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恶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恶见巴利语diṭṭhigatamicchā-diṭṭhipāpika diṭṭhi),佛教术语,泛指一切不正确的、的、不善的见解。一般来说,与邪见是同义字,与正见相对。恶见也被列为是一种烦恼心所。在佛教中,有五见的说法。

概论[编辑]

恶见是指违逆的见解,也就是邪见[1]。恶见源自于无明[2]

各种分类[编辑]

五恶见[编辑]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见

注释[编辑]

  1. ^ 《杂阿含经》卷28〈788经〉:“时,世尊告诸比丘:‘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向正者乐于法,不违于法。何等为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若邪见人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彼皆随顺,一切得不爱果,不念、不可意果。所以者何?恶见,谓邪见。邪见者,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譬如苦果,种著地中,随时溉灌,彼得地味、水味、火味、风味,一切悉苦。所以者何?以种苦故。’”
  2. ^ 《杂阿含经》卷28〈749经〉:“若无明为前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时,随生无惭、无愧;无惭、无愧生已,随生邪见;邪见生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