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裴铁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裴铁侠
传统音乐
出生裴玉鸶
1884年
 清朝四川省成都府
逝世1950年(65—66岁)
职业古琴演奏家
母校日本法政大学
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
演奏乐器古琴
代表作品《沙堰琴编》、《琴馀》

裴铁侠(1884年—1950年),原名玉鸶,字雪琴,又名裴纲,留日时改名铁侠四川成都人,蜀派古琴演奏家。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留日期间曾为同盟会成员。返国后任职北洋政府,中年后以教琴为业。在土改时期自杀身亡。著有《沙堰琴编》、《琴馀》。[1][2]

生平[编辑]

裴铁侠出生于1884年(光绪十年)的四川省成都府,其父裴良从为清末举人,有三子一女,裴铁侠居第三。[1]

1904年赴日本成城学校留学,和吴玉章为室友,期间加入同盟会。1907年因父丧休学回国,1908年再度赴日就读日本法政大学法律系,1912年毕业。返国后曾任四川司法司司长、下川南道观察使、四川内务司长、东川道道尹,常与吴虞往来。1915年至北京任内务部顾问,后有感于军阀混战,退职返回成都,以授琴为业。[1]居北京期间古琴师承程馥(晚清琴家张瑞山之弟子),并曾向王心葵杨时百请益,[1][3]因而查阜西称其“风格驳杂”。[4]

1935年四川军阀刘湘出任四川省主席,裴铁侠与其为旧识,因而被任为第七区(泸县)督察专员,但裴与当地士绅不合,未满一年即辞职返回成都,隐居于西门郊外沙堰编写《琴编》及《琴馀》,并将住宅命名为“沙堰山庄”,门口挂有“本馆教授七弦雅乐”之招牌。院内有楠树二棵,故名“双楠堂”,而裴铁侠及夫人沈氏藏有唐代雷氏家族所斫的两张古琴(即雷琴),因而又称“双雷斋”。[1]

裴铁侠爱琴如痴,曾收藏唐琴“古龙吟”、宋琴“龙嗷”在内的各代古琴二十多床,其中雷琴一大一小,以“大雷”、“小雷”名之,“大雷”为雷威所斫,成都琴人叶介福旧藏,“小雷”龙池内有雷霄题字。[1][3]能弹〈高山流水〉、〈春山听杜鹃〉、〈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阳春〉等曲。[1][5]

1936年“成都市正俗今古乐剧改进研究社”成立,裴铁侠与方鹤斋、刘豫波、袁朗如、丁少斋、王岫生等名流获聘为名誉社长。[1]

1937年和喻绍泽、喻绍唐、白体干、吕公亮、徐孝琴、王星垣、梁儒斋等琴家组成“律和琴社”,同年琴家查阜西胡莹堂二人造访,并留下琴社唯一一张照片。[1]

1945年英国汉学家劳伦斯·毕铿英语Laurence Picken造访,欲聘裴铁侠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但裴铁侠婉拒。劳伦斯·毕铿另写下《唐代音乐和乐器》记录双雷琴。1948年《琴编》及《琴馀》成集后,裴铁侠特将书寄至英国。[1]

1947年另成立“秀明琴社”。晚年笃信佛教,少与人往来。[1]

土改后家道中落,夫妻二人于1950年6月的一天同毁双雷琴后自杀,仅留下琴的金徽作为丧葬费用。为纪念裴铁侠夫妇,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曾缄著有〈双雷引〉一文。[2][5]

著作[编辑]

  • 沙堰琴编》,收录琴曲13首,1946年自刻影印出版[6]
  • 《琴馀》,琴论,分为琴律、琴韵、琴腔、琴品、琴辨等部份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顾鸿乔. 〈裴鐵俠和他的《沙堰琴編》及《琴餘》〉.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2, (1): 15-22 [2021-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2. ^ 2.0 2.1 杨典. 《琴殉》. 〈从裴铁侠之死到溥雪斋失踪〉 1 (台湾: 木果文创有限公司). 2020: 237-242. ISBN 9789869691789. 
  3. ^ 3.0 3.1 今虞》. 上海: 今虞琴社. 1937. 
  4. ^ 查阜西. 查克承; 黄旭东; 伊鸿书; 程源敏 , 编. 《查阜西琴學文萃》. 〈几个琴人的情况〉 (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29. ISBN 9787810194839. 
  5. ^ 5.0 5.1 曾缄. 〈雙雷引〉. 《重庆诗词》. 1994, (3). 
  6.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北京古琴研究会 (编). 《琴曲集成(第二十九冊)》.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3. ISBN 978710107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