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筑别站

坐标44°24′44.5″N 141°44′18″E / 44.412361°N 141.73833°E / 44.412361; 141.7383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筑别
车站遗址(2011年7月28日)
车站遗址(2011年7月28日)
日语名称
築別 – ちくべつ – Chikubetsu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北海道苫前郡羽幌町字筑别
地理坐标44°24′44.6″N 141°44′17.9″E / 44.412389°N 141.738306°E / 44.412389; 141.738306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车站
站台1面1线
其他信息
电报码チヘ
历史
启用日期1941年(昭和16年)12月9日[1]
关闭日期1987年(昭和62年)3月30日[1]
邻近车站
上一站 日本国有铁道 下一站
羽幌
6.7km
羽幌线
距离留萠65.0km
天盐有明
4.8km
备注
随著羽幌线废线,车站成为废站[1]
筑别
日语名称
築別 – ちくべつ – Chikubetsu
车站概览
地理坐标44°24′44.6″N 141°44′17.9″E / 44.412389°N 141.738306°E / 44.412389; 141.738306
历史
启用日期1941年(昭和16年)12月14日
关闭日期1970年(昭和45年)12月25日
邻近车站
上一站 羽幌炭矿铁道 下一站
终点站 羽幌炭矿铁道
距离筑别0.0km
五线
2.7km
1977年的筑别站与方圆约1公里范围。上方为幌延方向。图中可看到长条状1面1线的单式月台,车站大楼旁边设有货物月台和引込线,车站后方设有2条侧线。在无人化后,只剩下1条侧线。原本此站设有单式岛状月台,当时设有2面2线的单式月台,图中已经不能确认月台是否已经撤走。料场方面,除了位于车站后方外,车站南北也设有。均堆放了木材。在1970年前,车站连接羽幌炭矿铁道,旅客车会与国铁的车辆连结,然后会折返的方式驶至羽幌站。大部分煤炭货物会停在车站后方的堆场旁的侧线,然后驶往留萌方向。然后在留萌港设有同一公司的埠头,使用货船运送煤炭至全国。左下方设有折返设备,下方90°弯是前往羽幌炭矿铁道路轨的遗址。此外,右上方的平交道前方设有转车盘遗址。

筑别站(日语:築別駅ちくべつえき Chikubetsu eki */?)是位于北海道苫前郡羽幌町字筑别,日本国有铁道(国铁)的羽幌线车站废站)。随著羽幌线废线,车站在1987年(昭和62年)3月30日废除。

在1970年(昭和45年)9月前,急行“羽幌”停靠此站。在末期部分普通列车通过此站,在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时间表修正中(废除前的时间表),下行1班列车通过(急行“羽幌”后续,停靠主要车站的列车。上行停站)[2])。

历史[编辑]

在1970年(昭和45年),羽幌煤矿日语羽幌炭鉱关闭前,此站设有连接往该处的羽幌炭矿铁道。

此外,未成线名羽线会预定在此站分支前往深名线朱鞠内站,当中该路线会使用羽幌炭矿铁道的部分区间(此站至曙站之间,重叠区间)。

  • 1941年(昭和16年)
    • 12月9日 - 铁道省羽幌线羽幌站至此站之间开通,此站启用[1]。当时为一般车站[1]
    • 12月14日 - 羽幌炭矿铁道线启用。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国有铁道成立,成为日本国有铁道车站。
  • 1957年(昭和32年)11月6日 - 此站至初山别站之间开通,成为中途车站。
  • 1969年(昭和44年)10月1日 - 成为业务委托车站
  • 1970年(昭和45年)12月25日 - 废除羽幌炭矿铁道线。
  • 1982年(昭和57年)3月29日 - 结束处理货物和行李[1]。同时成为无人车站[1]
  • 1987年(昭和62年)3月30日 - 羽幌线全线废除,此站也废除[1]

车站构造[编辑]

曾经站内设有2面3线的混合式月台(单式月台与岛式月台),另外加设货物侧线。当时可进行列车交会,为一座职员配置车站地面车站)。截至车站废除一刻,车站为一座无人车站,月台只剩下1面1线的单式月台,路轨位于月台西边(幌延方向的列车会开启左边车门)。在废除后的岛式月台变成一条侧线,在车站大楼靠近幌延一方也设有侧线[3]

站名的由来[编辑]

车站名称取自所在地名称。地方名“筑别”源自阿伊努语的“チュクペッ(cuk-pet)”,其意思是秋、川。根据永田方正日语永田方正的说法,山田秀三日语山田秀三根据永田的说法,由于当地秋天会有许多三文鱼会在河川跳跃至上游而得名[4][5]

但是,在1973年(昭和48年)由国铁北海道总局发行的《北海道 站名之起源》中对于上述的推论有所怀疑,“筑别”应源自阿伊努语的“チケㇷ゚ペッ(ci-ke-p-pet)”,其意思是自我、刮、东西、河(即是陡峭悬崖下的河流),书中指中这个说法才是正确推论としている[4]

使用状况[编辑]

  • 在1981年度(昭和56年度),1日的上下车人次为23人[3]

车站周边[编辑]

现况[编辑]

截至1999年(平成11年),车站变成荒野,站前商店还存在[6]。货物月台身满了草堆。

相邻车站[编辑]

日本国有铁道
羽幌线
羽幌筑别天盐有明
曾经在此站至羽幌站之间设有下之泷临时乘降场(日语:下ノ滝仮乗降場しものたきかりじょうこうじょう),在1956年(昭和31年)11月1日启用,在1972年(昭和47年)2月8日废除。
羽幌炭矿铁道
筑别炭矿线(在羽幌线废除前先行废除)
筑别-五线

注脚[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石野哲(编).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国鉄・JR編 Ⅱ. JTB. 1998: 872. ISBN 978-4-533-02980-6 (日语). 
  2. ^ 时间表《JNR编集 时刻表 1987年4月号》(弘济出版社日语交通新聞社,1987年4月发行)JR新闻13页。
  3. ^ 3.0 3.1 书籍《国铁全线各駅停车1 北海道690駅》(小学馆,1983年7月发行)201页。
  4. ^ 4.0 4.1 北海道 駅名の起源 第1版. 札幌市: 日本国有铁道北海道総局. 1973-03-25: 108. ASIN B000J9RBUY (日语). 
  5. ^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セッ~ツキガ P71 (PDF). アイヌ语地名リスト. 北海道 环境生活部 アイヌ政策推进室. 2007 [2019-03-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4-17) (日语). 
  6. ^ 书籍《铁道廃线迹を歩くVI》(JTB出版,1999年3月发行)24页。

参考文献[编辑]

  • 国土地理院25000分之1地形图

相关条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