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典范条目评选/欧阳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阳修[编辑]

欧阳修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44,782字节)

投票期:2014年7月25日 (五) 17:19 (UTC) 至 2014年8月8日 (五) 17:18 (UTC)
提名类别
说明:21/7当选优良条目后,根据叶嘉莹刘若愚、杨懋春、内藤湖南、土田健次郎、Wolfang Kubin、Stephen Owen等学者的著作扩充内容,字节由31914增至40876,增加了“辞赋”和“纪念”两个章节。“维基典范”4字实在太沉重,压力十分大,希望大家多多批评,多多指正。特别鸣谢日月星辰提供资料,全赖他的介绍,“欧阳修”和“欧阳脩”的异同才有可靠来源,特此致谢。—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5日 (五) 17:19 (UTC)[回复]
@Queensroad请注意原条目名,提名时不要使用繁简重定向链接,我已更正。--175.156.242.240留言2014年8月6日 (三) 10:24 (UTC)[回复]

符合特色条目标准[编辑]

如果认为条目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yesFA}},说明理由并签名;
  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内容充容,涵盖面广,来源清晰。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5日 (五) 17:24 (UTC)[回复]
  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足够充实,特别是来源非常详尽。--Alexbear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08:36 (UTC)[回复]
  3.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来源清洗,投上一票。--Leiem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10:29 (UTC)[回复]
  4.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完整洗练,来源交代清楚。Wetrace留言2014年7月28日 (一) 03:15 (UTC)[回复]
  5.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来源全面,语言精要。Lijianqu留言2014年7月29日 (二) 01:14 (UTC)[回复]
  6.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来源充足,善于使用rp模版。--百战天虫支持维基一万年 2014年7月29日 (二) 18:51 (UTC)[回复]
  7.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来源充足,语言简练。--欢颜展卷留言2014年7月31日 (四) 00:17 (UTC)[回复]
  8.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参考充分。--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14年7月31日 (四) 11:47 (UTC)[回复]
  9.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虽然我觉得刘子健对欧阳修有偏爱之嫌(“盖世名臣”似有过誉,“当世”名臣似较中肯),连带使主编对欧阳修的批评意见扼要带过,但考量到内容的高度完整性和来源充分,赞成票一张--Age317留言2014年7月31日 (四) 14:39 (UTC)[回复]
  10.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充足,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脚,以符合票作奖励。—ArikamaI 堕落者的复仇谢绝废话|全面战争2014年7月31日 (四) 15:01 (UTC)[回复]
  1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无论什么时候也要保持乐观的Good afternoon! 2014年8月1日 (五) 04:52 (UTC)[回复]
  1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完整充裕细致。辛苦。—Kou Dou 2014年8月1日 (五) 08:20 (UTC)[回复]
  13.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Qazwsaedx留言2014年8月1日 (五) 08:34 (UTC)[回复]
  14.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大致全面,内文亦有大量注脚,虽偶尔用字上有些微偏颇,但大致理想,投下赞成票了。编辑辛苦了。-- Peter Yeung 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2014年8月1日 (五) 08:35 (UTC)[回复]
  15.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来源充足,语言简练。主编非常用心,希望借由投票过程更完善此条目。--FlipTable留言2014年8月1日 (五) 11:13 (UTC)[回复]
  16.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古代人物条目之样板,精练细致,内容全面。--Iflwlou [ M {  2014年8月1日 (五) 13:26 (UTC)[回复]
  17.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行文流畅,内容充实,至于争议所在的评价不中立的问题,在下认为毕竟欧阳修文学贡献显著,赞扬多于批评是正常现象;也能看出主编者并没有回避欧阳修文学以及其他方面上的不足,对于负面的内容也描写较详细,可见中立方面的问题并不大。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4年8月2日 (六) 08:28 (UTC)[回复]
  18.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标准。— lssrn45 | talk 2014年8月2日 (六) 11:24 (UTC)[回复]
  19.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来源充足,符合标准。Ebay5678留言2014年8月3日 (日) 05:18 (UTC)[回复]
  20.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已相对全面,来源充足,其他意见见下。--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4年8月6日 (三) 14:47 (UTC)[回复]
  2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原创1条=翻译100条。 上海复活  传奇再现  2014年8月7日 (四) 06:46 (UTC)[回复]
  2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介绍极为完整,已经符合要求了。SSR2000留言2014年8月8日 (五) 16:27 (UTC)[回复]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编辑]

