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原桥

坐标23°24′01″N 121°28′47″E / 23.400323°N 121.479716°E / 23.400323; 121.47971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樟原桥
第二、三代樟原桥
坐标23°24′01″N 121°28′47″E / 23.400323°N 121.479716°E / 23.400323; 121.479716
承载樟原桥(1998年新桥): 台11线
樟原桥(1941年日治桥/1986年旧桥):行人道路
跨越水母丁溪
地点台东县长滨乡境内
官方名称樟原桥
维护单位台东县政府
以及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以及交通部公路总局
设计参数
桥型混凝土拱桥(大日本帝国1941年桥)
钢筋混凝土桥(台湾地区1986年桥)
钢筋混凝土桥(台湾地区1998年桥)
全长150米(492英尺)(1998年新桥)
宽度15.6米(51英尺)(1998年新桥)
历史
开通日大日本帝国1941(日治拱桥)
台湾地区1986年(台11线道路拓宽新桥)
台湾地区1998年(台11线道路截弯取直新桥)
地图
地图
樟原桥
樟原桥
建于日治时期的第一代樟原桥
位置 台湾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本昭和11年(1936年)
官方名称樟原桥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桥梁
详细登录资料

樟原桥为1998年建成的台湾桥梁,横跨于台东县长滨乡水母丁溪之上,由台东县政府长滨乡公所、交通部观光局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交通部公路总局共同管理与维护。[1]

樟原桥所指一共有三座桥梁,分别为日治时期所建的拱桥(台东县政府所列管的历史建筑)、1986年建设的樟原桥以及1998年建设的樟原桥,为台湾罕见的三代同堂桥梁,交通部观光局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在旧桥北侧设置樟原桥休憩区。[2]

桥梁资讯[编辑]

樟原桥建设最初是因当地在日治时期大正年间为台湾樟脑的重要产地,因此在公元1937年(昭和十二年)建造第一座樟原桥,其桥梁结构为拱桥,共三座拱形桥墩。桥宽4.1米,长51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砌卵石,栏杆为砂岩[3]

第二座樟原桥建设于公元1986年(民国75年),为配合当时台湾省公路局进行东海岸省道台11线改善,在1986年5月时于日治樟原桥东方另建双向二线道新桥,桥梁结构为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梁,是为第二座樟原桥。[1]

第三座樟原桥建设于公元1998年(民国87年)配合省道台11线拓宽,因此,在同年8月于第二座樟原桥东方再建双向四线道(二快二慢)的新桥,新桥总长150米,最大净宽15.6米,桥梁结构为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梁,旧桥保留并作为景观桥,是为第三座樟原桥。[1][4]

相邻道路[编辑]

水母丁溪主要桥梁
北行道路 水母丁溪 南行道路
台11线
长滨乡
樟原桥

长滨乡    长滨乡
台11线
长滨乡

外部链接[编辑]

资料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臺東縣政府 臺東觀光網 樟原橋風休憩區.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7). 
  2. ^ 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樟原橋.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3.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樟原.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5). 
  4. ^ 交通部公路總局 重要河川橋梁.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