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震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震西博士
John Chun Sai So
第102任墨尔本市市长
任期
2001年6月—2008年12月
前任Peter Costigan
继任Robert Doyle
个人资料
出生1946年10月2日
 英属香港
国籍 澳大利亚
政党独立议员
配偶郑明仪女士(Wendy Cheng)

苏震西博士AO(英语:John Chun Sai So,1946年10月2日),澳大利亚政治人物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市第102任市长。

出生于香港,苏震西是墨尔本史上第一位直选市长。墨尔本历届市长皆由市议员选出。2001年,苏震西成为墨尔本首位从民选产生的市长,也是墨尔本首位亚裔市长。2004年,苏震西又以极大优势成功连任,成为该市至今任期第二长的市长。2006年,苏震西曾荣获由国际组织“城市市长”组织评选的2006年度世界最佳市长。2008年,苏震西结束第二届市长任期,并宣布不会参与2008年的墨尔本市长大选,争取第三次连任。

2012年,苏震西被马来西亚委任为世界华人经济论坛第一任主席。2013年,在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当中,也被聘为中国侨联海外顾问。于2014年女皇寿辰,苏震西因对地区政府及社区关系作出杰出的贡献,作为多元文化的大使及推广墨尔本成为游客及投资目的地,而获颁澳洲官佐勋章。

生平[编辑]

苏震西出生于香港,曾就读香港仔工业学校小学部及中学部(1959年小六[1]、1962年机械部工业初级文凭甲等毕业[2]、1964年中五[3]),17岁移民至墨尔本。在University High School完成高中学业,随后考上墨尔本大学,并获得教育及科学的学士学位。在墨尔本大学期间,他曾经发起反对“白澳政策”的运动,并协助成立大学留学生联盟和中国学生会。毕业后,他在费兹罗中学(Fitzroy High School)任教物理科。1973年,涉足商界。经过十年奋斗,苏震西在墨尔本唐人街成功创立了龙舫海鲜酒楼。它以正宗粤菜奉客,装潢和服务都富有传统中国文化色彩,受到中外顾客的喜爱。全盛时期同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营三十多间酒楼食肆,拥有五百多名员工,经营中餐、日本餐、韩国餐、泰国餐、马来餐等。至今,其事业包括饮食业、地产、农业、矿业等。

苏震西曾历任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创立的AsiaSociety董事会委员、维多利亚州民族事务办事处委员(Commissioner of Victoria Ethic Affairs Commission)、墨尔本水务署董事会委员(Director of Melbourne Water)、墨尔本政治协商会议高级委员(Executive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for Melbourne)、墨尔本市长慈善机构主席(President of Lord Mayor's Charitable Fund)、亚太赛马嘉年华会主席(Chairman of the Asia Pacific Racing Carnival)、维多利亚州华人福利中心主席(Chairman of the Victorian Chinese Welfare Centre)。1991年,首次当选墨尔本市议员,并成功于1996至1999年当选连任;1999年3月,以一票之差落败市长一职于墨尔本前任市长Peter Costigan。

市长生涯(2001年至2004年)[编辑]

在2001年维多利亚州政府通过新法,使墨尔本市长一职从市议员选出改成民选。在首次举办的市长大选,苏震西击败了许多在墨尔本具有高知名度的候选人。落败的后选人包括澳大利亚民主党建党人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前海军军事部长及前海关事务部长唐纳德·奇普(Don Chipp);前吉朗市市长及当时任职的墨尔本副市长彼得·麦克麦论(Peter McMullin);澳大利亚零售商会主席彼得·谢泼德(Peter Shepphard)。

苏震西当选市长后,墨尔本多次获选为全球最佳城市。为促进墨城旅游业的发展,苏震西并和澳大利亚明星Livinia Nixon常在《介绍墨尔本》(That's Melbourne)的节目中出现。此外,他还推广一系列旨在严厉打击犯罪的活动,兼任由警务厅长负责的犯罪预防委员会中的委员。

然而,苏震西也曾受过抨击,包括指责他英语带有浓烈的地方口音。2002年苏震西回避了时正访问墨尔本的达赖喇嘛,最后由吉朗市市长代为迎接达赖喇嘛。苏震西也禁止了法轮功每年一度的游行,但法轮功上诉至维多利亚州民间事务管理法庭,并获得胜诉。评论家指出这事件能反映苏震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密切关系,以及苏震西在政策上对中国政府的偏向。

市长生涯(2004年至2008年)[编辑]

苏震西(左)与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右)

