. ^ 70.0 70.1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八 晋纪三十》:“弟崇为齐公,显为常山公。”
  71. ^ 《晋书 卷一百十九 载记第十九》:“命其齐公姚恢杀安定太守吕超,恢久乃诛之。”
  72.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兴克洛阳,以其弟东平公绍镇之。”
  73. ^ 《晋书 卷一百十九 载记第十九》:“泓进绍太宰、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改封鲁公”
  74.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兴弟济南公邕言于兴”
  75.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天兴五年夏,兴遣其弟义阳公平率众四万侵平阳”
  76. ^ 《资治通鉴 卷一一四 晋纪三十六》:“秦陇西公硕德自上邽入朝”
  77. ^ 《资治通鉴 卷一一八 晋纪四十》:“绍又遣东平公赞屯河上以断水道”
  78. ^ 《晋书 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拜秃发傉檀车骑将军、广武公”
  79.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硕德表隆为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
  80.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兴遣使署炽磐假节、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寻进号抚军大将军。”
  81. ^ 《晋书 卷一百三十 载记第三十》:“顷之,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
  82. ^ 北魏《王休墓志》:“君讳休,字老生,太原晋阳人也。……祖次多,雄略□□,为秦并秦二州刺史,北平公。”
  83. ^ 83.0 83.1 83.2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宝庶子清河公会多材艺……而宝宠爱少子濮阳公策,意不在会。宝庶长子长乐公盛自以同生年长,耻会先之,乃盛称策宜为储贰,而非毁会焉。”
  84. ^ 84.0 84.1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汗二子鲁公和、陈公杨分屯令支、白狼,遣李旱、张真袭诛之。”
  85.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召叔父河间公熙属以后事……以熙为辽东公,备宗祀之义。”
  86.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立其子辽西公定为太子,大赦殊死已下。”
  87.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群望皆在平原公元”
  88.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上庸公懿为镇西将军、幽州刺史,镇令支”
  89.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七 晋纪二十九》:“垂以辽为徐州牧,封河南公,前至黎阳,受降而还。”
  90.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八 晋纪三十》:“秦主兴遣使与燕结好,幷送太子宝之子敏于燕,燕封敏为河东公。”
  91.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八 晋纪三十》:“燕主宝以为镇东大将军,封雁门公。”
  92.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九 晋纪三十一》:“又遣西河公库傉官骥帅兵三千助守中山。”
  93.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九 晋纪三十一》:“以新平公可足浑潭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杀拓跋觚以固众心。”
  94. ^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宝遣扶风忠公慕舆腾与长乐王盛收兵冀州,盛以腾素暴横,为民所怨,乃杀之。”
  95. ^ 95.0 95.1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事连骠骑将军高阳公崇、崇弟东平公澄,皆赐死。”
  96. ^ 《资治通鉴 卷一一一 晋纪三十三》:“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
  97. ^ 《资治通鉴 卷一一二 晋纪三十四》:“丁亥,以章武公渊为尚书令”
  98. ^ 98.0 98.1 《资治通鉴 卷一一四 晋纪三十六》:“燕主宝之子博陵公虔、上党公昭,皆以嫌疑赐死。”
  99.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宝子之,赐姓慕容氏,封夕阳公。”
  100. ^ 《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燕录七》引《广韵》:“襄城公末那楼雷。”
  101. ^ 北魏《郑羲碑》:“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
  102. ^ 北魏《张问墓志》:“君讳问,字灵龟,南阳西崿人。……夫人乐良(浪)王氏……祖毓,本州主簿、别驾,燕渤海太守、达平公。”达平乃建平之讹误。
  103.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忠以永为太尉,守尚书令,封河东公。”
