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刘生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生容(1928年—1985年)台湾抽象绘画艺术家,自幼受到家族艺术文化风气熏陶培养及叔父刘启祥(台湾前辈艺术家)影响下,21岁起开始绘画创作,利用传统民俗信仰的金纸素材,燃烧金纸后拼贴画面并涂上红、黑对比油彩笔触肌理,构成简约方圆几何构图造型,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特色,1950~60年代为台湾美术现代绘画抽象风潮中抽象绘画风格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传略[编辑]

1928年出生于台南柳营地方望族,祖父刘焜煌于日治时期曾任查亩营(柳营)庄长、区长职务,在刘家祠堂旁盖洋楼(颐楼),[1][2]1937年九岁举家移居日本东京黑目区居住,就读学风自由的TOMOE学园(トモエ学园)与1941年进入日本东京玉川学园中学部,自幼受父亲刘如霖喜爱西洋艺术文化的熏陶下,学习音乐拉小提琴,并受到叔父刘启祥(台湾前辈艺术家)耳濡目染影响下开启油画创作的兴趣。[3]1943年返台定居就读台南一中,毕业后立志于绘画艺术创作,早期参加南部的美术研究画会展览,以具象绘画油画作品多次入选省展,其中1957年以油画作品〈鸡〉获得第十二届省展“台湾省教育会奖”。[4]:23

1961年独自赴日深造绘画,开始转变画风为抽象风格,创作融入音乐性节奏的抽象表现,发展出“交响诗”系列,并在1962年相继在日本东京银座竹川画廊和赤坂新田画廊举办个展,及1963年在台北国立台湾艺术馆举办个展,其中展览作品〈时间与空间〉被送选参加“第七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交响诗〉则参加“第三届法国巴黎国际青年双年展”。[4]:25此外与志同抽象创作的画友曾培尧、黄朝湖、许武勇、庄世和等人1964年成立“自由美术会”推动当时台湾现代绘画抽象艺术风潮,[5]并在1965年开始以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金纸、银纸燃烧后的“烧金纸”的材质拼贴于画布创作中,发展出抽象绘画系列创作,1966年在日本东京麻布保罗画廊(Paul Gallery)举办个展,展出作品〈冥〉被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典藏及〈结〉被日本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收藏。[4]:26

1967年全家移民日本冈山市,1974年正式取得日本国籍,改姓“三船”因曾搭三次船到日本来,1970年起致力于东方哲理与风土民情的探索,将创作元素“烧金纸”与中国象形文字“甲骨文”结合于画作上风格及延伸拼贴枯叶,不再以主题命名,直接以数字标记题目,不受限于画题以宽广的想像空间,以圆形的构图始终一再重复性的几何大小造型排列,探讨生命与宇宙意涵的绘画创作。1976年参加日本“第一美术展”获会员奖,亦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如日法现代美术交流展和西班牙国际美展,得到国际性绘画大奖。

1983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成立于1984年开馆举办“中华海外艺术家联展”刘生容获邀展出,同年在台湾高雄一品画廊举办父子联展,因身体不适返日就医,在冈山大学脑外科检查为脑肿瘤,于1985年四月病逝。[4]:301997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回顾纪念展,1999年长男三船文彰(刘文彰)于日本冈山县冈山市成立“刘生容纪念馆”,作为音乐演奏展演空间,推展台日及国际音乐艺术文化交流。[6]刘氏子女多受父亲影响下,在学习音乐的天分与绘画艺术的才能方面大有成就,其长子刘文彰是牙医师与大提琴手、次子刘文裕为旅法艺术家、长女刘妙珍为钢琴演奏家居住法国、三子刘文隆为牙医师、四子蔡世鸿(被亲戚收养)为吉他演奏家。[7][8]2023年高雄市立美术馆举办“寓怀的行板:刘生容研究展”。[9]

作品风格[编辑]

早期1961-1964年为纯色块时期,以单纯色块与流动的油彩笔触结合创作发展出“交响诗”系列,从1961年赴日创作绘画开始不同以往的具象写实风格。[10]1965-1970年间发展出烧金拼贴时期,因日本画家好友土味川独甫过世,用台湾民信仰烧金方式纪念亡友,意外感受到烧金纸后,金纸残余焚烧过的黑色痕迹造型如同生命的消逝痕迹,开始以焚烧过的金纸拼贴在作品画面中,运用复合媒材拼贴方式,以黑色、红色、白色油画颜料厚涂笔触油彩笔触交叠“烧金纸”[11]的拼贴,借喻东方传统信仰文化之福禄寿三神像木刻版印图案,以假借挪用象征手法呈现其作品特色,成为创作象征符号。[12]:13-141970-1985年后续发展出对生命宇宙探索的甲骨文圆系列时期,以东方语言符号与玉玦的造型象征,用不规则的圭壁圆形不断地在作品的画面中重复出现,做为作品造型特征。[12]:15-17

参考资料[编辑]

  1. ^ 搶救柳營劉家洋樓後代爭取修復. 自由时报. 2013-10-29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2. ^ 〈地方人物-劉焜煌〉. 柳营区公所. 2022-11-22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3. ^ 《方圓之間-劉生容紀念展》. 台北: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7: 98. 
  4. ^ 4.0 4.1 4.2 4.3 陶, 文岳. 《劉生容〈甲骨古文系列No20〉》.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6. 
  5. ^ 国立台湾美术馆. 「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戰後初期至70年代臺灣美術團體活動年表(1945-1979). 台中: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17: 20. 
  6. ^ 三船文彰. 〈劉生容紀念館—繪畫、音樂、建築的藝術烏托邦〉. 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亚太博物馆连线专栏. 2018-09-28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7. ^ 谷口, 澄夫. 〈憶劉生容先生〉收錄於《方圓之間-劉生容紀念展》. 台北: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7: 106–107. 
  8. ^ 獨家-專出藝術家還有立委、台灣西畫泰斗家族故事如大河劇精采,. 苹果新闻网. 2022-06-20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9. ^ 徐炳文. 高美館雙展《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民・間》抽象拼貼與常民文化藝術盛宴. 风传媒. 2023-04-30 [202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6). 
  10. ^ 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查询. 交響詩. 高雄市立美术馆.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11. ^ 国美典藏. 劉生容<壽>. 国美典藏网站. 
  12. ^ 12.0 12.1 《方圓之間-劉生容紀念展》. 台北: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7. 

Category:台湾1000专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