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发电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溪畔发电厂
溪畔发电厂于台8线中横公路上的厂房通道入口。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现况停工
始建日期1979年8月
退役日期1986年3月5日
建造费用新台币11亿9千万元(已发包工程)
持有单位台湾电力公司
运营单位台湾电力公司
建造者荣民工程处
水力发电站
水力发电形式调整池式水力发电
取水来源立雾溪
发电机型号封闭气冷式竖轴发电机两部
水轮机型号竖轴佩尔顿式水轮机两部
厂房类型地下式
压力钢管两条,倾角45度、内径2.6米、长707米
水头高度有效落差507.5米
用水量18.4秒立方米(CMS)
发电概况
额定容量160MW

溪畔发电厂台湾一座位于花莲县秀林乡境内的水力发电厂,建址于立雾溪之畔。该发电厂原由台湾电力公司进行规划与开发,后因太鲁阁国家公园之成立,加上环保团体之抗争,最终仅完成发电厂之地下厂房与通达隧道后便停工至今。

沿革[编辑]

计划[编辑]

溪畔发电厂是台湾电力公司于1966年所规划的立雾溪水力发电计划其中一项工程,该计划在当时是再细分成两项经济效益较高的计划,分别是自陶塞溪小瓦黑尔溪的合流处下游约50米处兴建混凝土重力坝,在坝后形成有效容量608,000立方米之调整池,称“谷园坝调整池”,再将水引流至下游溪畔调整池旁的地下发电厂房,经发电后的尾水排入溪畔调整池,供下游立雾发电厂做再次发电。[1][2]

另一项计划则是在立雾溪主流上游海拔1,250.7米处兴建一座混凝土重力坝,在坝后形成有效容量390,000立方米之调整池,称“雾柏坝调整池”,并于立雾溪上游的陶塞溪、中陶塞溪小瓦黑尔溪西小瓦黑尔溪华禄溪复兴溪慈恩溪等支流兴建小型拦水坝,利用各坝所汇集的溪水给引入压力钢管,将溪水再流经长约12.8公里的隧道后,最终引至谷园发电厂发电,发电后尾水再直接导入谷园坝调整池中,如此可作为一套串联式水力发电厂的系统。[2]

然而,当时台湾电力公司方面,因资金筹措上的困难,经过评估后,决定先开发经济效益上更为优势的溪畔水力计划。[1]

施工[编辑]

溪畔水力计划于1979年5月奉行政院经济部核准后,同年8月动工。先期工程包括各支流引水工程之拦水坝坝址的通达道路,如:白杨坝的白杨路、修德坝的修德路以及鹤寿坝的鹤寿路等。发电厂与水坝等设施之细部设计由中兴工程顾问社承办。施工方面,由台湾电力公司与荣民工程处以议价达成共识后,荣民工程处承办施工。[1]

溪畔发电厂的厂址预定设置在溪畔调整池上游,并从中横公路省道台八线)旁施做一条通达隧道绕过公路后,再经由一条混凝土预力桥跨过立雾溪进入到地下厂房中,发电厂内预计装设每部各80MW,总装置容量合计达160MW的竖轴佩尔顿式水轮发电机组两部。[1]

停工[编辑]

从溪畔坝顶远望溪畔发电厂通达地下厂房的预力桥

溪畔水力发电计划自动工开始,台湾电力公司的财务状况已十分糟糕,导致自1981年会计年度开始,便不再编列预算给溪畔水力发电计划。因此,最后仅是将早已发包施工的工程完成后,便暂停施工。当时已完成的项目包含,各水坝预定地的施工道路及横坑总计约35公里,溪畔发电厂的地下厂房及通达桥梁与隧道,谷园调整池之通达道路与沿线之水土保持和绿化工程。[1]

再加上,溪畔水力发电计划正式动工后,其施工中带来的环境破坏便立即引发民间学界的关注。由于该计划是将立雾溪上游各支流的溪水拦截后,引入到谷园坝调整池蓄留发电,此种工法会导致立雾溪溪水大量减少,将会对立雾溪造成下切侵蚀的发展停滞以及对太鲁阁峡谷带来的严重冲击。[2]

