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合国会员国
会员正式会员
始于1945年 (1945)创始会员国:
 中华民国
1971年 (1971)转移席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理会席位常任理事国
常驻代表张军

中华人民共和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自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取得了在联合国当中代表“中国”的席位[1][2]

概论[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之后,持续寻求加入联合国,并取代中华民国席位。自1971年后,经联合国大会决议,取得原有中华民国席位及各项权利,将中华民国代表驱逐出联合国。

历史[编辑]

1950年代[编辑]

195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自1950年开始,苏联等国即在历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认为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得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的中国席次。1950年1月,毛泽东宣布任命张闻天为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但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取得中国席次,张闻天并未赴任[3][4]。 1950年6月韩战爆发,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长周恩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美国侵略台湾”的控诉,控告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要求美军撤出台湾。[5][6]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与联合国军在朝鲜开战[7]1950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应安理会邀请,第一次出席联合国会议(当时联合国的中国席位属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席位),讨论韩战与台湾问题。代表伍修权在会上发言,谴责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8][9][10]。1951年2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98号决议[11],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介入朝鲜是“侵略行为”[12]。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500号决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禁运武器与战略物资。[7]

1960年代[编辑]

从1960年起,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浪潮,联合国大会的形势发生变化。首先是在中苏论战中,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提案,建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初期亲美的国家占多数,提案没有通过。但在1960年后陆续有新国家(多数为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使大会的主导权从亲美国家向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转移。

1961年,苏联声言如果中华民国不让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它将阻止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面对压力,不得不缓和反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来源请求]蒙古人民共和国其后加入联合国。[13] 1961年至1971年间,由于亚洲非洲加入联合国的新独立国家大多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乃改提“重要问题”议案,先确认“中国代表权”问题为重要问题,得过半数同意,其后任何改变中国代表权的议案,均需三分之二多数方能通过,以此保住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中国席次。

1970年代[编辑]

1971年10月25日,重要问题案未获通过(55票支持、59票反对、15票弃权),随后有机会促成中国双重代表案的分段表决也遭到否决(61票反对,51票赞成,16票弃权)。[14]1971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代表团在阿尔巴尼亚所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之合法权利案》表决之前发言退出联合国大会并退出会场。[14]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76票支持、35票反对、17票弃权、3国未投票,通过《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4][15]

1971年10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电报,正式通知联合国大会决议。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团长发表重要讲话[16][17]

197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发言,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并提出建立国际政治及经济新秩序[18]

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邓小平,1974年4月9日,邓小平在第六届特别联大上发言[19]

1980年代[编辑]

198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

1990年代[编辑]

海湾战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投弃权票,不支持联合国军事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专门组织的关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了下列联合国下属组织机构的活动: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编辑]

托管理事会由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从2006年起,因为托管的领土都已自治或独立,托管理事会不再有托管活动[20]

维持和平行动[编辑]

到2005年9月为止,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累计参加维和人数4,000人次[21]。依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2013年6月统计数字,中国派出维和人数1,782人,在联合国会员中排名第十六;维和人数排名第一的是巴基斯坦,派出维和人数8,230人[22]

国际刑警组织[编辑]

2016年11月10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的孟宏伟当选为国际刑警组织主席。这是国际刑警组织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担任该组织主席。[23] 2018年10月5日,法国里昂警方接到孟宏伟妻子报案称,孟于9月底回到中国后失踪。2018年10月7日晚,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宣布,孟宏伟涉嫌违法,目前正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24]。同日晚,国际刑警组织指他已辞去主席职务,即刻生效[25][26]

联合国驻华机构[编辑]

联合国大会在1957年通过1167号决议[27],1962年通过1784号决议[28],要求联合国难民署协助涌入香港的中国难民,联合国难民署帮助的中国难民约一百万[29][30]。 1971年至今,联合国难民署协助在澳门的中国难民,与在印度与尼泊尔的西藏难民[31]。到2001年底为止,印度约有11万西藏难民[32]。联合国难民署估计,1990年前抵达尼泊尔,并在尼泊尔具有难民身分的西藏难民约有1万5千人[33]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Repertory of Practice of United Nations Organs — Codification Division Publications. legal.un.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2. ^ Official docu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PDF). legal.un.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02). 
  3. ^ 張聞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4. ^ 跟張聞天去駐蘇使館(1):從待命駐聯合國代表團到去駐蘇使館. 人民网. 2010年11月4日 [2013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5. ^ 周外长致电安理会-要求制裁美国武装侵略我国领土的罪行. 人民日报. 1950年8月25日: 第1版. 
  6. ^ 周恩来. Cablegram dated 24 August 1950 from the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iars of the centra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dress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英语). 
  7. ^ 7.0 7.1 A/RES/500(V) - C - A/RES/500(V). undocs.org.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8. ^ III. Political and Security Questions. 1950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0年联合国年鉴]. 联合国. 1950: 292–293 [201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英文)
  9. ^ 1950年11月24日 伍修權在聯合國控訴美國侵略罪行. 人民网. [2013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0. ^ 安全理事会正式记录 第五年 第六十九号 第五二七次会议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纽约成功湖.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中文(繁体)). 
  11. ^ A/RES/498(V) - C - A/RES/498(V). undocs.org.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12. ^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s Cold War Files. Wilson Center. [201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30). (英文)
  13. ^ 大會 - 第十六屆會 - 全体會议 第一〇四三次会议.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中文(繁体)). 
  14. ^ 14.0 14.1 14.2 大会 - 笫二十六届会议 - 全体会议 第一九七六次会议. 联合国文件中心.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中文(简体)). 
  15. ^ UNBISnet: Voting Record Search: A/RES/2758(XXVI). [201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16. ^ 孟红. 新中国首次出席联大会议代表团的组建始末. 党史纵览. 人民网. [201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4). 
  17. ^ A/PV.1983 - C - A/PV.1983. undocs.org.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8. ^ 李洪峰著. 战略家邓小平.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14年7月: 229. ISBN 978-7-5166-1048-0. 
  19. ^ “永不称霸”——联合国大会上的中国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中文(中国大陆)). 
  20. ^ Trusteeship Council. 联合国.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8). (英文)
  21. ^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数字和大事记. 新华网.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22. ^ Ranking of Military and Police Contributions to UN Operations (PDF).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12). 
  23. ^ 国际刑警组织百年来首次由中国人任主席: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11.10 澎湃新闻
  24. ^ 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涉嫌违法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25. ^ 國際刑警組織指孟宏偉辭去主席職務. 香港电台. 2018-10-07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26. ^ 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在北京被失踪 中国证实:涉嫌违法正接受调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 2018/10/08
  27. ^ "Chinese refugees in Hong K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 General Assembly. 26 November 1957
  28. ^ "The problem of Chinese refugees in Hong K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 General Assembly
  29. ^ Edvard Hambro (1st Qtr., 1957). "Chinese Refugees in Hong Kong". The Phylon Quarterly (Clark Atlanta University) 18: 69–81
  30. ^ Gil Loescher (April 8, 2008).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 The Politics and Practice of Refugee Protection into the 21st Century. Routledge. p. 23
  31. ^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 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obel Foundation
  32. ^ India: Information on Tibetan refugees and settlemen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May 30, 2003
  33. ^ "2013 UNHCR country operations profile - Nep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联合国难民署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