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tdccba/sandbox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沙盒被用于编写改进后的保钓运动条目

地理、历史背景[编辑]

钓鱼岛的位置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南部、台湾东北部、中琉界沟西北侧、琉球冲绳诸岛以西、八重山群岛以北的岛群,与台湾本岛位处同一大陆架。目前该岛被日本实际控制但并没有居民

中国书籍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描述可以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的文献《顺风相送》,该文献将其称之为“钓鱼屿[1],该名称也在之后的许多中国书籍和航海图中被使用。目前,大中华地区普遍将改岛称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国大陆)或“钓鱼台列屿”(港台地区),而日本则称之为“尖阁列岛”。

1895年清朝甲午战争中失败并在马关条约中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本失去了对钓鱼岛的控制。在1952年生效的《旧金山和约》中,日本并未明确声明放弃钓鱼岛,这成为了日后日本声称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之一[2],但是该条约未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3]。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后,冲绳政府立法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这是日本首次公开宣称又有对钓鱼岛的主权[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对此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民间的保钓运动也开始出现。

政府立场[编辑]

中国大陆[编辑]

自20世纪70年代钓鱼岛问题升级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同时也称“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5]此外,中国政府也时常派出海监船、渔政船等执法船支赴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其频率往往会有所增加。[6]

197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右翼团体在政府默许下,于钓鱼岛修建直升机场,其后中国派出200多艘渔船到有关海域宣示主权,日本人放弃建机场计划。当时邓小平向日表示,钓鱼岛主权问题可在日后慢慢解决。[7]

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通过《领海法》,正式将钓鱼岛岛列入中国领海范围,日本政府提出抗议。[8]

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钓鱼岛相撞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要求日方立即释放被扣留的船长并在船长被释放后的9月25日要求日方就此次事件作出道歉和赔偿[9]

2012年4月,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试图“购买”钓鱼岛,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表示“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都不能改变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10]

2012年6月10日,包括6名国会议员在内的120余人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举行钓鱼比赛并安排船只巡航,对此,外交部再次重申了主权。有大陆媒体认为,如果日方对钓鱼岛问题处理不当,将给中日关系带来严重后果。[11]

台湾[编辑]

钓鱼台列屿为台湾基隆市东北方约186公里(102海里)的钓鱼岛与附近七个小岛(共计五个无人岛与三个岩礁)的合称,总面积约6.1636平方公里,大屯山观音山山脉向东北延伸入海底的突出部分,在地质上与台湾东北方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脉相承,同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岛上没有淡水也没有居民,附近海域是台湾鱼民的传统渔场中华民国政府将钓鱼台列屿划归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管辖[12]

参与美国保钓运动的有些右派台湾留学生之后都成为反共爱国联盟等团体的重要成员,例如马英九;而一些参加保钓运动的左派台湾留学生倒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位左派台湾留学生李我焱、陈恒次、陈治利、王正方和王春生并于1971年9月访问北京,受到周恩来接见。但周恩来以当时环境不佳为由,并不赞成他们留在中国大陆。有的台湾留学生如林孝信郭松棻等人也因此被列入黑名单而长期无法返台。林盛中于1971年获美国布朗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1972年赴大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是少数左派在当时赴大陆的例子。

 香港[编辑]

 澳门[编辑]

 日本[编辑]

对于华人多次“侵犯”日方主张的钓鱼岛附近的日本领海,日本海上保安厅派出舰船,阻挠保钓人士,保护日本单方面认为的领土完整。

民间运动[编辑]

历史与阶段[编辑]

1970年代保钓示威[编辑]

1970年代保钓示威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在联合国总部由台湾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运动,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马英九及其老师丘宏达教授亦曾参与这项运动。其后在台湾也爆发相关的抗议,主要是因为华府和台北仍保有外交关系,中华民国政府系直接当事人。保钓运动引发了台湾青年对国际政治与台湾民主的反省,推动了后来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民主化运动,保钓因此是台湾历史重要事件之一。但1990年代之后,由于台湾政治生态发生变化,主张台独之人士渐次赢得选举担任要职,在面对日益增强的中国大陆武力威胁下,强调透过美日台安全合作以对抗中国大陆;为了换取日本政府支持“美日安保同盟”范围纳入台湾以对抗中国大陆,遂对民间之保钓主张与行动消极以对。

