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莉娜大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莉娜大厦
莉娜大厦(右上角小图为莉娜大厦门面)
词源维塞乌的埃莉诺[*]
概要
类型建筑物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澳门
坐标22°11′28″N 113°32′30″E / 22.19116°N 113.54172°E / 22.19116; 113.54172
托建方仁慈堂
建筑师李铭根
地图
地图

莉娜大厦(葡萄牙语:Edifício Rainha D. Leonor)位于澳门殷皇子大马路约翰四世大马路交界处,是一座13层复式商住大厦,于1950年代末由慈善机构仁慈堂斥资兴建,是澳门南湾填地上建起的第一座以及当时澳门最高的商住大厦。2018年,澳门当局发出规划条件图草案,莉娜大厦未获建议保留,引起了澳门坊间对于保育特色现代建筑问题的关注。

历史沿革[编辑]

莉娜大厦的名称取自于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妻子莉娜王后葡萄牙语Leonor de Avis, Rainha de Portugal(葡萄牙语:Rainha D.Leonor),她在1491年8月15日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创立首家仁慈堂慈善机构[1]。澳门仁慈堂为纪念莉娜王后,斥资兴建莉娜大厦,选址在殷皇子大马路约翰四世大马路交界处西侧的一块占地512平方米[2]的地段,兴建工程由港澳有成建筑公司承办,项目设计由香港李氏建筑师楼负责,设计师为后来担任香港建筑署署长的澳门土生葡人李铭根。莉娜大厦于1959年动工兴建,并于1961年落成,大厦楼高44.05米,为当时全澳门最高的复式商住大厦,也是自1930年代南湾填海后,在该填地上的第一座商住大厦,也是澳门第一批高层住宅。[3][4]

莉娜大厦地下设有6个商铺,楼上12层被分为24个单位,且设有升降机,出入门口开在殷皇子大马路。莉娜大厦落成初期,澳门华人社会曾对此有很大意见,讥讽其外形为“神主牌”;后来因为现代建筑在澳门盛行,市内陆续出现同类建筑物,莉娜大厦才得以融入城市景观而不再被认为兀突,至今年青人对于“神主牌”的戏谑并不太知䁱。[3]

莉娜大厦的商铺,初期被用作理发店、银行和建筑公司的办事处,贺田工业有限公司(澳门行政长官贺一诚的父亲所创立的公司)的办事处也曾在此设立;而大厦顶部后来更曾设置精工表的大型霓虹看板[5]。1970年,大厦附近的葡京酒店和赌场开幕[6],又因当时新口岸区的房产未发展完全,是故造就了莉娜大厦曾一度成为当铺林立之地——1970年代中至1990年代中,6个商铺里最多出现过4间当铺同时进驻[7][5]。但后来因为新口岸的迅速发展,当铺纷纷改为设在更就近的新口岸区,而莉娜大厦的商铺渐渐转为销售名牌衣履和电子产品为主[8]。2000年代前后,大厦顶部的霓虹看板被拆除,而外墙则另设大型广告横额和视讯幕墙[8],其视讯幕墙在2010年维修期间曾发生棚架倒塌意外,压毁一辆新福利巴士和三辆汽车[9]。2004年,贺一诚妻子之家族所属的公司取得韩国化妆品牌MISSHA朝鲜语에이블씨엔씨的港澳代理权[10][11],贺田工业位于莉娜大厦的铺位曾于2009年起被改作MISSHA分店,惟于2015年因代理公司倒闭而结业[12]

设计特点[编辑]

莉娜大厦被认为是二战后西方建筑潮流对澳门影响的象征。大厦设计简洁并受到当时现代主义建筑潮流影响,参照现代主义建筑师科比意设计的马赛公寓所采用的正立面方格形的设计和空心砖、以及每个单位分为上下两层的复式设计——12层被分为6个大层,每层各有4伙,而每一大层再各分为2个小层的复式单位,1至11楼的单数层为单位的入口层,单位的下层部份设有厨房客厅等较为公共的空间,面向约翰四世大马路的一边另设有阳台;上层部份则属较私人的空间,设有多个房间;各单位均各自有独立楼梯连接上下两层。[3][13]

