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祖烈(?—1646年),定远苏州府吴江县[1]明朝南明军事人物。

生平[编辑]

洪祖烈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武进士,自金山把总迁任汀州守备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贵州作乱,他前往贵州支援,攻下金刀坑、平塘卧墌、乐坝、石骨等三十多个山寨,又入毕节寨,追到七山箐,直捣敌军巢穴。巡抚王三善命令他赴省报捷,而总督杨述中则命令他保护粮饷,因功升为副总兵。不久洪祖烈调任澂江,留镇偏桥,其时墨脚苗族人焚烧劫掠粮船,他以二百人击败千多名苗民,苗民再带来三千人生力军;他就据守险要,令苗民始终不敢进犯。总督和巡抚互相推荐他,而兵部尚书崔呈秀知道他和周顺昌文震孟交往,于是不接纳他[1]

崇祯初年北京戒严,洪祖烈守卫西直门,当时宦官专权,将领都争相屈服他们,而洪祖烈弹劾自己去求,不得准许;调任神枢营参将,改守黎靖。有嫉妒他的人用考功法中伤他,被迫降调。很快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推荐他,起用为龙江水师游击,累功进官副总兵、后军右都督弘光帝即位,他多次上书进谏,唯没有回音;又和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而归乡。南京攻下,钱棅嘉善起兵,邀请他主事;钱棅被杀,洪祖烈走入福建,和郑为虹黄大鹏守仙霞岭[2]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兵攻至,他力战被擒,送去面见博洛,他却依然屹立不动。博洛感叹他的行为,打算招降他,他说:“背弃国家是为不忠,侮辱祖先是为不孝。不忠不孝,怎能继续生存!”次日再见他,他向输饷说:“有粮饷就可以继续战斗,怎会到这个地步!”咬舌喷血大骂,夺刀自杀。儿子洪明祯是高才生,削发为僧终老[3]

引用[编辑]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二十五》:洪祖烈,字定远,吴江人。万历四十四年武进士。自金山把总迁汀州守备。天启二年,易安邦彦反贵州赴援,至则克金刀坑,平塘卧墌及乐坝、石骨三十馀寨,下毕节寨,追入七山箐,直捣大方贼巢。巡抚王三善命赴省报捷,总督杨述中命护饷,仍进大方。往来数百里,兵不过千人,出入,贼不敢挫其锋,以功陞副总兵。寻调兵澂江,留镇偏桥。会墨脚苗焚劫粮舟,以二百人败苗千馀,苗复以生力三千人来,祖烈扼险以待,终不敢犯。督抚交荐,兵部尚书崔呈秀知祖烈从周顺昌、文震孟游,格不行。
  2.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二十五》:崇祯初,京师戒严,守西直门,时中贵肆横,诸将争屈膝,祖烈投劾求去,不许。调神枢营参将,改守黎靖。忌者中以考功法,降调归。已以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荐,起龙江水师游击,累进副总兵、后军右都督。安宗立,屡上书言事,不报。与马、阮不合归。南京亡,钱棅起兵嘉善,延主其事。棅死入闽,同郑为虹、黄大鹏守仙霞岭。
  3.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二十五》:隆武二年八月,清兵至,力屈被执,拥见博雒,屹立不动。博雒壮欲降之,祖烈曰:“负国不忠,辱先不孝。不忠不孝,何以生为!”明日复见,命输饷曰:“有饷则能战,何至此!”嚼舌喷血大骂,奋起夺刀,刺胸死。子明祯,高才生。削发入山终。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