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
Perpustakaan Nasional Republik Indonesia
雅加达国家图书馆大楼
建立1980年5月17日[1]
授权法源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教育与文化部长第0164/0/1980号令
地址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独立广场南路11号
坐标6°11′54.7″S 106°51′7.5″E / 6.198528°S 106.852083°E / -6.198528; 106.852083
收藏
收藏标准人文类图书
法定送存
其他信息
馆长穆罕默德·沙里夫·班多[2]
网站www.pnri.go.id
地图
地图

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印尼语Perpustakaan Nasional Republik Indonesia,简称PNRI)是印度尼西亚一个向总统负责的非部门政府机构,也是该国的国家图书馆法定送存图书馆,馆藏以人文书目为主。

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由四家图书馆合并而成,其中包括巴达维亚艺术科学学会图书馆,该图书馆于印尼独立后交由国家博物馆管理。早在1960年代,印尼政府就已经建议成立国家图书馆,在得到数个政府部门和第一夫人婷·苏哈托的支持后,教育与文化部长于1980年签发命令,将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另外三所图书馆合并为国家图书馆。图书馆现址位于雅加达独立广场南侧,于2017年启用,是全世界最高的图书馆大厦。

历史[编辑]

起源[编辑]

巴达维亚艺术科学学会会址(今印尼国家博物馆馆址,约于1875年至1885年拍摄)

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78年亚洲第一个学术组织巴达维亚艺术科学学会的成立。这个学会推动了荷属东印度的学术研究风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出版了很多刊物,收集了很多收藏品,还在收集藏品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所图书馆。由于学会的藏品数量在19世纪前半期有所增加,所以学会和图书馆便在1868年迁往位于国王广场的新址(现为独立广场国家博物馆)。学会曾经阻止荷兰把学会的收藏品迁移到在1851年成立的荷兰皇家东南亚及加勒比研究所。在1846年至1920年期间,图书馆藏书从1115册增加到10万册[3]

学会的图书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的战火中幸免于难[4]。在战争期间,学会当中日籍会员的人数令占领东印度群岛的日军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日军也没有干预学会的运作。由于日本当局赞成图书馆继续负责当地图书的法定送存制度,所以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在战争时期发行的官方刊物。学会在印尼独立后改名为印度尼西亚文化协会(Lembaga Kebudayaan Indonesia),并于1966年解散,此后图书馆便改由博物馆管辖[5]

国家图书馆[编辑]

巴达维亚艺术科学学会图书馆馆藏(约于1896年拍摄)
国家图书馆旧总馆

虽然1961年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就已经提及建立国家图书馆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之后却没有继续执行下去。到了1973年,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职员马斯蒂尼·哈佐普拉科索(Mastini Hardjoprakoso)又提议建立国家图书馆;虽然这项建议没有得到教育与文化部的即时接纳,但国民建设规划署(Badan Perencanaan Pembangunan Nasional, Bappenas)和负责收藏科学文献的科学文献及资讯中心Pusat Dokumentasi dan Informasi Ilmiah)留意到了她的建议。1978年新任教育与文化部长上任后,该部也表示支持这个计划。第一夫人婷·苏哈托也出资援助国家图书馆的筹建工作——她曾经在1968年参观过一项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以殖民时期和独立后的印尼报章为主题的展览,她对这次展览的印象很深刻[5]

1980年,教育与文化部长达乌德·优素福签署部长令,将国家博物馆图书馆、雅加达首都特区省立图书馆(1953年成立)、图书馆发展中心下辖的两个部门——历史、政治与社会学图书馆(1952年成立)和书目和保存本组(1953年成立)合并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1][6]。部长令又授权国家图书馆执行法定送存制度[7]。国家图书馆起初隶属于教育与文化部文化总局[1],至1989年3月根据1989年第11号总统令升格为非部门政府机构,经国务秘书处向印度尼西亚总统负责。同时接收原图书馆发展中心的资产[1][8]。为了迎合全球化的需求,印尼政府于1997年又颁布了一项命令,调整了图书馆的职能[1]

