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潘枝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枝鸿
出生(1958-10-25)1958年10月25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屏东县万峦乡新厝村
逝世2014年11月日(2014岁—11—00)(56岁)
台湾屏东县屏东市
国籍 中华民国
语言台语国语
教育程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职业画家教师
知名作品〈石阶〉
〈少女〉
〈吴小姐〉
〈威尼斯之晨〉
配偶陈慧贞
儿女一子一女
受影响于

潘枝鸿(1958年10月25日—2014年11月),台湾画家,以油画水彩知名[1]。潘氏为小儿麻痹患者,作品主题多以台湾风土民情及人物像为主。

生平[编辑]

公元1958年,潘枝鸿出生于屏东县万峦乡新厝村加匏朗马卡道族家庭,父亲潘尾得,母亲潘春宇[2]。九个月大时,母亲背着他在烈日之下工作,后来潘氏双脚竟不能站立,母亲四处求医,最后被诊断出了小儿麻痹症[2]。此变故促使了潘氏走上艺术之道。

潘氏就读于佳佐国民学校(今佳佐国小)的期间,因画了一张观世音菩萨的画像,受到众人赞赏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多次的比赛中获得肯定而坚定了志向[2]。五年级时,父亲潘尾得接受建议,将他带到潮州镇陈处世画室正式习画。万峦国中毕业后,潘氏在公元1974年进入国立屏东高级中学就读,寄居在屏东市,并向何文杞学西画,刘子仁学国画。潘氏就读国立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科西画组期间,于油画和水彩用功甚深,曾获全省学生美展大专组西画第一名、全省美展优选等荣奖[1],并在赖武雄教授的门下奠定了扎实的人像画技巧[2],并在公元198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毕业之后,潘氏先在室内设计公司任职两年,后来经万峦国中恩师吕见达校长的引荐,进入民生家商任教绘画与广告设计。因其优异的指导表现而被延揽进屏东农专(今屏东科技大学)担任讲师,之后也在树德科技大学担任流行设计科的教师[2]。公元1984年开始,潘氏在屏东市开办画室坐作育英才,也曾担任屏东县美术协会会长。

公元2014年起,潘氏身体状况欠佳,于11月去世,享年57岁[1]

家庭[编辑]

潘枝鸿有一姊一妹,也因行动不便的因素,无法农耕,由父亲和大姐负责,但家人依然全力支持他的艺术道路:除了父母亲的鼓励与资助以外,其妹也招赘让家里的农地有人继承耕种,让潘氏无后顾之忧在外发展事业[2]。潘氏于公元1988年结婚,妻子是美浓客家人,也热爱绘画[3]。两人育有一子一女,长女于公元1989年出生,在国外任职;长男在公元1991年出生,也是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工作者[2]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屏東縣文化處本縣視覺藝術工作者:潘枝鴻(1958~201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林宝发。“潘枝鸿生命史及其绘画艺术之研究”。硕士论文,国立屏东大学视觉艺术学系硕士班,2017。https://hdl.handle.net/11296/4fpskz。
  3. ^ 畫家潘枝鴻 背後那雙溫柔的手. 人间通讯社 (大树报导).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