  104. ^ 《魏书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垂遣其龙骧将军张崇攻永弟武乡公友于晋阳”
  105.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八 晋纪三十》:“西燕主永困急,遣其子常山公弘等求救于雍州刺史郗恢,幷献玉玺一纽。”
  106.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傉檀遂降,署为骠骑大将军、左南公。”
  107.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炽磐大悦,征隽为侍中、中书监、征南将军,封陇西公,邑一千户。”
  108. ^ 《资治通鉴 卷一一一 晋纪三十三》:“西秦丞相南川宣公出连乞都卒。”
  109.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凉州牧、酒泉公。”
  110.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及坚乱,西奔上邽,转至姑臧,拜武贲中郎将,封太原公。”
  111.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轨自称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112.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九 晋纪三十一》:“天水公延以枹罕之众攻临洮、武始、河关”
  113. ^ 《资治通鉴 卷一一一 晋纪三十三》:“常山公弘为司徒……改封番禾郡公。”
  114. ^ 114.0 114.1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伪巴西公吕他、陇西公吕纬时在北城”
  115.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以弟超有佐命之勋,拜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封安定公。”
  116.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六 载记第二十六》:“吕光封乌孤广武郡公。”
  117. ^ 117.0 117.1 《晋书 卷一百二十六 载记第二十六》:“署弟利鹿孤为骠骑大将军、西平公,镇安夷,傉檀为车骑大将军、广武公,镇西平。”
  118.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男成等推业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
  119.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九 载记第二十九》:“梁中庸、房晷、田昂等推蒙逊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
  120. ^ 120.0 120.1 《晋书 卷一百二十八 载记第二十八》:“兄归为冠军、常山公,叔父颓为武卫、兴乐公。”
  121.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署冯跋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武邑公”
  122. ^ 《资治通鉴 卷一一四 晋纪三十六》:“北燕王云封慕容归为辽东公,使主燕祀。”
  123. ^ 123.0 123.1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范阳公素弗才略不恒,志于靖乱,扫清凶桀,皆公勋也……署素弗为大司马,改封辽西公,冯弘为骠骑大将军,改封中山公。”
  124. ^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孙护为侍中、尚书令、阳平公,张兴为卫将军、尚书左仆射、永宁公,郭生为镇东大将军、领右卫将军、陈留公,从兄子乳陈为征西大将军、并青二州牧、上谷公,姚昭为镇南大将军、司隶校尉、上党公,马弗勤为吏部尚书、广宗公,王难为侍中、抚军将军、颍川公”
  125. ^ 《资治通鉴 卷一一五 晋纪三十七》:“广川公万泥为幽、平二州牧”
  126.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至龙城,以为左仆射、常山公。”
  127. ^ 127.0 127.1 127.2 《资治通鉴 卷一二二 宋纪四》:“初,燕王嫡妃王氏,生长乐公崇……崇母弟广平公朗、乐陵公邈”
  128. ^ 128.0 128.1 128.2 《晋书 卷一百三十 载记第三十》:“以其长兄右地代为丞相、代公,次兄力俟提为大将军、魏公,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梁公”
  129. ^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晋书 卷一百三十 载记第三十》:“封子延阳平公,昌太原公,伦酒泉公,定平原公,满河南公,安中山公。”
  130. ^ 《资治通鉴 卷一二一 宋纪三》:“夏酒泉公隽自平凉奔魏。”
  131. ^ 131.0 131.1 《资治通鉴 卷一二一 宋纪三》:“丁卯,夏上谷公社干、广阳公度洛孤出降,魏克平凉。”
  132. ^ 132.0 132.1 《资治通鉴 卷一二一 宋纪三》:“魏人获夏主之弟丹阳公乌视拔、武陵公秃骨及公侯以下百余人。”
  133. ^ 《资治通鉴 卷一二一 宋纪三》:“夏东平公乙斗弃城奔长安”
  134. ^ 《十六国春秋 西秦录》:“四年,赫连定遣其叔北平公韦代率众一万攻南安。”
  135. ^ 《十六国春秋 夏录》:“昌留河内公费连乌提守高平,徙诸城民七万户于安定以都之。”
  136. ^ 《资治通鉴 卷八十八 晋纪十》:“南安赤亭羌姚弋仲东徙榆眉,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