如果认为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noFA}},说明理由并签名;
  1.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行文欠中立:“当世最高领袖”,首段过短,生平分段过多导致文段过于琐碎。参考文献这样分页的,要么就全部用哈佛脚注之类的短脚注,要么就用rp模板,不应该这样重复地列出这么多遍。全文参注形式应该统一,参考文献应该采用模板,“ 欧阳修本名当作修,出于书法美感的考虑,他自己署名却习惯作脩。详参……”这样的内容属于补充说明,不应该混在一起。带有网址的参考文献应该有有效访问日期,89到91号注解字面看起来完全相同,但实际内容根本不是同一个。首段中“在中国金石学、诗话及花谱撰作三方面,都是开山始祖”,下文中并没有内容说明花谱上又如何是开山始祖;另,所有评述性的断言,说他哪方面了不起、哪方面最厉害、哪方面最强最动人的(这样的话全文很多),虽然列出了来源,但仍然应该列明是谁的观点,说明这只是有人的观点,否则没有这样的限定,会让人误以为这是普世性的观点,而普世性,并不是依照一个两个来源就能够说明的。如“成就较韩愈、柳宗元时代更普遍和透彻”、“宋代中期以前的辞赋,只是应试的官样文章,以四六为句式,以繁缛工整为风格[89],可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欧阳修始终不承认”用语不当,应该是坚决否认或是一直否认,不承认往往意味着事情的确有,只是嘴硬。另:作为古代诗文大家,当代和后人评价理应单独有一段,并带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当然,这样的内容内文有,但是已现有文体结构,还非常细碎,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结构和脉络。--6+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12:06 (UTC)[回复]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除了6+提出的问题外,个人补充一句,参考资料没有支撑全文,望主编多查漏补缺,改正缺点。--百战天虫支持维基一万年 2014年7月26日 (六) 13:03 (UTC)[回复]
    好奇的问一句,哪一段的参考资料没有支撑全文?上述6+提出的问题多半会有例证说明是哪一部分的问题--Wolfch (留言)-DC12, 基础条目 2014年7月26日 (六) 16:51 (UTC)[回复]
    如生平中早年部分,“欧阳修父亲欧阳观,担任判官、推官等小官,母亲郑氏,1007年生于四川绵州”,受攻击部分“欧阳修平日多批评,得罪人,政敌力图铲除他,1045年以“张甥案”告发欧阳修,使他下狱”······这些都需要参考资料。主编可以尝试英文维基常用ref名或{{rp}}(具体到某一页)模版添加。参考资料中的重复部分还需多加清理。--百战天虫支持维基一万年 2014年7月27日 (日) 05:53 (UTC)[回复]
    (:)回应:“欧阳修父亲欧阳观,担任判官、推官等小官,母亲郑氏,1007年生于四川绵州”,来源在后面的注2;“欧阳修平日多批评,得罪人,政敌力图铲除他,1045年以“张甥案”告发欧阳修,使他下狱”,来源在后面的注20;其实全文都是有来源的。若有哪些来源不清晰,欢迎百战天虫君继续提出,谢谢!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7日 (日) 10:06 (UTC)[回复]
    如果是这样,那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你只需要用{{rp}}模板将原有来源加上就可以,如果所有句子都加上注释,请在本页回复,好让我划票。我是按照目前的特色条目标准来判定的。百战天虫支持维基一万年 2014年7月27日 (日) 10:49 (UTC)[回复]
    @百战天虫:条目注释今已修改完成,全面采用较简明清晰的rp模板,各句俱有来源,并删去原有“参考书目”的章节。今能使用rp模板,有赖先生的鼓励,谨此致谢!有关格式不知是否恰当,有劳先生审阅和指正。谢谢。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9日 (二) 15:28 (UTC)[回复]