获苏哈托夫人资助兴建的图书馆原馆址位于中雅加达沙连巴,在1988年启用[5]。新馆址位于独立广场南侧,于2017年9月14日由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主持揭幕,原馆址则改为办公楼[9]

建筑[编辑]

新国家图书馆的主楼高126.3米,楼高24层(另有3层地库),占地11,975平方米,建筑面积50,917平方米[10],是全世界最高的图书馆大厦[11]。入口大堂设有楼高四层的书墙,放置了百科全书、小说、传记等书籍,是访客的拍照热点;读者可以向图书馆员索阅书墙上的馆藏。大堂的天花板绘有印尼地图,周围则挂有历任印尼总统的画像。1楼、3楼和4楼设有展览空间,图书馆会在这里举行定期展览。[9][12]

截至2022年底,国家图书馆共有藏书7,774,375册,其中2,890,859册为送存出版品,其馀4,883,516册则为提供借阅服务的馆藏[13]。该馆馆藏以印尼文作品为主,但也有英文著作。该馆设有儿童阅览区、长者及残疾人士阅览区和视听资料区,儿童阅览区设有游乐设施、育婴室和露台,儿童可以在这里阅读书籍和玩玩具,长者及残疾人士阅览区则提供健康书籍和点字书籍,供长者和视障人士索阅。其他读者也可以在视听资料区观赏电影和查阅旧报纸的微缩胶片。图书馆4楼还设有一家餐厅,提供印尼食品[9]

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楼层分布[12]
24楼 努桑达拉(印尼)文化馆藏、行政贵宾厅 12楼 送存出版物阅览室
23楼 国外资料馆藏、逾期报刊阅览区 11楼 闭架专著书库
22楼 开架专著阅览区(分类号500—999) 10楼 送存出版物书库
21楼 开架专著阅览区(分类号000—499) 9楼 努桑达拉手抄本馆藏
20楼 最新期刊及图书馆学馆藏阅览区 8楼 视听资料区(迷你影院)、私人研讨室
19楼 多媒体服务 7楼 儿童、长者及残疾人士阅览区
18楼 印度尼西亚科学院 6楼 数据中心、祈祷室
17楼 5楼 办公室
16楼 照片、地图及图画阅览区 4楼 展示区、餐厅
15楼 参考阅览区 3楼 阅读文化推广区
14楼 珍本阅览区 2楼 读者服务、资料检索、储物柜
12A楼 闭架专著阅览室 1楼 大堂、展示厅

图书馆主楼前方为古迹馆,馆内设有四个展览厅,展出了使用竹子、贝叶经、本土纸张、欧洲纸和中国纸写成的手稿、书籍等文物,介绍了印尼人读书识字的历史,包括书写系统和书写工具的变化、流动博物馆的历史等。馆内还陈列了《爪哇史颂》、《蒂博尼哥罗自传》(Babad Diponegoro)等重要历史文献,以及关于首任总统苏卡诺的画像和著作。主楼和古迹馆之间以花团锦簇的绿地相隔。[9][12]

服务[编辑]

图书馆为全印尼人民服务,馆藏以人文类书籍为主;科学方面的书籍文献则主要由科学文献及资讯中心、印尼农业图书馆和技术传播中心(原属茂物植物园)、万隆理工学院图书馆、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等重点图书馆负责收藏[14]

国家图书馆会为印尼处理申请国际标准书号出版品预行编目的作业,以及收藏关于印尼的建国思想——建国五项原则书目和爪哇文手稿。图书馆也采用了一套独立、以电脑操作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机读编目格式。美国国会图书馆澳洲国家图书馆在雅加达都设有地区办事处[5]

图书馆系统[编辑]

1980年教育及文化部长令列出了国内图书馆系统的架构,在国家图书馆以外,设立各级行政区的图书馆。部长令还计划把学校图书馆、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流动图书馆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图书馆系统[6]

注脚[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