日本官方以及美欧地区部分观察家认为,中方是因为钓鱼岛附近的海床有丰富的石油,而更重视主张对当地的主权。日本外交部网站资料认为,在1970年代以前,两岸都不曾对美国将冲绳与钓鱼岛列屿视为同一行政区管辖表示异议,是以冲绳归还条约之后的异议乃是来自觊觎石油天然气,而非两岸所称的传统上台湾渔民的活动范围。渔民权益只是两岸政府的借口。

另一方面,港台民间保钓确实与东海石油没有关联。当时台湾与香港都已属于较为开放的社会,高校青年普遍都对社会问题非常热情,而碰巧当时的社会问题,加上美国把冲绳县交还日本,使当时大学生留意到被美国占领的钓鱼岛列屿将会连同冲绳县一同交给日本政府。因此,台港的大学生上街示威,但被两地政府强力制止。但也逼使两岸政府表态,宣示有关地区的主权。

1990年代保钓示威[编辑]

1996年9月26日,香港保钓人士陈毓祥从船上跳下钓鱼岛附近海域以宣示主权。但由于当地水深浪急,陈毓祥被海浪抛高至头部撞向船身而昏迷,不幸遇溺殉命。

2000年代保钓示威[编辑]

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陆,香港有过多次有合作的保钓行动,他们租用福建渔民的渔船前往钓鱼岛宣誓主权。前一阶段民间保钓以港、澳、台地区民众为主体,大陆民众鲜有参与。

3月24日,中国大陆民间保钓第四次出航保钓,共有冯锦华、张立昆等7人成功摆脱日舰堵截,登上钓鱼岛。

2006年保钓运动[编辑]

2006年10月22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的“保钓二号”渔船载着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钓人士起程前往台湾,预定于抵台后与台湾及海外保钓人士会合并一同出发往钓鱼岛宣示主权,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日本冷静对待保钓人士。但因为受到中华民国的阻挠,最终只有“保钓二号”一艘船前往钓鱼岛。但“保钓二号”进入钓鱼岛海域后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舰只和侦察机包围,并遭日方舰只撞击驱逐,结果“保钓二号”在距离钓鱼岛10多海里的水域停下并为十年前于保钓行动中在钓鱼岛海域溺毙的陈毓祥举行公祭仪式后便被迫回航。中国大陆外交部只发表严正声明。出于维护地区稳定的目的,两岸都没有派出军队参与保钓运动。

两岸三地的保钓运动[编辑]

相较于中国大陆,台湾民众对于钓鱼岛主权争议较为冷淡,并不会因为钓鱼岛主权争议而对日本产生反感。

1996年以后,香港台湾民间多次组织了保钓的行动。但是日本每次都派出警船拦截,只有极少几次登岛成功。

1996年9月26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陈毓祥等五人在于钓鱼岛海域跳海示威,当中陈毓祥遇溺身亡,另一名遇溺的保钓人士方裕源则被日本的直升机救起,送往石垣岛的医院救治。陈毓祥的逝世以及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过分克制立场激发了港、台两地的保钓行动。

1996年10月6日,即陈毓祥举殡当日,由台北县金介寿议员和香港立法局的曾健成议员领导的新一轮保钓行动,于基隆租用了上千艘渔船出发驶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碍于船只众多,日本方面不便拦截。10月7日,参与者在成功登陆钓鱼岛,并一同在岛上同时挥舞五星红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旗帜,以表示钓鱼岛是所有中国人的领土[13] 。当日,台湾建国党的成员在香港保钓人士下塌的酒店外示威,并焚烧了两面五星红旗。其后极右派激烈团体日本青年社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出恐吓信,表示会杀死所有中国人。10月9日,保钓行动委员会成员闯入日本驻港领事馆,在馆内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达半小时。

2008年6月10日,台湾联合号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遭日本巡逻船撞沉,船上16人平安获救,但船长何鸿义和两名船员则被日本当局扣留二至三天后才获释返抵台湾。此一事件引发台湾社会的不满。日本发表声明,对巡逻舰撞沉台湾海钓船联合号一事,承认日方确实有疏失,于当时台北县政府出面打国际官司取得胜利之下,日方召开记者会发表了正式道歉声明,九十度鞠躬对此表示遗憾,并正式赔偿船员损失。此时被称为“联合号海钓船事件”。