  2.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既然主编向我寻求意见,小弟便献丑了。有以下几点:
    1. 段落分段零碎,宜将一些只有数行的段落整合。(:)回应已改。
    2. 对于历史人物来说,加上年号比较恰当。(:)回应年号/年份是否指生卒年?维基好像不须加上生卒年。已加上。
    3. 引用文言文之余,请配以现代中文说明,而且部分句式过度依赖文言句式,存在改善的空间。(:)回应已改。
    4. 行文用词略欠中立。例如“尊”、“著作”等等,有些形容词过度强调其经历或功绩,宜再修饰。(:)回应已改“尊”。
    5. 行文未有统一使用欧阳修或欧阳脩,而且将后者视作为繁简转换中的繁体亦不正确。(:)回应一直统一用“修”。
    6. 建议列出评价段落,说明后人对其有何评价,正反两方评价的数量要平均。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对他的评价应该不少。(:)回应已另覆。
    7. 有些专用名词由于是红字,无法理解其意思,对解读内文有影响,建议加注说明。(:)回应已补。
    8. 如果可以在句子之间加上一些连接词或过渡句的话,行文会更流畅。
    文章内容大致符合资格,惟行文风格、格式和结构上仍然有相当的改善空间,若及后有所改善,请知会我。谢谢。—AT 2014年7月27日 (日) 11:02 (UTC)[回复]
  • (:)回应:谢谢AT君仔细的批评,受益良多,谨回复如下:
  1. 段落行数,我大概以3-5行为主,经验不足,不知先生认为一段大概多少行适合?
  2. 阁下意思是,给君主“加上年号”?
  3. 引用文言文后欠说明,真是疏忽,容后补充;
  4. 用词一般都是依据来源,如故意改换,加以添减,会否有原创研究之嫌呢?
  5. 输入时,统一用“欧阳修”,源代码仍是“欧阳修”,但在屏幕显示,则有时是“修”,有时是“脩”,我也不知其故;
  6. “正反两面要平均”,这真是难倒了我;我参考的十多部论著,都是赞扬欧阳修,批评殊少;若我特别堆砌批评,拖长篇幅,那么不客观不中立的,会否是我?(我在Zetifree讨论页,写了一段文字说明欧阳修的评价,楼下的回应中也有涉及,先生不嫌我噜苏可以参看。)
  7. 红链欠缺说明,的确疏忽,稍后补上;
  8. 如有不流畅、有碍阅读的文句,有劳先生摘出,让我修正。再次感谢先生的指正!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7日 (日) 11:52 (UTC)[回复]
    段落行数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多少行才能成段,但是按实际情况,视乎内容多少和关连程度来合并比较合适。添加年号是指年份,不是君主。普遍的做法应该是理解来源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文字覆述,如果需要的话才加上引号来引用,如果来源说欧阳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云云,难不成就要这样写入内文?除非引用,否则我认为并不合适。如果繁简转换有误的话,弄点应该就否以了。当然不是说要刻意找欧阳修的负面描述,有的就写,没有也没办法。大概是这样。—AT 2014年7月27日 (日) 12:11 (UTC)[回复]
  1.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除了上述的问题外(尤其是用语中立问题),关于对他的批评,例如有欧阳修与佛教——兼论欧阳修佛教观特质及其对北宋儒学的影响(排佛的消极影响以及对佛教的认识不足),欧阳修表奏书启研究欧阳修哀诔文研究, 欧阳修咏物诗研究(其中提到后世对其诗的态度毁誉参半),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韩诗对欧阳修诗歌的影响),苏轼与欧阳修关系研究。以上这些都未在文中讨论或阐释(这还只是我在cnki的10000多关于欧阳修的论文中随机找的几篇而已)总之,内容不够完整全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4年8月1日 (五) 02:50 (UTC)[回复]

