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喜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鸿喜菇
日本武尊山野生株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目: 伞菌目 Agaricales
科: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属: 玉蕈属 Hypsizygus
种:
鸿喜菇 H. tessulatus
二名法
Hypsizygus tessulatus
(Peck) H.E. Bigelow 1976
异名
  • Hypsizygus tessellatus 常见拼写错误
  • 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1][a]
  • Hypsizygus elongatipes (Peck) H.E.Bigelow[1]
  • Pleurotus elongatipes (Peck) H.E.Bigelow[1]

鸿喜菇(学名:Hypsizygus tessulatus)是一种原生于东亚温带以北、现时主要从日本引进的高经济价值食用蕈。本物种目前已于温带的欧洲、北美洲及澳大利亚种植作食用。在自然界,这种口蘑科玉蕈属伞菌目物种生长于树林里。由于常发现于山毛榉科物种之上,所以在英语俗称作“山毛榉蘑菇”(beech mushroom)[2]。蟹味菇在食用菇当中属于比较小型的,但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很受欢迎[3]

本物种有两个商业化变种(非分类学定义):

特征[编辑]

在秋季,生长在如山毛榉科等阔叶植物的倒腐枯木上,其生长的习性像金针菇一样,常有好几个菌柄丛聚一起生长,呈丛生(clustered),每一丛约15-50个子实体。 有时也会单独生长且会有较大的菌伞。刚长出的子实体菌伞呈半圆之后遂时间慢慢变成扁平状表面呈白色或红褐色直径4-15cm,上面有深色大理石条纹。子实层近白色,菌柄的长度为3-10cm,从菌伞中心开始生长,直径为0.3-0.6cm。 孢子呈宽卵形或近圆形,在显微镜下半透明,堆叠时呈白色。

当初和H. ulmarius 被视为同种,但其实是不同种可以由菌伞上的大理石纹路判别。

名称误用[编辑]

“鸿喜”这个名称是引进栽培的业者从日语中的ホンシメジ(Honshimeji)的前两个音节音译而来。不过,市场上看到的鸿喜菇,和日语中的ホンシメジ未必是同一个物种。ホンシメジ的学名是Lyophyllum shimeji (Kawam.) Hongo,中文称为“玉蕈褶离伞”,是一种长在土壤中的树木共生菌,虽然可食美味但不容易人工培养,但是它的俗名长期借给鸿喜菇这种市面上常见且受欢迎的栽培菇类,日语称为ブナシメジ(Bunashimeji)。日本市面上简称为シメジ(Shimeji)的,通常也是指这种可栽培的鸿喜菇,而不是指离褶伞属(Lyophyllum)的其他野生食用菇类。

食用[编辑]

工程产品广泛分布在日本和其他地方作为食用菌。 鸿喜菇的菌伞在湿润时会稍微黏滑,煮食后尝起来柔滑适口。没有味道的特性,因此适合任何菜肴。 此外,天然生长比人工栽培更大肉质更扎实,口感更佳。

人工栽培的鸿喜菇[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一般用于描述商业种植的小伞品种。
  1. ^ 1.0 1.1 1.2 Miller Jr., Orson K.; Miller, Hope H. North American Mushrooms: A Field Guide to Edible and Inedible Fungi. Guilford, CN: FalconGuide. 2006: 156. ISBN 978-0-7627-3109-1. 
  2. ^ 中國上海市:最新的蘑菇報價.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中文(简体)). 
  3. ^ "Brown Beech Mushroom - Hypsizygus Tessellatus." Brown Beech Mushroom - Hypsizygus Tessellatus. N.p., n.d. Web. 06 Dec. 2014.

参看[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