当水坝截断溪水后,立雾溪下游的水流将会减少,使得下切侵蚀的力量大减,溪床的泥砂淤积状况便会不断往上堆积,导致太鲁阁峡谷不再继续发育。为此,时任经济部长赵耀东、内政部长林洋港、政务委员费骅立法委员谢深山郭荣宗等人曾在1983年7月22日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勘查。[2]

另外,溪畔水力发电计划施工当时,内政部营建署已开始筹设太鲁阁国家公园的事宜。[1]并且,为了抢救太鲁阁峡谷,内政部营建署遂于1984年5月22日公告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区域范围,溪畔发电厂的施工区域便划入其中。同时内政部营建署也主动与民间学界、媒体合作,陆续发表反对立雾水力发电计划的立场,认为不应为了少许的电力,牺牲珍贵的自然景观与生态。尔后,行政院经济部汇集各界意见之后,于1986年3月5日,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会议审查结论:以“立雾溪水力发电计划经济效益不大与破坏景观”为由,决定搁置这项计划,并停工至今。[2]

重启契机[编辑]

1997年7月,因应政府实施西部混凝土原料开采矿权不再延展后,确认混凝土产业将大规模东移,来到东部。而当时东部仅有的11座水力发电厂总装置容量只有182.8MW,加上近几年东部的用电负载成长快速。对此行政院经济部表示将来,面对产业东移,东部本已经不足的发电量将更捉襟见拙。[3][4]

因此行政院经济部加速与两家预定装置容量各650MW的民间火力发电业者及燃煤汽电共生发电厂洽谈建厂事宜,并且也将加速西电东送超高压变电所兴建。然而,因民间火力发电厂仍有燃等环保问题,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作业,但面对混凝土产业即将东移的状况,目前仍被迫停工的溪畔水力发电计划,行政院经济部也指示,将指示台湾电力公司持续与在地居民沟通、以期纾解居民反对压力,利于争取复工机会。[3][4]

设施[编辑]

溪畔发电厂计划透过白杨、寿鹤、修德等支流拦水坝,将溪水透过引水隧道引流至陶塞溪与小瓦黑尔溪的合流处下游约50米处,称“谷园坝调整池”,有效容量608,000立方米。[1]再于水坝右岸兴建宽55米、高28米之进水口一座,最大入水量36.8CMS。经由全长10.548公里的头水隧道平压塔后,流入长707米的压力钢管后,进入竖轴佩尔顿式水轮机,带动每部发电量93400KVA的封闭气冷式竖轴发电机发电。经升压至161KV后,并入到台电之供电线路中。[1]

发电机组[编辑]

名称 发电机型号 水轮机型号 机组数量 发电方式 有效落差(米) 单一机组用水量(CMS) 容量(MW 位置 兴建日期 状态
一号机 封闭气冷式竖轴发电机 竖轴佩尔顿式水轮机 1 调整池式 507.5 18.4CMS 80MW 花莲县秀林乡溪畔 1979年8月 停工中[1]
二号机 封闭气冷式同步发电机 竖轴佩尔顿式水轮机 1 调整池式 507.5 18.4CMS 80MW 花莲县秀林乡溪畔 1979年8月 停工中[1]

土木结构[编辑]

  • 厂房类型:地下马蹄式,长42米、宽18米、高32米。[1]
  • 变压器室:地下式,长42米、宽10米、高7.5米。[1]
  • 开关场:地下式,长38.5米、宽10米、高11米,内置室内气体绝缘开关(GIS)设备。[1]

参见[编辑]

资料来源[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沈耀珍. 台電四十年來之水力發電工程. 台北市: 台湾电力公司. 1986年5月: 68–70. 
  2. ^ 2.0 2.1 2.2 2.3 2.4 张瑞津. 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流域人工壩堤對地形、地質及地理景觀之影響】 (PDF).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0-11-30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03) (中文(台湾)). 
  3. ^ 3.0 3.1 立霧溪水力發電廠 復活?經部重估復工可行性. 环境资讯中心. 1997-07-28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台湾)). 
  4. ^ 4.0 4.1 陈秀兰. 立霧溪水力發電廠 復活?經部重估復工可行性.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 1997-07-28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