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系当代艺术发展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雄市立美术馆在 2007 年至2009年开始推动“南岛语系当代艺术发展计划”(3年计划),此为具有前瞻性及独创性的发展计划,有计划的搜藏原住民当代艺术作品、建立原住民艺术数据库,也与南岛语系等地区的艺术机构建立交流互动及伙伴关系,3年期间共举办了3个展览、19个人次的艺术家驻馆创作活动、购藏44件台湾原住民艺术家的作品,也建置了以原住民艺术为核心的线上艺术数据库。这项计划的推行,对于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背景缘起[编辑]

高美馆由于地缘之便,邻近台湾原住民族分布广泛的屏东县、台东县,与台湾原住民艺术家在交流互动上一直很密切,且自高美馆建馆以来,“雕塑”即为主要的典藏项目,此典藏策略和南岛语族较熟悉、擅长的立体创作相互谋合,高美馆自开馆以来即典藏许多台湾南岛语族当代艺术作品,惟这些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未被十足彰显,高美馆希冀积极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推动台湾南岛当代艺术的艺术创作。南岛语族分布广泛且有复杂多元的文化样貌,透过此计划作为一个链接的平台,将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置于南岛语系系统,开启台湾与南岛各族的交流互动,为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建构开启另一种可能性和发展的空间,将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接轨国际,也深化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文化意义。高美馆更基于推动南岛艺术此角色的独特定位,不仅强化和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的关系,也提升高美馆的未来竞争力。[2][3]

计划内容[编辑]

1.国际交流展览
展览时间 展览名称 展览概要
2007年10月20日至2008年3月30日 超越时光‧跨越大洋-南岛当代艺术 高美馆与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栖包屋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促进台湾与卡纳克族(Kanak people)之间的艺文交流,提高跨亚太区域原住民文化的能见度。[4] 艺术家共来自15个国家或自治区,共有84位艺术家的105件作品参与展出。
2008年12月13日至2009年4月5日 Le Folauga ─继往开来:新西兰当代太平洋艺术 高美馆与新西兰Tautai当代太平洋艺术信托(Tautai ContemporaryPacific Arts Trust)合作,集结了新西兰最杰出活跃的太平洋裔艺术家佳作之展览,许多作品大胆运用科技、数位、影像等媒材创作,[5]能够带给台湾观众及原住民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视野、思考方向和启发。[6]共有16位艺术家参与展出。
2010年2月6日至2010年4月11日 山海子民的追寻之路:蒲伏灵境:南岛当代艺术展 展览核心回归到人的本质,透过山海子民在文化认同上的追寻与艺术上的实践,探讨每位艺术家个人生命经验与集体族群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共有泛太平洋地区共11位艺术家的38件作品参与展出。[7]
2.艺术家驻馆创作交流活动[5]
年份 驻馆艺术家 驻馆创作作品
2006 鲁碧.司瓦那(豆豆)、雷恩、Jean-Michel Boene、、Joseph Poukiou 《蝶蜕.编织生命中的彩翼》、《祖灵之眼》、《卡纳克人》
2007 撒部.噶照、达凤.旮赫地、希紫.纱帆、依法儿.玛琳奇那、Michel Tuffery、Jim Vivieaere 《月亮的方向》、《系》、《山海传脉.守护之眼》、《风景:一座森林、两只狗儿、三条小船》
2008 峨冷、雷斌、Tui Hobson、Jean-Jacques Poiwi 《向着星光航行》、《初始》、《如果()不在这里 应该在哪里?》、《闵奋斗》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曾媚珍. 跨越南北回歸線──在拉羅湯加談原住民當代藝術. 艺术认证. 2010, (35): 64-69. 
  2. ^ 李俊贤. 南島啊!南島:高美館策辦南島語族當代藝術系列之目的. 艺术认证. 2006, (8): 46-49. 
  3. ^ 李俊贤. 南島啊!南島﹝2﹞:高美館策辦南島當代藝術的理由. 艺术认证. 2006, (11): 43-45. 
  4. ^ 柯素翠(Susan Cochrane). 超越時光‧跨越大洋. 艺术认证\. 2007, (16): 36. 
  5. ^ 5.0 5.1 曾媚珍. 一種續航的力量 寫在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蒲伏靈境─南島當代藝術」展之前. 艺术认证. 2009, (27): 55. 
  6. ^ Le Folauga-繼往開來:紐西蘭當代太平洋藝術展. 高雄市立美术馆. [永久失效链接]
  7. ^ 曾, 媚珍主编. 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蒲伏靈境:南島當代藝術展. 高雄: 高雄市立美术馆. 2010. ISBN 978-986-02-1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