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虏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元虏语,是对中国近现代北方汉语标准官话(如中华民国国语普通话)的贬称,这一用法出自于清末民初中国儒生思想家章太炎,他认为北方汉语与唐韵不合是因为受到了北方外族语言影响,认为是“非我华所有”且应该抛弃。这种观点受到了现代语言学家的批评。

主张[编辑]

章太炎于1915年的《太炎最近文录》里说:“若夫虏语,侏离而不驯者,斯乃财及幽并冀豫之间,自淮汉以南亡是,方域未广,曷为不可音哉?” 认为南方汉语保留入声,不失古音且与唐朝官话较为接近,又不满“金元虏语”在中国传播[1]

学者研究[编辑]

美国语言教育家、汉语音韵学家薛凤生对这种说法作出批评,他指出章太炎所认为的“金元虏语”不外乎是指“支思”韵跟“儿化”韵这两种现象:“其实所有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支思跟儿化韵这两种现象都是汉语所特有的。现代北京话支思韵的内涵是宋代以来许多不同层次的咨询演变的结果”[1]

中国语言学家王力亦指出章太炎的主张是“违反历史潮流的,因而是应当批判的。”[2]

但支持者认为近代选定的标准官话清乱派、平翘乱分,和中古音系无缜密映对律,应是异族定都北京之后文读学南京官话,白读学冀鲁胶辽,从而出现了音系杂糅现象。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张锦少指出,粤语是古代中原汉语跟南方古越语接触融合,慢慢发展出来的一支以汉语为主却又保留了部分古越语特点的方言[3]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薛凤生《汉语音韵史十讲》,华语教学出版社,第74-75页,ISBN 9787800526329
  2. ^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7-128页,ISBN 7-309-04721-4/H.927
  3. ^ 张锦少 粤语说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