中立[编辑]

如果对这个条目的提名持中立态度,使用#{{中立}},说明理由并签名;
  1. (=)中立:意见同AT。--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4年8月3日 (日) 01:17 (UTC)[回复]

意见[编辑]

参考特色条目标准写作指南,给予意见并签名。
很高兴又受邀评论。我跟刘嘉上次不知道哪一场飓风一样,这次特色条目评选的评审将效仿英文维基百科的评论方式。顺代一提,我写评论基本上都不投票的,请主编见谅。(还有,我改名了,从博士变艾历森)
前言[编辑]
  •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在infobox应该可以去掉,除非为什么特别职位,如:法国总统、挪威国王、戴尔公司执行长之类。(:)回应已改正。
  • “1007年-1072年”,破折号应用全形 (:)回应已改正。
  • “列入廿四部正史”,可以连结二十四史吗?(:)回应已改正。
生平[编辑]
  • “随母亲前住随州”,您指的是否为前往?(不知道是否有“前住”一词)(:)回应已改正。
  • “欧阳脩在随州解试”,不确定解试能否当动词用,加个“参加”较合适 (:)回应已改正。
  • “脩订《崇文总目》”,修订?脩订?(:)回应不知如何改正。
  • 把“脩”改成“修”。(:)回应已改正。
  • “1050北移应天府”,加个“年” (:)回应已改正。
  • “翌年归葬其父母于吉州”,他的父亲死了41年才入土?
  • 知道了。
  • “1061年,出任参知政事(副相)”,前面范仲淹当的时候就该注明了,不是在这 (:)回应已补充。
  • “此事其实不大可能,因夫人薛氏治家甚严。”,这句放这,有点...怪怪的?不像百科的语气,也反驳了前面所有的话。应放注解中。(:)回应已改正。
  • “年65”不该用印度-阿拉伯数字。(:)回应窃以为“65”较好。艾历森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写“年六十五”,会有人批评说“史书明明记载年六十六”啊。
  • 那能否把行文改成“65岁逝世”或“65岁辞世”之类的?
思想[编辑]
  • “以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左传》立德立言立功”,加个逗号不?(:)回应已改正。
  • “重脩“礼义””,重脩?重修?(:)回应不知如何改正。
  • 把“脩”改成“修”。(:)回应已改正。
经学[编辑]
  • “据经义而不据不信注疏”,可去掉“不信”两字 (:)回应已改正。
文学[编辑]
  • “应自然地写作”,少了个顺 (:)回应艾历林意思是改为“应顺自然地写作”?
  • 是我看错,懂意思了。
  • “欧阳脩散文议论清晰,通俗易懂,平易疏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情韵优美,纾余含蓄”、“〈秋声赋〉文辞精炼,声调铿锵,布局紧凑,不拘格律,有声有色”,这么多形容词?还没用逗号?(:)回应的确很多形容词。
  • 我是叫您用逗号......
  • “自成一体,到处传写,“为之纸贵””,为何最后一个要用引号?如果因为《醉翁亭记》,使得纸价高涨,就不应用形容词。(:)回应“为之纸贵”为何加引号,牵涉到“史笔”的问题,大哉问啊,容我稍后在艾历森的讨论页跟先生讨论好吗?
  • 好......
  • “往往再三脩改”,又出来?难道欧阳修有自己的动词?韩愈修改叫“修改”、李翱修改叫“修改”、欧阳脩修改就叫“脩改”?(:)回应不知如何修改。
  • 把“脩”改成“修”。(:)回应已改正。
史学[编辑]
  • “以脩家谱著名”、“正史都是官脩”,又来了?(:)回应不知如何改正。
  • 把“脩”改成“修”。(:)回应已改正。
  • “1036-1053年18年间”应改为“1036-1053年这18年间”,不然这么多数字一眼是没办法消化的 (:)回应已改正。
  • 以后注解可以摆到最下面吗?(正文下,注释上)(:)回应艾历森是否指“新五代史”标题下不应有“注解”一节?这个“注解”标题是指《新五代史》的注解,不是条目正文的注解;格式上,“新五代史”是二级标题,“注解”是三级标题。
  • 知道了。
  • “欧阳脩之前,没有人留意散落各地的碑铭”,这不跟“欧阳脩是金石学的开山始祖,是中国历来广泛收集拓片的第一人”一样吗?同一句话不需说两次。(:)回应窃以为意思是稍有分别的;在学术文章,段落首一两句有时先说明段旨,这一两句的意思的确可能和下文意思重复,就像条目第一段导言和下文内容,大部分重复。
  • 要这样也不应在同一段重复,若是写在“金石学”中,那应在“史学”的前言重复,跟导言及正文的关系是一样的。
著作[编辑]
  • 哇!竟然没有!还是我的国文造诣太差?
弟子[编辑]
  • “曾巩、徐无党、刘敞与刘攽”,若徐无党被传授到的比其他三人多,为何不将他排前面?记得,排序不一定要照来源排。应视内文加以调换。(:)回应普遍认为,曾巩最能承继欧阳修,所以置于前;徐无党在《新五代史》的笔法上,得到欧阳修的详细指导,在其他方面却不见得出色,似不宜置于曾巩之前啊。
  • 知道了。
私生活[编辑]
  • 这边也没有,可看出主编在后半段较用心。
地位[编辑]
  • “名卿贤士,出脩门下者甚众”、“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这两句应说是谁说的,才不会上文不对下文,一下讲事实,一下又引用人家的话。基本上这章节的都是这样。(:)回应已在注释中说明引文来源。
  • 您应该是误会我的话了,我指的是“过世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不该一下讲事实,一下又引用人家的话。应该说“过世时,XXX曾称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之类的。“他提拔许多后进人才,”那边也是一样。
  • “如伊藤仁斋、皆川淇园等,”,句子到这就该停,加个句号吧?(:)回应已改正。
纪念[编辑]
  • 这边也没有。
参考书目[编辑]
  • 若是引用中文译本,那原作者就应该用译名,如柏林火车总站(:)回应已改正。
总结[编辑]
  • 行文到此仍欠缺中立,但问题相较GA时有所改善。