2008年6月15日,12名台湾保钓人士搭乘“全家福号”渔船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并由台湾海巡署派出巡防舰保护,后来在钓鱼岛海域顺利绕岛一周后返航。之后日本发表声明,对台湾侵犯领海表示遗憾。

2008年11月9日,中华保钓协会在新北市永和市成立,第一届理事长为刘源俊。一些学者如陈鼓应王晓波等人,也将保钓运动视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号召基础。

2010年9月7日,日本巡视船PL63与那国号、PS11水城号在钓鱼岛海域两度冲撞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并将中国船长詹其雄扣押,当日香港的保钓人士在日本领事馆外焚烧日本国旗,手举抗议标语、高喊“日本滚出钓鱼岛”,并向日方递交请愿书要求释放被扣押的中国船长。同时,又有香港的政党代表前往日本领事馆进行请愿。游行负责人表示,将会根据事态的发展制定进一步的行动。[14]9月24日,日方突然宣布释放中方船长并结束相关调查,船长詹其雄于次日凌晨返回中国。之后,中方要求日方就此次事件作出道歉和赔偿。[15][16]。此事件被称为“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钓鱼岛相撞事件”。

2010年9月13日,台湾的两位保钓人士乘坐渔船到钓鱼岛海域时,遭受日本舰只拦阻,随行的海岸巡防署舰艇以探照灯、LED跑马灯、广播向日方宣示:“钓鱼岛为中华民国海域,请勿干扰本国渔民活动,海巡署有保护渔民活动的义务”。[17]

2011年1月2日世界华人保钓联盟在香港成立。

日本民间的运动[编辑]

观点立场[编辑]

正面[编辑]

反面[编辑]

民主进步党主席苏贞昌表示,少数国人藉保钓名义,却带中国五星旗抗争,行为令人傻眼,尤其中华民国的护渔任务,竟然放任行事,事后又看不到政府强力谴责,已成为国际笑话,这样的事件实在令人痛心。他认为台湾在追求国际参与同时,也应该捍卫主权领土,而“国际争议,和平解决”是正确的政治途径。民进党发言人林俊宪表示海巡署必须维护的是中华民国的领土主权,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他呼吁马政府不要让保钓议题被操作成台湾、中国联手对抗日本,导致保钓沦为中国的统战工具。台湾应该与日本方面进行协调,朝向双方共同有利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等经济合作,找出有利于双方的方向。[18]

参考资料[编辑]

  1. ^ 两种海道针经 中华书局 ISBN 710102025-9 第96页
  2. ^ 平田健二殿. 台湾返還に関する質問主意書. 日本参议院. [2012-07-14]. 
  3. ^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关于美国及其仆从国家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声明(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八日). 人民日报 (北京). 1951年9月19日. 
  4. ^ 郭永虎. 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 2005 (4): 111–117. ISSN 1002-6800 (中文). 
  5. ^ 人民日报. 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 人民网. [2012-07-14]. 
  6. ^ 环球时报. 中国巡航钓鱼岛态度强硬 日本全国恐慌我夺岛. 环球网. [2012-07-15]. 
  7. ^ 新华网. 新闻资料:钓鱼岛 钓的什么鱼? 日本又搞小动作. 凤凰新闻. [2012-07-15]. 
  8. ^ 张召忠. 军情观察:南海争端 不能久拖不决. 人民网. [2012-07-15]. 
  9. ^ 中央社/新闻速报,“中要日船停海洋调查 日方抗议”[1],中国时报,2010-09-11.
  10. ^ 中国新闻网. 外交部: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日单方面举措无效. 腾讯新闻. [2012-07-14]. 
  11. ^ 钱江晚报. 日右翼团体组织钓鱼岛垂钓大赛. 环球网. [2012-07-14]. 
  12. ^ 钓鱼台列屿之主权声明, 中华民国外交部
  13. ^ Youtube上的电视新闻片段
  14. ^ 香港保钓人士发起游行 焚烧日旗表达抗议. 凤凰网. 
  15. ^ 中央社/新闻速报,“中要日船停海洋调查 日方抗议”[2],中国时报,2010-09-11.
  16. ^ 黄菁菁/东京十日电,“钓鱼岛冲突 日拘留陆船长10天”
  17. ^ 联合新闻网
  18. ^ 护航五星旗赴钓鱼岛,苏主席:海巡署乡愿令人痛心, 民主进步党, 201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