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梨军支比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梨军支比丘释迦牟尼佛驻世时,释迦世尊的比丘弟子之一,虽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修行并证到阿罗汉果,但因为过去世曾经不孝父母不肯供养的关系,今世经常得饥饿的果报,最后食沙而亡,为佛门中著名的公案之一,记载于《撰集百缘经》第10卷[1],此公案也警示后世,因果不昧、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不孝父母、恶口的业报之可怕。


内容概要[编辑]

出家证果[编辑]

当时,释迦牟尼佛舍卫国祇园精舍,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妇女产下一男婴,这男孩容貌丑陋、身体秽臭,当他要喝奶时,母乳一进到口中都变成败奶,他的父母只好雇用其他可哺乳的妇女喂养,但仍然发生一样的状况,于是只能以酥蜜涂在指上,一点一滴的将他喂养长大,并为他取名为“梨军支”。就这样梨军支在半饥饿的状态中成长,始终无法得到温饱,有一天比丘们威仪详序托地钵进城化缘,然后皆满钵而返,梨军支见到很开心,心想自己应该跟随佛陀出家修行,或许就能得到温饱,因此来到祇园精舍祈求依止佛陀出家修行,释迦牟尼佛慈悲应允。梨军支出家后精进修持,很快地证到了阿罗汉果位。

食沙涅槃[编辑]

梨军支比丘出家后,每次外出托钵总是空钵而返,因此非常的郁闷。有一天他经过佛塔看见有少许的污秽,便发心整理使其清洁,结果外出乞食竟然满钵而返,因此很欢喜地与大众分享他的境遇,并表示之后希望由他来发心打扫,让他得以修福并得到温饱。有天他睡过了头,舍利弗尊者正好带领他的五百位弟子前来拜见释迦牟尼佛,见到佛塔无人打扫就顺手整理干净,梨军支比丘醒来后发现佛塔已打扫干净,便怅然地向舍利弗表达自己的忧虑:“今日又要饥饿一天了”,舍利弗知道原因后,表示将带他入城应供以得到饱足,并请他不必担忧。但这天施主夫妇正在吵架,根本没有准备供养,两人只得空钵而返,第二天,舍利弗再次带着梨军支比丘到城中的一位长者家接受供养,这次参加的比丘们皆获得丰富的食物,只读梨军支比丘被遗漏了,他大声地表达自己尚未分得斋食,但主人竟然没有听到,最后只得饥饿而返。

第三天,阿难尊者知道了这件事,深感怜愍,便告知梨军支比丘:“今日受供养将会为他带回食物,让他得以温饱”,但是能够受持八万四千诸法藏门未曾遗漏、于佛陀弟子中记忆力第一的阿难尊者,这天居然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最后空钵而返。第四天,阿难尊者再次为梨军支比丘带回食物,在准备回程的路上遇到恶犬追逐,万不得以之下,只能丢下食物来脱身。后来目犍连尊者知道了这件事,第五天为他取回食物,但回程的途中遇到了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迅速地抢走尊者手中的钵饭然后丢到海中。第六天,舍利弗继续为梨军支比丘取回钵饭,到了房门口,房门居然自动关上,怎么样也打不开,尊者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入房内,取食的过程中居然不小心打翻了一地,这天梨军支比丘还是不得而食。到了第七天,梨军支比丘依然没有饭吃,他感到非常的惭愧、深感忏悔,自知业障深重,便于四众前饮水食沙,最后进入涅槃。


因果显报[编辑]

比丘们看到了梨军支比丘奇特的境遇,便请示释迦牟尼佛:“梨军支比丘,过去造作何业,让他出生以来鲜少得到温饱,又是何因缘让他今世得以出家得道”,释迦牟尼佛便向大众开示梨军支比丘过去世的种种因缘:

在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佛陀出世,号为“帝幢”,帝幢佛带领着祂的比丘弟子们游化诸国,当时城中有位叫做瞿弥的长者,见到佛陀与僧众们,深生信敬,于是每天都请佛陀和僧众们来家中接受供养,后来长者过世了,他妻子依然一本初衷,持续供养佛陀与僧众们,但是长者的儿子是个吝啬的人,担心家产会被母亲散尽,于是限制母亲的饮食,在饮食受到限制的状况下,这位母亲依然持续供养佛僧,后来这位儿子发现母亲的作为,非常的生气,便把母亲软禁在空屋之中,七天未得饮食,在第七天时这位母亲向儿子索求饮食,儿子回答:“你不是吃沙喝水就可以生存了吗?为何又要向我索取饮食呢?”说完便离去,这位母亲后来便因为饥饿而去世,而这位儿子命终后,堕落至阿鼻地狱受无量之苦,苦难受尽后还生人间,也因为过去世的果报,经常未得温饱。

