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垃圾会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门垃圾会事件,是指围绕澳门立法会的其中一种贬称“垃圾会”(葡萄牙语:Assembleia de Lixo[1])所引起的一系列事件,该名称是以“立法”的粤语谐音所得。由于澳门立法会亲政府的间选官委议员占了过半议席,且议员大多为建制派人士,与亲中社团、地产界或博彩企业等关系密切,加上当地官员不需要向立法会负责,故一直以来被传媒和坊间批评是“垃圾会”[2][3][4][5][6]

除了传媒和坊间声音,前保安司司长张国华、立法会主席曹其真及一些议员也曾使用“垃圾会”一词,其中民主派议员苏嘉豪在2018年的一次议程前发言中提到该词以表示市民对立法会的看法,被前官委议员、现间选议员黄显辉视为言论侮辱并提出抗议,引起公众对“垃圾会”一词的进一步讨论[7][8]

称呼由来[编辑]

行政主导体制争议[编辑]

澳门回归中国后,行政与立法间权力不平衡的情况更加明显,行政长官的职权较回归前澳葡时期澳门总督的职权为大,例如澳门行政长官可在不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议下直接解散立法会,以及限制立法议员的提案权,根据《澳门基本法》规定:“如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一联合动议,指控行政长官有严重违法或渎职行为而不辞职,经立法会通过决议,可委托终审法院院长负责组成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委员会如认为有足够证据构成上述指控,立法会以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提出弹劾案,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由行政长官委任的官委议员不太可能支持通过弹劾案,因此降低了弹劾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9]

现时澳门立法会的直选议席不过半数,且立法会的组成倾向亲政府立场,民主派议员每当就政府施政出现问题而动议展开听证程序时都会被大部分建制派及官委议员否决。与受议会监督及问责的香港官员相比,在奉行“行政主导”体制的澳门,当地官员并不需要向立法会负责,造成“有问无责”的情况,故有不满声音将立法会称之为“垃圾会”、“花瓶”或“橡皮图章”[8][10]

官委议员制度争议[编辑]

澳门回归前,澳门总督在委任议员上被要求委任人选须在澳门社会有显著功绩及声誉,即总督和行政长官所委任的议员都应当是“社会中有智慧、才智和美德的优秀人才”。回归后,行政长官同样须在选举结果公布后观察选举结果并进行委任工作,在此政治人才选拔机制中,行政长官需通过委任部分议员在立法会内形成良好的人才使用结构[11]。然而官委议员的素质及认受性在民间备受批评,批评声音指官委议员为“保皇党”,指责他们往往为政府的施政失误辩护,只捍卫自身及权贵利益,与民众对立,在议会内几乎每次都对针对政府施政的动议投下反对票,引起社会的不满[3][12][13]。此外,第七届澳门立法会(2017年-2021年)成立后,官委议员的议席大部分被新人取代,且大多为专家学者,他们与上届的官委议员一样不向政府作任何质询[14]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苏文欣表示,按照民主发展的常识,废除官委议员是让澳门特区民主政制走向发展的必须首要条件,其次是逐步削减间选议席,最终达至立法会议员由全民普选,他又指如果澳门拒绝接受普世认知的民主政制,坚持去走“有澳门特色的民主制度”,那就没有继续讨论的意义[15]。此外,他指出立法会被市民称为“垃圾会”是因为市民对立法会有诸多不满,例如重要的民生法案往往被拖延,让市民感觉不到立法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他亦指出若要改变社会对立法会的印象及观感,就要从改变立法会委任及间选议员占多数的现状,因为现时的结构变相令立法会很难去监督政府[16]

相关事件[编辑]

澳门立法会全体会议厅

2018年7月30日,立法会以24票赞成、5票反对一般性通过政府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设立市政署》法案,法案通过后,将来的市政谘询委员将全数由行政长官委任。投下反对票的议员认为法案是民主倒退和对《基本法》条文的扭曲,而政府则认为民选市政谘询委员不符合《基本法》规定[17]。法案表决后,直选议员苏嘉豪在发表声明并叫口号:“还我市政代表,民选市政代表!还我市政民主,扼杀市政民主可耻[18]!”

8月7日,庞川柳智毅邱庭彪冯家超胡祖杰陈华强等七名官委及两名间选议员共九人在立法会上不点名批评和谴责苏嘉豪,分别指责他“输打赢要”、“以所谓‘民主’之名,采取激进的方式,声嘶力竭地在庄严的议事堂上叫嚣”、将“邻近地区(指香港)一些劣质的议会文化,或街头游行示威文化带入议会”和“不尊重其他议员,不尊重民主议会制度”。会议结束后,苏嘉豪在接受传媒访问时说直选议员用较大声量等方式表达竟然被完全没有民意成份的官委议员批评,又说民主价值既要少数服从多数,故会尊重和包容从民意角度看属于“少数”的官委议员的意见,又指由政府委任的官委议员的发言是向政府负责[18]