本次为我第四次条目评审,详见: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2003年热带风暴亨利Talk:远洋白鳍鲨Talk:T-34坦克。有时真不知道我这国三生来维基干么,原想说改走评审路线,但又怕麻烦,今天再次评审(也是第二次不评审刘嘉的条目),也感谢主编受邀评审。 -我是男的! 2014年7月26日 (六) 12:52 (UTC)[回复]

  • (:)回应:是否投票并不打紧,最重要得到艾历森的细心审阅。条目不当之处,已据先生指点一一改正。欧阳修给父亲欧阳观迁葬回乡,跟第一次下葬,的确过了很久了,欧阳修并为此事写下动人的〈泷冈阡表〉。古书记载欧阳修年“六十六”;“年65”,则是按现代人的标准,故用阿拉伯数目字,以示分别。输入时只用“修”字,源代码也是“修”,但页面显示有时变作“脩”(我的经验是,电脑看是“修”,手机看是“脩”),也不知其故。期望艾历森通校全文,逐一加以批评啊。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12:41 (UTC)[回复]
(:)回应:感谢建议。我输入时只用“修”字,源代码也是“修”,但页面显示有时变作“脩”(我的经验是,电脑看是“修”,手机看是“脩”),也不知其故了。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14:12 (UTC)[回复]
  • 正文、脚注和参考文献部分都有些单书名号,如无特殊用意,应作双书名号,参见书名号的使用。脚注格式上可以遵循刘嘉君的意见,最后两个也最好用一下cite web模板。注47、48、60、62、119、125、126、133等是否应拆分成两个?内容上,人物评价集中在地位一节,但除“理学家则……”一句外均为极正面之评价,在下对此毫无了解,故请编者考虑这样的比例是否中立,即从古至今,除却当世理学家对欧阳修的批评外,再无负面声音。上文提及“夫人胥氏”,建议私生活一节补充传主的婚姻、家室(若有来源陈述这些方面),这几乎是人物传记的惯例和标准配备了。--Zetifree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13:34 (UTC)[回复]
    • (:)回应@Zetifree:感谢先生的宝贵意见!在大陆,只用双书名号而不用单书名号;在台湾和香港,单书名和双书名却是分工的,单书名用于文章、篇章和词牌名等等,而双书名号则用于书籍;根据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标示卷名、篇名、文章题目、词牌及曲牌名、字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双书名号,而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使用单书名号”,是否两种用法都接受呢?注119及最后两个注脚引用网上资料,已依先生建议,改用模板。有些注脚列出两个来源,那是因为条目正文是揉合了两个来源的资料,难以分开哪几句是依据资料一、哪几句是资料二,所以并列两个来源了;有时两个来源所述相同,也为并纳于一注了(如注125,两个来源都有这句“不全出自无因”)。评价方面,其实我也是编写条目时才详细了解到欧阳修的评价,以前我以为他是古文运动领袖而已,翻阅学者论著,才知到他的地位生前生后都是如此的崇高,如不算政敌的陷害,评价可以说,是一面倒的,他是真的堪称流芳百世。古往今来,当然有人批评过欧阳修,但有代表性、值得写进百科全书的,就是理学家和考据学家的批评(而考据学家的批评,在于他写的史书,而不是他本人)。文革时候,红卫兵指责欧阳修是特大臭老九,到其陵园大肆破坏,这种评价是否值得写进百科全书中呢?我就是有保留的。我所参考的多种研究中,对欧阳修就是如此评价了,才疏学浅,有什么代表性的评价我还是遗漏了呢,只有留待博学的高人去发现和补充了。家庭方面,我所用的论著都没有特别论述,我也就只把基本资料填进info box。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搜寻。Zetifree如觉得条目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直斥其非啊。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15:56 (UTC)[回复]
@Queensroad书名号不必改,抱歉我之前没读全。一个脚注一般只放一个来源,两个脚注可以并置在一起。另外rp模板明显更好用,可以大幅削减脚注一节的长度,这种细碎的工作需要一点耐心。中立性上,阁下还可以慢慢多读些材料,诸如《欧阳修研究》这样的论文选,值得翻翻。关于欧阳修的论文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参看),阁下不妨在其中以“地位”、“评价”为关键词再做检索。--Zetifree留言2014年7月27日 (日) 05:20 (UTC)[回复]
(:)回应:感谢Zetifree的建议和提供资料,我一向没有用rp模板,如较好用,让我熟习一下然后修改。还有些话写在先生的讨论页,谢谢。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7日 (日) 10:30 (UTC)[回复]
@Queensroad阁下可参阅拙作希尔德·利瓦伊,并于部分采用哈佛脚注的en:Hilde Levi对照。rp模板使得一条文献在脚注区只出现一次,因而使后者更加清晰。--Zetifree留言2014年7月27日 (日) 10:36 (UTC)[回复]


