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史前石器制造场考古遗址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美史前石器制造场考古遗址群,是位在澎湖县七美屿的四处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制造场,分别位于澎湖县七美乡南港村、东湖村及西湖村,年代距今约4500~3800年前。

地理环境、研究史[编辑]

四处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所在环境区位分述如下。

  1. 南港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1983年臧振华调查发现,位在七美屿南侧,南港村滨海道路边,包括四处密集堆积的地点。第一地点位于七美人冢南面、距七美灯塔西侧约200公尺之海边;臧振华等人曾进行抽样试掘。[1]第二地点位于七美人冢西南方约100公尺处,前述第一地点的西侧。第三地点位于七美人冢正后方的石塔周围及其东侧。第四地点位于南港村东南边海巡站正对面之面海高地。
  2. 东湖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2000年臧振华等人调查发现,位在七美屿东侧,东湖村大崎牛母坪海崖边,即观光景点“小台湾”南侧之海崖上。
  3. 西北湾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2000年臧振华等人调查发现,位在七美屿北侧,西湖聚落北侧之海崖上。
  4. 西湖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2009年臧振华执行遗址普查及补遗计画时调查发现,位在七美屿西北侧,西湖聚落西北侧之海崖,第二垃圾掩埋场的西北西约100公尺之路旁高地上。[2]

研究成果[编辑]

石器制造相关遗物,根据臧振华、洪晓纯的研究,于石器制造场地表采集到的石质遗物可分为以下8大类:块状石料(nodule)、石核(core)、石片(flake)、素材(blank)、石器毛坯(pre-form)、残器(broken finished stone adz)、石子器(pebble tool)和砍砸及磨石并用器。[1]

石器制造技术之推测与复原,依序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由母岩上剥取石核;第二步从石核打剥目的石片;第三步截取素材;第四步打制石胚;第五步修整石胚;第六步磨制器身或器刃。

四处石器制造场除了大量的石制品外,都未发现其他文化遗物及完整的石制品,反映其专门做为采石和石器制造前段作业的功能性地点。[1]

与台湾西南地区的跨海交易,自日治时期国分直一首先提出澎湖台湾西南沿海地区曾有交流,从澎湖良文港遗址及高雄桃仔园遗址出土相似的绳纹陶,以及在台南、高雄一带发现玄武岩石器来看,推测该石材来自于澎湖群岛。[3] 2000年Rolett等人选取5件从牛稠子文化凤鼻头遗址所出土或采集的玄武岩石器进行XRF(X-ray fluorescence)分析,研究发现这5件台湾西南部玄武岩石器皆由相似的碱性玄武岩制成,分析数据显示石器标本与澎湖群岛当地的地质资料一致,推测台湾西南部的玄武岩石器来自于澎湖群岛。[4]根据分析结果,很可能台湾西南部的玄武岩石器是来自七美岛的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群。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臧, 振华; 洪, 晓纯. 澎湖七美島史前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和初步研究.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72本,第4分. 2000: 889–940. 
  2. ^ 臧, 振华; 曾, 于宣. 澎湖縣遺址普查及補遺計畫(二)研究報告. 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执行.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09. 
  3. ^ 国分直一; 金关丈夫. 有肩石斧、有段石斧及黑陶文化. 台湾考古志 (武陵出版社). 1990. 
  4. ^ Rolett, Barry V; Wei-chun, Chen; John M., Sinton (Rolett, et al.). Neolithic seafaring and Austronesian origins; Antiquity 74(283). Taiwan. 2000: 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