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璿宿上天宫

坐标23°25′48″N 120°23′54″E / 23.429998009955238°N 120.39842148895103°E / 23.429998009955238; 120.3984214889510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璿宿上天宫
基本信息
位置台湾嘉义县水上乡水上村中和路233号
坐标23°25′48″N 120°23′54″E / 23.429998009955238°N 120.39842148895103°E / 23.429998009955238; 120.39842148895103
主神妈祖
建立时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地图
地图

璿宿上天宫,俗称水上妈祖庙,是一间位于台湾嘉义县水上乡妈祖庙。。

沿革[编辑]

关于关于该庙的由来,有一说是相传该庙妈祖是明代天启年间,武装海商集团首领颜思齐迎来的湄洲天后宫二妈金身,而后在今址一带建庙供奉[1]。但是此传说并无确证[2]

而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称此庙为“璿宿宫”,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3]。据说古时水堀头区域(水上地区)常遭受盗匪侵袭,该地区的崎仔头、埤斗、湖仔内、下路头、车店、鸽溪寮、顶寮、新厝仔、老店、下寮、巷口、鹿仔陷(已废庄)、粗溪、大堀尾、江竹仔脚、大仑、二重沟、顶过沟、十一指厝、后寮、南靖、顶树头、下树头、外溪洲、外林、店仔后、吴竹仔脚、水堀头庄等二十八庄庄民为了保护安全、凝聚众人团结而共同集资建庙[1]。过程中顶过沟信士刘有功捐献庙地,,之后庙宇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兴建完成[1]。而庙宇落成后,地方士绅发现庙宇所在位置刚好在二十八庄之中心地带,宛如天上二十八星宿在诸罗县大地绽放万丈光芒一般,嗣后经求妈祖圣筊后定名“璿宿上天宫”[1]。之后当地治安逐渐好转,水堀头也渐成小市场[1]

嘉庆八年(1803年)台南士绅林朝英献金重修,并谢匾“莫不尊亲”[2][1]。咸丰四年(1854年)举人林荣源与嘉义城职员许安邦发起鸠金重建,并谢匾“惠我无疆”[1]

日治时期昭和十年(1935年),当地信众赖再来、赖深渊、协春号(刘世贞、刘世岳、刘世周)、黄定、何联哲等发起二十八庄协同捐金重修[1]

二次大战后,该庙受嘉南大地震影响,建筑倾斜,遂由立法委员黄宗焜协同该庙主任委员刘水树聘请二十八庄之代表,于民国52年(1963年)成立重建委员会,之后重建工程于民国58年(1969年)竣工[1]。后来在民国60年(1971年)时,该庙增建了左侧庙室[1]。民国72年(1983年),该庙订立〈嘉义县水上乡璿宿上天宫组织章程〉,正式成立璿宿上天宫管理委员会[1]

祀神[编辑]

该庙除供奉妈祖外,还有陪祀千里眼、顺风耳,另外还奉祀释迦佛祖、观音菩萨、三官大帝、三界公、文昌帝君、五谷圣帝、中坛元帅、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城隍爷、五府千岁吴三王、太阳神、雷母、虎爷等神明[1]

宗教活动[编辑]

该庙主要的祭典有“祈平安、年底谢冬”、“元宵夜绕境”、“妈祖圣诞(农历三月廿三)”、“太子爷公千秋(农历九月初九)”[1]。原本是由信众轮替,每年产生四组头家、炉主,各自共同负责四项庆典活动[1]。民国87年(1998年)起,改成每年只有一组头家、炉主来负责四项庆典活动[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雷家骥(总纂)、颜尚文(纂修). 《嘉義縣志‧卷九 宗教志》. 嘉义县政府. 2009-12: 176–177. ISBN 978-986-02-0809-2. 
  2. ^ 2.0 2.1 林衡道 文、高而恭 图. 〈臺灣名勝古蹟調查 十六、水上鄉的古蹟〉. 《台湾文献》. 1980-12, 31 (4): 57-64. 
  3. ^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庙2002年3月再版. 台南市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 1933-08-18: 162 (日语).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