  137. ^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将作大匠望都公靳陵坐温明、徽光二殿不成,皆斩于东市。”
  138. ^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太师、昌国公刘𫖮”
  139. ^ 《晋书 卷一百三十 载记第三十》:“曾祖武,刘聪世以宗室封楼烦公”
  140. ^ 《资治通鉴 卷八十八 晋纪十》:“汉大昌文献公刘殷卒。”
  141. ^ 《晋书 卷一百二十一 载记第二十一》:“寿矫任氏令,废期为邛都县公,幽之别宫。”
  142. ^ 《晋书 卷一百十六 载记第十六》:“石祗僭号,以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
  143. ^ 《十六国春秋辑补·后赵录十二》引《广韵》:“宜阳公素和明。”
  144.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燕太尉武平匡公封奕卒。”
  145.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燕平北将军武强公埿以幽州兵戌云中。”
  146.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燕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卒。”
  147. ^ 《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燕录五》引《广韵》:“岷山桓公库傉官泥。”
  148. ^ 《魏黄钺大将军太傅大司马安定靖王第二子给事君夫人王氏之墓志》
  149. ^ 《晋书 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坚自骢马城如朔方,巡抚夷狄,以卫辰为夏阳公以统其众。”
  150. ^ 《资治通鉴 卷一百 晋纪二十二》:“龛所署徐州刺史阳都公王腾举众降”
  151. ^ 《资治通鉴 卷一百 晋纪二十二》:“以从祖右光禄大夫、永安公侯为太尉”
  152. ^ 《资治通鉴 卷一百 晋纪二十二》:“生乃诛太师、录尚书事、广宁公鱼遵幷其七子、十孙。”
  153.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三 晋纪二十五》:“三月,秦太尉建宁烈公李威卒。”
  154.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四 晋纪二十六》:“秦王坚以幽州刺史行唐公洛为北讨大都督”
  155.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五 晋纪二十七》:“以前岷山公库傉官伟为左长史”
  156. ^ 《晋书 卷一百十五 载记第十五》:“坚尚书令、魏昌公苻纂自关中来奔,拜太尉,进封东海王。”
  157. ^ 《晋书 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兴处之于成纪,拜使持节、镇西将军、平襄公。”
  158. ^ 《资治通鉴 卷一一七 晋纪三十九》:“西秦王炽磐攻秦洮阳公彭利和于漒川”
  159. ^ 《晋书 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以开封公慕容详守中山。”
  160. ^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杀乐浪威王宙、中牟熙公段谊及宗室诸王。”
  161. ^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颍阴烈公余崇密言于宝”
  162. ^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八 晋纪三十》:“权千成为秦所逼,请降于金城王干归,干归以为东秦州刺史、休官大都统、显亲公。”
  163. ^ 北魏《乞伏英婗墓志》:“夫人讳英婗,金城榆中人也。西秦高祖武元王曾孙,左丞相、襄武公达之孙。”
  164. ^ 北魏《乞伏曎墓志》:“君讳曎,字仲□,□州金城榆中凤林人也。西秦高祖武元王干归之曾孙,骠骑、仪同、洮阳景公陵之孙。”
  165. ^ 北魏《张略墓志》:“惟大代皇兴二年岁次戊申十一月癸卯朔十三日乙卯,凉故西平郡阿夷县凌江将军、万平男、金昌白土二县令、东宫记室主簿、尚书郎、民部、典征西府录事户曹二参军、左军府户曹参、领内直、征西镇酒泉后都护留府安弥侯常侍、□南公中尉、千人军将张略之墓。”
  166. ^ 《晋书 卷九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丰为人所谮,被杀,慕容氏寡归,将改适伪寿光公余炽。”
  167. ^ 《晋书 卷一百十八 载记第十八》:“慕容超司徒、北地王锺,右仆射、济阳王嶷,高都公始,皆来奔。”
  168. ^ 北魏《兰幼标墓志》:“祖瓌,冠军将军、宜阳公,尚献武皇帝女乐安公主。”
  169. ^ 《晋书 卷九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琅邪王为石阳县公”
  170. ^ 《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玄篡,封武昌县开国公,加班剑二十人。”
  171. ^ 171.00 171.01 171.02 171.03 171.04 171.05 171.06 171.07 171.08 171.09 171.10 《晋书 卷九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封王谧为武昌公,班剑二十人,卞范之为临汝公,殷仲文为东兴公,冯该为鱼复侯。又降始安郡公为县公,长沙为临湘县公,庐陵为巴丘县公,各千户。其康乐、武昌、南昌、望蔡、建兴、永脩、观阳皆降封百户,公侯之号如故。”
  172. ^ 《资治通鉴 卷八十六 晋纪八》:“惤令刘伯根反,众以万数,自称惤公。”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