释迦牟尼佛告诉比丘们,这位过去曾经令母亲饥困而亡的儿子便是现在的梨军支比丘,但也因为他过去世曾经供养佛陀的缘故,今世有这个因缘福报得遇如来,出家修行并成就道果[2][3][4]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冊No.0200 撰集百緣經 第10卷. [202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2). 
  2. ^ [《撰集百缘经》第10卷 梨军支比丘'缘 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00_010]:[失效链接]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其妇怀妊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容貌弊恶,身体臭秽,饮母乳时,能使乳坏,若雇余者,亦皆败坏;唯以酥蜜,涂指令舐得济躯命,因为立字号梨军支。年渐长大,遂复薄福,求索饮食,未曾得饱。见诸沙门,威仪详序,执持应器,入城乞食满钵而还,见已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当往诣佛世尊,求作沙门,或能得饱。”作是念已,即诣祇桓,求佛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习,得阿罗汉果。而行乞食亦不获得,便自悔责,入其塔中,见少坌污,即便扫洒。时到乞食,即便丰足。心怀欢喜,白众僧言:“从今以往众僧塔寺听我扫洒。所以然者?由扫洒故,乞食得饱。”僧即听许,常令扫洒。又于一日,愚痴所缚,眠不觉晓,未及扫洒。时舍利弗,将五百弟子,从他邦来,问讯世尊,见佛塔中有少尘坌,即便扫之。时梨军支便从眠觉,见舍利弗扫洒已竟,心怀怅恨,语舍利弗:“汝扫我地,令我今者饥困一日。”时舍利弗闻是语已,而告之言:“我于今者,自当共汝入城受请,可得饱满,汝勿忧也。”时梨军支闻是语已,心怀泰然。受请时到,共舍利弗入城受请,正值檀越夫妇斗诤,竟不得食,饥饿而还。时舍利弗于第二日,复更语言:“我于今朝,当自将汝受长者请,令汝饱足。”时到将往,其上中下,皆悉得食,唯此一人独不得食,高声唱言:“我不得食。”尔时主人,都无闻者,饥困而还。尔时阿难,闻是事已,深生怜愍,于第三日,语梨军支言:“我于今朝,随佛受请,为汝取食,定使饱满。”然彼阿难,受持如来八万四千诸法藏门,未曾漏脱,今故为此梨军支比丘,取其饮食,忽然不忆,空钵而还。于第四日,阿难复更为其取食,还归所止,道逢恶狗,所为[齿*齐][口*制],饮食弃地空钵而还,复不得食。于第五日,大目揵连复为取食,还归所止,道中复为金翅鸟王,见为搏[口*制],合钵持去置大海中,复不得食。于第六日,时舍利弗复为取食,到彼房门,门自然闭,复以神力,入其房内,踊出其前,失钵堕地,至金刚际。复以神力,申手取钵,其口复噤,竟不能食;日时已过,口辄自开。于第七日,竟不得食,极生惭愧,于四众前,飡沙饮水,即入涅槃。时诸比丘,见是事已,怪其所由。“梨军支比丘,宿造何业,产则饥饿,初无丰足,复以何缘,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帝幢,将诸比丘,游行教化。时有长者,名曰瞿弥,见佛及僧,深生信敬,请来供养,日日如是。便经后时,其父崩亡,母故惠施,子极吝惜,遮不听施,乃至计食与母,母故分减,施佛及僧。子闻瞋恚,即便捉母,闭着空屋,锁户弃去,至七日头,母极饥困,从子索食,儿答母曰:‘何如飡沙饮水足活?今者何为从我索食?’作是语已,舍之而去。竟不得食,母便去世。其子于后,即便命终,入阿鼻狱,受苦毕已,还生人中,饥困如是。”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断母食者,今梨军支比丘是。由于往昔供养佛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 ^ 梨軍支證果償宿業. 中台世界. [202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4. ^ 僧人乞食讨不到饭被活活饿死 原来是因做过这件事. 凤凰网佛教. 2017-05-03 [202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