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可以指:

文艺创作[编辑]

  • 诗经》中用于赞美祖先、天神、君王的乐曲,如〈周颂〉。
  • 用于歌功颂德、赞美表扬的文体,如刘伶的〈酒德颂〉。
  • 颂歌,anthem的翻译语,本指西方宗教经典中的诗歌,如礼拜仪式的教堂音乐、赞美诗等,后来衍生为有颂扬意思的歌曲,例如国歌
  • 偈颂,佛教和印度文学的赞颂诗歌,偈颂原是gāthā的翻译,后来也扩大其范围,而包含了geya、udāna、uddāna,以及佛教修行者创作的宗教诗。分为四种用法:
  • 伽陀(梵语:gāthā),华言讽颂,不颂长行(经中散文),直以偈颂说法,九分教之一。
  • 祇夜(梵语:geya),华言应颂,于长行之后,以偈颂之体重说长行,九分教之一。
  • 忧陀那(梵语:udāna),华言自说,诸经中因忧、喜事,佛陀不由咨请而自说之偈颂,九分教之一。一说,华言集施、集散,指法救英语Dharmatrāta所集佛所宣法颂,即《优陀那品》。
  • 嗢拕南(梵语:uddāna),华言摄颂、录偈,以少言摄集多义,令他人能记诵经文。

计算单位[编辑]

社交行为[编辑]

  • 赞颂,意思是赞赏他人,如:称颂、歌颂等

书信问候语[编辑]

  • 书信中的祝祷用语,如:敬颂、顺颂

古书通假字[编辑]

  • 古书用作“诵”的通假字,意思为朗读,如《孟子》:“颂其诗”,发音为ㄙㄨㄥˋ(汉语拼音:sòng)
  • 古书用作“容”的通假字,如《汉书》:“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发音为ㄖㄨㄥˊ(汉语拼音:róng)
  1. ^ 北凉译出的《阿毘昙毘婆沙论》:“此是偈中不长不短,八字为一句,三十二字为一偈。此结偈法,名阿㝹吒阐提,是经论数法,亦是计书写数法”
    唐代译出的《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此颂处中不长不短,八字为句,三十二字为颂。诸经论颂,多依此法。计书写数,亦依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