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单点定位模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单点定位模式又称绝对定位模式,是GPS定位模式中的其中一种。为采用一台接收器进行定位的模式,没有基站做校正,它所确定的是接收器相对于座标系统原点的绝对座标。单点定位模式的特点是作业方式简单,可以单机作业,一般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中。“绝对”一词主要为区别相对定位模式,两者在观测方式、定位精度、数据处理以及应用范围等均有差异。[1]

概念[编辑]

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以GPS卫星和接收器之间距离的观测量为基础,并根据已知卫星座标,来确定接收器所对应的位置。[1]

由于GPS观测同时,卫星钟和接收器钟难以保持精确的同步,所以实际上观测站至卫星之间的距离,均含有卫星和接收器时间差的影响,因此称之为虚拟距离。卫星钟差可以修正,而接收器的钟差一般难以准确确定,所以通常把它视为一个未知数,与测站座标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解。因此,在一个测站上,为了求出4个未知数(3个观测站点位座标和1个钟差参数),至少要有4个观测值,也就是接收器必须同时观测4颗卫星。[2][3]

单点定位的优点是只需要一台接收器即可独立定位,观测的实施较简便,数据处理也较简单。[2]利用GPS进行单点定位时,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所观测卫星在空间的几何分布和观测量精度。其主要问题是,受卫星星历误差和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大气延迟误差的影响较显著,定位精度较低。[3]

分类[编辑]

传统的单点定位[编辑]

传统的单点定位只采用单一的接收器来测量,接收测距码来定位,便宜好用、便利性高,但误差为GPS定位模式中最大。[1]

精密单点定位[编辑]

采用单台双频接收器,结合非差分虚拟距离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并使用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参数的定位方式。适用于大洋上、南北极等不易盖基站的偏远地区,缺点是解算数据要等更久,才会有较理想的位置。[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方群; 袁建平; 郑谔. 衛星定位導航基礎 1.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P.81–99. ISBN 7-5612-1128-7. 
  2. ^ 2.0 2.1 安守中. GPS定位原理及應用. 台北市: 全华科技图书. 2005. ISBN 978-957-21-5107-5. 
  3. ^ 3.0 3.1 袁建平; 罗建军; 岳晓奎; 方群. 衛星導航原理與應用. 北京市: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 p.191–215. ISBN 7-80144-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