澳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林翊捷认为,1950年代的澳门因为莉娜大厦的出现,表现出澳门当时在国际建筑发展潮流方面并不落后,以当时来说已是贴近最先进的水平,也是澳门南岸天际线上的一个重要标记。[14]

拆留问题[编辑]

2018年5月3日,土地工务运输局公示涉及12个地段的规划条件图草案,当中包括莉娜大厦所在之地段,草案并未建议保留莉娜大厦,文化局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而草案建议该地段最高可新建海拔75米高的楼宇。假若澳门市民和城规会委员对草案无异议的话,业权人便可以拆卸莉娜大厦并进行重建。林翊捷认为,莉娜大厦除了外观,也有巧妙的内部结构,若采用折衷的手法诸如保存立面或衹保留某些部份并没有意义,实际是纯粹的保育问题,要取决于澳门政府、业主以及民间对于保留的意见是否足够。[3][14][2]

2018年7月28日,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利安豪、林翊捷、胡玉沛在会议上指出莉娜大厦是澳门上世纪50年代风格前卫的现代主义建筑,希望文化局和文化遗产委员会关注大楼的价值,而文化局则指经局方的初步研究后不认为该大厦有条件作为文物予以保留,但同时指出当局或未有作出充足研究[15]

澳门建筑师若奥·帕拉(João Palla)认为别树一格的莉娜大厦是澳门当时希望与国际接轨的证明,应该保留在澳门建筑史上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建筑,另外,他不支持只保留建筑立面的做法,指出单纯地保留立面是1970和80年代流行的旧方式,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尽量保留建筑物的内部和立面[16]

参考来源[编辑]

  1. ^ 仁慈堂大樓寫下城市的記憶. 澳门: 新华澳报. 2007-03-26. 
  2. ^ 2.0 2.1 93A111號規劃條件圖草案說明 (PDF). 澳门: 土地工务运输局. 2018-04-27 [2018-05-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6-03). 
  3. ^ 3.0 3.1 3.2 3.3 莉娜大廈全幢保留或拆掉? 林翊捷︰這是純粹的保育問題. 澳门: 论尽媒体.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4. ^ 莉娜皇后大廈. 澳门: 遗产学会. 201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3). 
  5. ^ 5.0 5.1 《澳門手冊-澳門日報創刊三十周年紀念特刊》. 澳门手册出版委员会. 1988年. 
  6. ^ 吴志良; 杨允中 (编). 附件一:澳門大事記. 《澳門百科全書》.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7. ^ YouTube上的Macau_1989_1,始于1小时13分29秒
  8. ^ 8.0 8.1 黄健威. 殷皇子大馬路與地標變遷. 澳门杂志. 2014-11-15, (第102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9. ^ 狂風吹塌廣告棚架壓四車. 澳门: 华侨报. 2010-08-06. 
  10. ^ 港MISSHA代理被指欠債5億 澳門立會主席妻曾任股東董事. 香港. 明报. 2015-01-09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11. ^ 港分店櫃位全線停業 MISSHA至今未回應. 香港. 东方日报. 2015-01-02 17:11(UTC+8)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12. ^ MISSHA澳門南灣分店沒營業. 电台新闻 (澳门). 澳广视. 2015-01-03 16:35(UTC+8)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13. ^ 吕泽强.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澳門的建築設計(下). 澳门杂志. 2018-01-19, (第121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14. ^ 14.0 14.1 已出規劃條件圖沒提保留建議 莉娜大廈「神主牌」或成城市記憶. 澳门. 正报.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15. ^ 李燦烽倡加入條文尊重原有建築風格. 力报. 2018-07-18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16. ^ JOÃO PALLA:莉娜是澳門的標誌. 论尽媒体. 2018-08-28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