(!)意见:感觉受邀评论,以下修改建议供参考:
  1. 按照成就排序,经学应排在文学和史学之后,这样也使正文的叙述顺序和导语一致,现在导语先提文学和史学,正文却先提经学,顺序不一致。
  2. 目录学和谱牒学的贡献建议适当扩展,置于金石学之后,当前一句话的介绍偏弱。
  3. 一些标题需要推敲,如“文章”应该改为“散文”,古代政论、史论、记事、抒情和笔记皆属散文,文章在表意上不如散文。“受攻击”也是一个很奇怪的标题,虽然我还没想到合适的标题名。
  4. 一些图片的位置和介绍有待推敲,比如“欧阳修与同僚书信真迹”,这张图到底是和政治有关还是与书法有关?放在这里似乎是和其政治际遇或者是政治主张有关,但是图片缺少这方面的信息,不然的话,这张图更像是在展示欧阳修的书法,而全文好像还缺少一个介绍书法的段落。同样,醉翁亭的那张位置也不合适,因为这张图不是在展示醉翁亭记,而应该和欧阳修的政治经历(贬官滁州)或者和纪念放在一起,而纪念里也没有提到醉翁亭。--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4年8月6日 (三) 14:47 (UTC)[回复]
    • (:)回应:@猫猫的日记本:感谢支持和批评。今条目已把“经学”一节移到“文学”和“史学”之后;谱牒学的贡献,目前还找不到详细而可靠的研究,有些网站有介绍“欧式家谱”,可是没有标示资料来源,不太可靠,就不用了,这方面的确需再扩展;“文章”的标题,是因为下文所述虽以散文为主,也有小部分论骈文,不宜用冠以“散文”的标题(若另立“骈文”一节,这一节又太短小了);图片方面,醉翁亭那张放在“文章”一节中,因为这一节正文提到文章〈醉翁亭记〉,“欧阳修与同僚书信真迹”一帧只是想展示一些与欧阳修有关的文物,既然是写给同僚,就放在“应试与出仕”一节中。猫猫的日记本主编的条目都很严谨,评论一样十分认真。Queensroad留言2014年8月6日 (三) 15:18 (UTC)[回复]

结果[编辑]


支持当选21
反对当选3
无效票1(中华爱国阵线一票无理由故无效)
结果当选 当选
核对者125.90.108.226留言2014年8月9日 (六) 02:1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