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宝寿院 (津岛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宝寿院
牛头山 宝寿院
宝寿院 (津岛市)
基本信息
位置爱知县津岛市神明町2
宗教日本佛教
本尊药师佛像
宗派真言宗智山派
称号与地位山号:牛头山
状态文化财:神佛分离颠末记宥三日记
天王社本地堂鳄口
札所等海东西新四国八十八个所 62号
尾西七福神 毘沙门天
官方网站http://houjyuinn.net/
开山时间(传)弘仁9年(818年)
地图
地图

宝寿院(日语:ほうじゅいん)是位于日本爱知县津岛市真言宗智山派佛寺山号是牛头山。

历史[编辑]

根据寺传,在弘仁9年(818年)拜访此地的空海(弘法大师)为了受传染病蔓延之苦的人们,在津岛牛头天王社(现在的津岛神社)旁边,建设了奉祀祭拜药师佛的建筑为起源[1][2]。至江户时代,作为神宫寺的天王社在墙内设置了本地堂,玉墙西边则分别建立了实相院、明星院、宝寿院,离神社较远则建立了观音坊[3]

明治时代,因为神佛分离而全面废除了神宫寺,在1868年明治元年)旧历5月至7月在境内的本地堂和钟楼、宝箧印塔被摧毁[4]。此时,应宝寿院的住持宥三等社僧之请求,将本地堂的本尊和经文等等曾全部移至实相院,但因为实相院、明星院的社僧决定还俗,在同年8月,从本地堂移来的佛像和佛画、宝器,加上实相院、明星院的佛像等都一起移置宝寿院[5]。另外,这时候无人管理的观音坊也转移给宝寿院管理之下。宥三在此之后,进行神社和本地堂的再建[6],但重建工作并未实现。

此段神佛分离的经纬仍残存纪载在〈神仏分离颠末记宥三日记〉,现在被指定为津岛市文化财。

近代[编辑]

1959年昭和34年)的薇拉台风造成了很大的损坏;1974年(昭和49年)地藏堂、1981年(昭和56年)的本堂重建。

宝寿院旧藏文化资产[编辑]

贞和三年(1347年)铭刻的石塔。在1967年变更了所有人,被移放在名古屋市内的个人邸宅内。之后,再移放至滋贺县大津市坂本本町[7][8]
  • 绢本着色佛涅槃图(重要文化财)
1918年4月8日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当时的国宝),为宝寿院所有[9]。现在则由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10]

境内[编辑]

注脚[编辑]

  1. ^ 宝寿院の歴史. 宝寿院. 2008-01-10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1). 
  2. ^ 宝寿院. 津岛门户网站. 2012-01-25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8). 
  3. ^ 津岛市史、pp.208
  4. ^ 津岛市史、pp.210-213
  5. ^ 津岛市史、pp.213-214
  6. ^ 津岛市史、pp.217
  7. ^ “重要文化财の所在地変更につい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滋贺県网站)
  8. ^ 文化遺産online.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9. ^ 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资料收藏
  10. ^ 收藏品基本资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奈良国立博物馆网站)

参考文献[编辑]

  • 津岛市史编さん委员会 编‘津岛市史 (5)’ 津岛市教育委员会 发行、1975年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