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团体(英语:Communication in small groups)指两个以上的个体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以达成目标的组合。当一群由三到二十人所组成的群体,经由沟通互动以形成特定的规范与角色,并会互相依赖、影响以达到共同的目标。[1]所谓的小团体传播(又称小团体沟通)是指团体成员互相使用符号表征的行为,来建立共享意义的全方位传播过程。[1]

小团体的形成,常常是为了完成某一或某些特定的目标,因此语言符号的使用有助于成员厘清彼此对于目标的认知与意涵,团体成员常会发展出一些故事与奇想来描绘并塑造团体的形象(幻想主题),这样不仅可以传递团体的核心价值与文化(语艺视野),更能够凝聚共识与团结众人。

人们加入群体与组织的原因,往往都是人际关系的需求、情感的交流与社会网络的建立。

人类团体的类型除了有由人际关系的类型和聚集目的分为的初级团体跟次级团体外。另外,也有学者从团体的目标和结构,将团体分为正式团体以及非正式团体。

符号表征[编辑]

符号表征的行为凸显了人类传播的特质,因为人类是唯一会透过使用符号表征系统来进行沟通的动物。而这些符号表征包括了语言文字、非语言以及所有的符码系统。

语言文字[编辑]

参见语言文字

非语言[编辑]

参见非语言交际

全方位传播[编辑]

全方位的传播过程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单向或双向的传递讯息。在小团体沟通的情境中,小组成员可能同时扮演著传播者与受播者的角色,多方向的、与多层次的传送与接收讯息。

角色[编辑]

  • 角色认同:指成员对于自我角色的认知与定位,可细分为自己的认定、别人的认定与实际扮演的角色等三种概念。
  • 角色期望[2]:一个人扮演某种角色时,社会上对该人的行为持有某种标准的期待。
  • 角色冲突:个体与他人对于某一个角色的认定与期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角色的冲突,有时角色冲突可能是源自于个体必须同时扮演多重角色而产生的。
  • 团体任务角色:完成任务以达成目标。
  • 团体维持角色:维持团体气氛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语艺视野[编辑]

由许多幻想主题相互建立起来,产生一个整体可理解的图像,使得团体中的成员共享某些共同价值的世界观。[3]

幻想主题[编辑]

为语艺视野分析的最小基本单位,幻想主题并不是凭空想像,或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妄想,而是对真实的诠释方式。

幻想主题可以是文字或非文字(例如:颜色、图像、手势......等)。[4]

正式团体[编辑]

正式团体在于达成组织任务或是集体目标,又可分为指挥团体跟任务团体。

指挥团体[编辑]

是指在正式的组织之下所设的单位团体,亦即管理学所言在组织图中所显现的,因此其成员多属同一单位且有直属关系。

任务团体[编辑]

其成员可能属于多个不同单位,其工作内容多数皆不是例行性的工作,且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许多跨部门的委员会即属于此类团体。

非正式团体[编辑]

非正式团体是指因邻近性或是相似性而自然形成的友谊团体和同好团体。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郭贞/主编, 朱立/校阅. 傳播理論. 新北市深坑区北深路三段260号8楼: 扬智文化. 2016.05: 368–369. ISBN 978-986-298-224-2. 
  2. ^ 程炳林,角色期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国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辞书,2000年12月。
  3. ^ 侯刚本. 語藝視野建立之後,啟動全新幻想之前:一些對於幻想主題分析的理論補遺與再思考. 中华传播学会 Chinese Communication Society. 2013-07-13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4. ^ 侯刚本. 語藝視野建立之後,啟動全新幻想之前:一些對於幻想主題分析的理論補遺與再思考. 中华传播学会Chinese Communication Society. 2013-07-13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参考文献[编辑]

  • 王以仁著,《人际关系与沟通》,心理出版社,2007年10月1日出版,ISBN 9789861910772
    • 第十章:小团体互动与沟通 
  • 郭贞/主编,朱立/校阅,《传播理论》,新北市:扬智文化。2016年5月1日出版,ISBN 9789862982242
    • 第十章:小团体/秦琍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