数天后,苏嘉豪于13日在立法会大会议程前发言,说回归前官委议员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护作为“宗主国”的葡萄牙的既得利益,回归后,作为“殖民地的遗物”、“助长立法会继续成为市民口中的垃圾会”的官委议员制度没有保留的必要,又说当讨论澳葡年代市政民主时,官委议员以“不要走回旧路”反驳,但又双重标准地坚持保留澳葡年代维持“行政霸道”的委任制度。他又指行政长官特首一人有权委任七名官委议员是对民主的最大侮辱,主张所有自认“爱国爱澳”的人们都应该支持将殖民地遗留的官委制度废除。直选建制派议员宋碧琪在随后不点名批评苏嘉豪没有尊重立法会议员,又说取消官委制度的主张违反《基本法》,曾任官委议员的间选议员黄显辉认为苏嘉豪的发言使用到了“垃圾会”字眼是侮辱了立法会,并对此提出抗议[19]

立法会主席贺一诚把黄显辉提出的抗议交给章程及任期委员会研究,其后贺一诚揶揄苏嘉豪“装清高”,反问他“何苦偏偏要争取入垃圾堆,让自己都变成垃圾的一份子”。苏嘉豪后来回应贺一诚的言论,他认同自己被选为立法会议员当然是成为市民口中的垃圾一员,表示正因如此他更应大力鞭挞自己和自我批评,又表示如果他在当选立法会议员前骂立法会,但成为立法会议员后不再对立法会作出批评便是“护短”的行为。此外,他认为即使章程及任期委员会判定他引用“垃圾会”一词是侮辱,市民也不会因此而不再使用“垃圾会”一词,认为相关做法是“自欺欺人”和“掩耳盗铃”的行为[7][20]

评论[编辑]

南华早报》有评论文章批评没有经过直接选举的七名“傲慢的”委任议员和两名间选议员在立法会中向民选议员讲授民主是一个“大笑话”,又指曲解民主意义的非民选议员作出的集体谴责没有说服力,指出只要没有普选,荒谬和不合逻辑的事永远不会在澳门立法会中消失[21]

澳门理工学院退休教授时事评论员苏文欣说,苏嘉豪无论采取甚么行动,传统阵营都会向他作出攻击以及利用一切手段来诋毁他。他指出,正在走钢丝的苏嘉豪需要万事小心,因为传统阵营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将他驱逐出立法会的机会。尽管如此,对苏嘉豪的攻击可能不会给传统阵营带来好处,因为即使一些不看好苏嘉豪的市民也会质疑为何要如此打压一个反映市民心中所想的议员[1]

直选议员高天赐说立法会主席贺一诚把黄显辉提出的抗议交给章程及任期委员会研究的决定令人惊讶,认为他应该让苏嘉豪对相关言论作出解释。他亦补充指出前保安司司长张国华多次说立法会是垃圾会[1]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João Santos Filipe. Vong Hin Fai confessa que reacção a discurso de Sulu Sou foi de cariz político. 今日澳门. 2018-08-16 [2018-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6). 
  2. ^ 余振. 《澳門回歸前後的問題與對策》. 名流出版社. 1999: 76. ISBN 9789629280864. 
  3. ^ 3.0 3.1 鄭議員四萬蚊筍工是背棄基層. 星报. 2017-12-08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4. ^ 劉談民主 勿學菲律賓. 正报. 2013-08-22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5. ^ 【觀點】為防澳獨多此一舉 跟車太貼引火上身. 香港观察报. 2016-12-02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6. ^ 我們不要垃圾會. 论尽媒体. 2017-09-02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7. ^ 7.0 7.1 未完結的「垃圾會」. 正报. 2018-10-15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8. ^ 8.0 8.1 立法會只有問 沒有責 余永逸:最重要是組成問題. 论尽媒体. 2017-09-02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9. ^ 余振&林媛 (编). 《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政治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018-08-29]. ISBN 97875097112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10. ^ 官員問責失效 蔡梓瑜:政府思維不改 難改問責制. 论尽媒体. 2018-02-13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1. ^ 王禹. 澳門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功能和使命探討 (PDF). 《“一国两制”研究》. 2016, (30) [2018-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29). 
  12. ^ 澳門政治發展的遞嬗:以2013澳門立法會選舉為例 (PDF). 《展望与探索》. 2014, (12): 76–89 [2018-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30). 
  13. ^ 官委議員的身份與認同. 澳门报. 2018-08-22 [2018-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14. ^ 立法會議員勤懶. 正报. 2018-10-15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15. ^ 官委應到退場時. 正报. 2010-08-30 [2018-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7). 
  16. ^ 稱立法會是「垃圾會」遭炮轟 蘇文欣:議會心態不夠開放. 论尽媒体. 2018-10-25. 
  17. ^ 市政署法案諮委委任條文通過. 市民日报. 2018-07-31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3). 
  18. ^ 18.0 18.1 官委議員「圍剿」蘇嘉豪. 正报. 2018-08-08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19. ^ 葡殖惡制禍遺特區 取消官委更待何時? 蘇嘉豪反擊七官委議員「大圍剿」. 论尽媒体. 2018-08-13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20. ^ 稱立法會是「垃圾會」屬侮辱? 賀一誠︰咁清高為何要進垃圾堆工作?. 论尽媒体. 2018-09-10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21. ^ Barnaby Ieong. Unelected Macau lawmakers lecturing directly elected member on democracy is absurd. 南华早报. 2018-08-15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