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陈逸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陈逸史
《后陈逸史》抄本封面
越南语表记?
国语字 Hậu trần dật sử
汉喃 後陳逸史

后陈逸史》(越南语Hậu trần dật sử),越南历史小说,由潘佩珠二十世纪初采用汉文写成。本书以后陈朝抵抗明朝统治作为主题,内容及人物大部份为虚构,以及作者听来的野史故事。作者撰书的目的,是要号召越南人民抗救国。

本书的编撰[编辑]

后陈逸史》的作者潘佩珠,为越南爱国志士,曾推动脱离法国独立运动,本书亦在这种背景下,于二十世纪初写成。[1]潘佩珠著作这本小说的目的,是要令法国统治下的越南国民,勾起历史上的先烈们对抗明人统治,“蓄志发愤,歼仇雪耻,驱逐贼”的回忆,从而“恢复我固有之主人权,以留遗我后”,令越南国民重拾独立建国的精神。[2]

关于本书创作的素材,据现代学者指出,内容中大部份的人物都属虚构。[3]另外,据潘佩珠在本书中亦提到,他将从故老中听来的故事,加以运用到书中:“故氓遗老,乐向予谈数百年前事。盖从土字野史传来者,予今述之,以告我国民。”[4]

内容[编辑]

  • 前言一篇:阐述作者潘佩珠的复国宏愿(没有题目,置于第一节《救友弃家》之前)。
  • 第一节《救友弃家》:本书主角翁炽潘佩珠说“盖翁炽,后来黎皇赏封岗国公也”)自年少时便不满“吴贼”(指外来征服者),立志反抗,后来为救朋友而被迫投身绿林。
  • 第二节《傲鞋入狱》:翁岗与豪杰翁坚结识,以及翁坚勇救因不肯向吴人折服而入狱的三名志士。
  • 第三节《豪杰盟心》:翁坚、翁炽结识一批豪杰,全体合共四十九人,齐定抗敌复国盟誓。
  • 第四节《英雄露胆》:女子姑志因坚拒吴人迫婚,父女遭到迫害,父亲自尽,自己则扮成乞丐,矢志报仇,加入了翁岗、翁坚的阵营。
  • 第五节《旧邦新命》:翁炽等豪杰们设立各种岗位,互相推举担任,并众出由翁扩为寨主,成立“小独立国”,名为“重光寨”。
  • 第六节《大试小题》:翁炽俘掳冶工翁云等要求制造军械,获得响应,以及男子俱沉遭吴人重税压迫,为保存家人只好出走,并遇上翁炽。
  • 第七节《剑光出匣》:翁炽俱沉等遇上一名因不肯出粟喂饲吴人巡检官的马匹,而将被判死刑的犯人,后来得老人翁真的协助,擒获该名巡检官。
  • 第八节《铁汉登坛》:英精等代表重光寨出外集款招人时,宣传“国家”、“同胞”、“爱国家真者,必牺牲其一身自私自利之事,而以竭力于卫国”的道理,得到豪杰翁武等的来投。
  • 第九节《冤禽填海》:讲述加盟重光寨的女伶妃赵的事迹。
  • 第十节《色石补天》:讲述加盟重光寨的女僧莲姑的事迹。
  • 第十一节《逢场作戏》:翁炽翁云翁真等在东城县,因须要过关文凭,便狭持当地的吴人县令,以夺取过关文凭。
  • 第十二节《富强基础》:讲述重光寨有组织地进行制造武器、练军、营商、农耕生产等工作,使寨中物资迅速滋盛。
  • 第十三节《王伯权舆》:重光寨发动起义,制定方略,在当时的南部国土一带(广平顺化等地)与吴人周旋。
  • 第十四节《弦歌杀伐》:一位为吴人效力的官员被豪杰莲姑姑志英精等人用计使之醉倒,并揭露替外来统治者服务的苦况。
  • 第十五节《枯腐神奇》:重光寨豪杰从前述的官员口中得知吴人情报,并准备攻顺化城
  • 第十六节《张罗待虎》:重光寨豪杰谋划攻顺化等情况。
  • 第十七节《赴海斩鲸》:重光寨豪杰攻取顺化,声势大振,并后到邓悉邓容等望族名士的支持。
  • 第十八节《安排雷雨》:重光寨声威壮大后再进一步研究方略、整顿人手,又分析各地形势,并预示清化及北部地区将会有豪杰黎利主导战事。
  • 第十九节《指顾山河》:重光寨军激战吴军于河清地区,取得大捷。
  • 第二十节《驱策鬼神》:参谋长翁真英力英奋谋划诈降计,令英力英奋二人诈降吴军。
  • 第二十一节《乘风破浪》:重光寨军进攻义安城,并在英力英奋的从吴军内部配合下获胜。
  • 第二十二节《环干转坤》:讲述重光帝即位,以及最终败亡。此外,作者于本节中呼吁越南国民必须毋忘古人的丰功伟绩,努力实现“恢复故宇”的理想。

※以上各项,散见于《后陈逸史》内容中各节。[5]

政治意义[编辑]

本书内容具有相当浓厚的政治含义,其中之一是劳动人民为侵略者所压迫,而社会各阶层便起来反抗。作者意图透过本书当中的虚构人物的言行和奋斗,来号召国民抗救国。[3]

流传版本[编辑]

本书的抄本,于河内汉喃研究院图书馆有收藏。例如一份称为“VHV一五二四本”,无目次,共八十一叶,半叶八行,每行约二十六字,另有一份称为“VHV二二一六本”,为阮文榜依据“VHV一五二四本”抄出,亦无目次,共九十五叶,半叶八行,每行约二十三字。

本书的校点版本,收录在台湾学生书局于1992年出版的《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历史小说类”,校点工作由范文深负责。[6]

注释[编辑]

  1. ^ 潘佩珠《后陈逸史》《出版说明》,收录于《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三册《历史小说类》,台湾学生书局校点本,第287页。
  2. ^ 潘佩珠《后陈逸史》,收录于《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三册《历史小说类》,台湾学生书局校点本,第293页。
  3. ^ 3.0 3.1 潘佩珠《后陈逸史》《出版说明》,收录于《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三册《历史小说类》,台湾学生书局校点本,第288页。
  4. ^ 潘佩珠《后陈逸史》第二十二节《环干转坤》,收录于《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三册《历史小说类》,台湾学生书局校点本,第375页。
  5. ^ 潘佩珠《后陈逸史》《出版说明》,收录于《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三册《历史小说类》,台湾学生书局校点本,第293-375页。
  6. ^ 潘佩珠《后陈逸史》《出版说明》,收录于《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三册《历史小说类》,台湾学生书局校点本第287-288页。

参考文献[编辑]

参考网页[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