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丝·默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莉丝·默里
Liz Murray
2013年的莉丝·默里
出生 (1980-09-23) 1980年9月23日43岁)
 美国纽约布朗克斯
母校哈佛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教师励志演说家

莉丝·默里(英语:Liz Murray, 1980年9月23日)是一位美国励志演说家和回忆录作家,闻名于在高中时期无家可归,却被哈佛大学录取[1][2]。她的人生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影片风雨哈佛路[3]。她在2010年出版的回忆录 (Breaking Night: A Memoir of Forgiveness, Survival, and My Journey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 )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3]。她被称为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

生平[编辑]

莉丝1980年9月23日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4],父母都是贫穷的瘾君子,后来二人都感染了艾滋病毒[5] 。她从小就生活在肮脏不堪、被毒品包围的环境。她常常饿肚子,只能吃冰块来填饱肚子[6] 。大约9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在加油站和超市打工,赚钱买食物[7]。1994年,在她11岁的时候,父母分手了,她的母亲和姐姐丽莎搬去了她祖父的家[4]。 而这段时间莉丝一直和她的父亲住在一起,直到邻居向社会服务机构报告,然后他们为了莉丝的安全将她带走了35天[7]。在这期间,她的父亲被赶出了公寓[8][7] 。其后数年,莉丝,她的母亲和姐姐丽莎住在她的祖父家,但是在她13岁的时候,莉丝被送进了一个寄养家庭[8][9]

刚过15岁后,莉丝就无家可归了,因为她的母亲在1998年死于艾滋病,而她的父亲搬到了一个流浪者收容所[4]。莉丝想完成自己的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7]。因此,她找了一个挨家挨户,为政治倡议募款的工作。莉丝知道她的生计取决于这份工作,所以她尽她所能,最终打破了公司的所有销售记录,在两个月内为它赚了8000多美元[7]

尽管莉丝很晚才上高中,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她还是能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四年的课程[10]。莉丝平均成绩为95,以158名学生中的第一名毕业[1]。 她获得了《纽约时报》为贫困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并被哈佛大学录取[1] ,在2000年秋季入学[11]。 1999年3月,《纽约时报》的都市版头版刊登了一篇介绍奖学金得主的故事[1]。报道的读者为她送了衣服和食物,并主动帮她洗衣服[12]

为了照顾她生病的父亲,莉丝在2003年从哈佛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13],于2009年6月获得了心理学理学士学位.[14]。自2009年8月开始,莉丝在哈佛暑期学院上课,计划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咨商师[15]。 她的姐姐丽莎毕业于纽约的Purchase College英语Purchase College,现在是自闭症儿童的老师[16]。莉丝在2011年获得亚历克斯奖英语Alex Awards,她的自传被拍成电影《风雨哈佛路》。[17][18]

著作[编辑]

  • 《风雨哈佛路》,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ISBN 9787508625942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1.3 Kennedy, Randy. Six Whose Path to Excellence Was on the Mean Streets of Adversity.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3-03 [2021-12-04].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美国英语). 
  2. ^ 'Homeless to Harvard:' Child of Addicts Counsels Youth in Spirituality. ABC News.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英语). 
  3. ^ 3.0 3.1 Co-Founder's Story – The Arthur Project.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美国英语). 
  4. ^ 4.0 4.1 4.2 Frankel, Bruce; Hewitt, Bill. Against All Odds. PEOPLE.com. 2000-07-24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7) (英语). 
  5. ^ K, Shanthi. Liz Murray -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 www.stumagz.com.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英语). 
  6. ^ How Liz Murray went from homelessness to Harvard. BBC News. 2011-02-08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英国英语). 
  7. ^ 7.0 7.1 7.2 7.3 7.4 Homeless To Harvard: How Liz Murray's Choices Changed Her Life.. DoerLife. 2019-05-16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1) (美国英语). 
  8. ^ 8.0 8.1 Interview: Liz Murray On Movie About Her Life, Plans For Future (April 13). WNBC. 2006-07-05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ly 2006). 
  9. ^ BBC World Service - Programmes -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 www.bbc.co.uk.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1) (英国英语). 
  10. ^ McKelvey, Tara. Unsentimental Educ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9-08 [2021-12-0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美国英语). 
  11. ^ THRIVEnet Story -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 - Liz Murray's Story. www.thrivenet.com.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07). 
  12. ^ Everyone Can Draw Lessons from Ubben Lecturer Liz Murray's Remarkable Journey -- 'Homeless to Harvard'. DePauw University.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3) (英语). 
  13. ^ Houghton Mifflin. college.cengage.com.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7). 
  14. ^ Master Student Hall of Fame - Liz Murray. [202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7). 
  15. ^ Meg Hagerty. 'Homeless to Harvard' subject to speak at local benefit. Poststar.com. 2009-08-03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9). 
  16. ^ Breaking Night: A Memoir of Forgiveness. B. Ward, 2000.
  17. ^ Breaking Night: A Memoir of Forgiveness. B. Ward, 2000.
  18. ^ Meg [email protected]. 'Homeless to Harvard' subject to speak at local benefit. Poststar.com. 2009-08-03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7). 

延伸阅读[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