虽然苏震西是一位相当受到欢迎的市长,但多数人并不在2004年的选举中看好他。这是因为在2001年的选举中,多数前期落败的候选人把支持他们的选票导向了苏震西。但是2004年情况正好相反,情况变得有利于其他候选人,以致于最后苏震西必须获得三倍于原来的选票才能连任。尽管如此,苏震西获得了高于百分之四十的选票(第二名得票率百分之九)。苏震西旗下竞选市议委员会的候选人也获得墨尔本史上最多票数。

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编辑]

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于3月在墨尔本举行,也是墨尔本10年举办过最大型的综合运动会。在参与竞赛的项目,队伍与人数方面都超过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会期间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以及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到访墨尔本,苏震西由于政治歧见在多数场合都未公开露面。因此大多数墨尔本市民便印制了“苏震西,我们的兄弟”(John So, he's our bro)的文化衫,以此唤起市民对苏震西的重视。这也使苏震西成为了墨尔本的文化偶像。在英联邦运动会闭幕式上,每当苏震西的名字被提到,在场的数万观众们即伴以雷鸣的掌声以至于主办单位不得不使用越来越多的扩音器来提高音量。

城市规划[编辑]

任期间苏震西推动了数多大型发展计划。其中包括重建墨尔本最大的商业广场-“墨尔本·中心”(Melbourne Central);澳大利亚第一个六星级环保大楼-Council House 2;重新修复墨尔本的购物中心-Bourke Street Mall。苏震西并从维多利亚州政府中取得了墨尔本滨海港区的管治及发展权,目的是建造南半球最大的海港区。

国际关系[编辑]

苏震西和墨尔本的友好城市天津市和大阪市关系密切,也常带领澳大利亚知名人士探访两个城市。英联邦运动会后,苏震西并和德里市首席部长签下友好条约,互相提供资源助相仿发展。这是继2004年和米兰市后苏震西第二次签下被高度重视的国际条约。

凤凰卫视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编辑]

2006年苏震西获得凤凰卫视颁发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表彰11位当年度在不同领域成就卓著、对世界具影响力并受全世界关注的杰出华人。其他10位获奖人包括陶一之(美国莱斯大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科学系副教授)、张霞昌(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长)、杨振宁(物理学家)、刘醇逸(美国纽约州市议员)、刘翔(职业田径运动员)、丁俊晖(职业台球运动员)、李安(国际著名导演)、谭盾(华裔音乐家)、章子怡(国际影星),和陈易希(香港科技大学学生)。

获选为世界市长[编辑]

2006年苏震西当选了世界市长,最后三强包括阿姆斯特丹市长 Job Cohen 及哈里斯堡市长 Stephen R. Reed。世界市长审判会(World Mayor)指出苏震西胜出的理由包括他成功举办了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但首要理由是因为他是史上第一位能取得全国拥戴的城市领导者。当选后,苏震西表示他非常感激市民。

家庭[编辑]

苏震西夫人,郑明仪女士,出生于香港,70年代移民至澳大利亚。从2001年至2008年,并出任市长夫人及市长夫人会主席一职(Lady Mayoress' Committee)。

苏震西有四名儿女。幺子苏匡平在2003年取得维多利亚州高考 (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最高分数,为21位状元之一。从墨尔本大学获得法律及工商管理两名学位后,投身于法律及金融界,并曾经在德意志银行金杜律师事务所澳盛银行等出任法律及投资银行顾问。2012年,26岁的苏匡平参选墨尔本市府竞选,争取副市长一职。竞选搭档是前墨尔本副市长及苏富比澳大利亚主席Gary Singer。九个候选团队当中,二人获得第二高的选票,但最终落败于成功连任的墨尔本市长罗伯特·道尔

荣誉[编辑]

2006年加入全球市长气候及环境组织委员会(World Mayors Council on Climate Change)。

2006年被选为世界市长 (World Mayor)。

2007年获得维多利亚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2010年被选为六位李光耀世界城市董事会委员之一(Lee Kuan Yew World City Council Prize Council)。

2012年被委任世界华人经济论坛的第一任主席(World Chinese Economic Forum, Global Business Council)。

外部链接[编辑]


前任:
Peter Costigan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长
2001年6月-2008年12月
继任:
罗伯特·道尔
  1. ^ 香港仔工業學校 昨天舉行畢業禮. 香港工商日报. 1959-07-13: 7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2. ^ 香港仔工校畢業禮. 香港工商日报. 1962-11-22: 6 [2022-04-26]. 
  3. ^ 英文中學會攷放榜. 华侨日报. 1964-08-01: 22 [2021-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