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铃木LC10族引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铃木LC10族引擎乃是日本铃木公司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间开发制造的往复式汽油引擎,构造为直列三缸、二冲程,搭载于该公司所生产的轻型车。此具引擎与另一具118.9c.c.直列单缸的摩托车引擎“B100型”同时开发,因此二者的缸径、冲程皆相同。此外,此具引擎也具备新开发的“Posi-Force”自动润滑系统,无须事先油气混合。

LC10型[编辑]

RQ Nialco赛车

排气量356c.c.的LC10型引擎采直列三缸、二冲程、气冷式之构造,缸径和冲程分别为52.0mm和56.0mm,压缩比6.8:1。搭配三国工业日语ミクニVM型化油器,可输出25ps / 5,000rpm的最大马力、3.7kg·m / 4,000rpm的最大扭力[1]。为了对抗1967年3月上市的本田N360日语ホンダ・N360,透过提高压缩比汽缸材质改为散热效率较佳的铝合金、改大化油器口径等对策,使得最大马力提升至36pcs / 7,000rpm[2]。1971年元月原厂发表全新CCIS分离润滑技术(Cylinder Crank Injection and Selmix),得以运用在此具引擎。

另外,1969年8月在富士国际赛车场举办的R.Q.小型车锦标赛中,Nialco车队(ニアルコ)以LC10型引擎搭配三具化油器的方式建造了一辆名为“RQ Nialco”的小型单座赛车,赛车手为解良喜久雄,结果获得第4名的成绩[3]

车型:

LC10W型[编辑]

LC10W型

1971年5月问世的LC10W型引擎,其机械规格参数等同LC10型,但是冷却方式改成水冷式。为了抑制噪音,采用双冷却器。采用单化油器时可输出34ps / 6,000rpm、4.2kg·m / 4,500rpm的动力表现,改采三化油器时则可输出37ps / 6,500rpm、4.2kg·m / 4,500rpm之动力[4]。1970年代初期原厂为了降低二冲程引擎的污染,开始著手研究开发如何符合日趋严苛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铃木GT380日语スズキ・GT380铃木GT750日语スズキ・GT750两部摩托车的引擎皆装有“SRIS”(Suzuki Recycle Injection Systemスズキ・リサイクル・イン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装置,可在引擎怠速状况下将滞留于曲轴箱英语Crankcase底部未燃烧的油气,在加速之际送入汽缸再度燃烧,并减少未燃烧油气混入排气中[5]。后来这套SRIS装置运用在LC10W型,在燃烧室与排气埠加装一支火星塞以便再度燃烧未燃油气,并且以净化一氧化碳,此套装置称为“EPIC排气孔点火净化装置”(Exhaust Port Ignition Cleaner)[6]

车型:

LC50型[编辑]

发表于1969年元月、排气量475c.c.、直列三缸气冷式二冲程的LC50型乃是LC10型的放大版,且仅限于外销市场。缸径和冲程扩大成60.0mm x 56.0mm,压缩比5.6:1,搭配三支化油器时可发挥29ps / 6,000rpm的最大马力、4.2kg·m / 4,000rpm的扭力峰值。另外也有赛车队将这具引擎改成水冷式,可榨出60ps / 9,00rpm的最大马力。1970年4月此辆“Fronte RF”由伊藤光夫驾驶,参加日本汽车联盟日语日本自動車連盟富士国际赛车场举办的“初级七挑战杯”,结果夺下冠军[7],均速达130.9km/hr。

车型:

T4A型[编辑]

为了因应1976年1月1日起实施的轻型车新规制,原厂推出排气量443c.c.的水冷式T4A型引擎,缸径为58.0mm,冲程为56.0mm,最大马力26ps / 4,500rpm。后来为了通过更严苛的昭和53年废气排放标准(1978年实施),加装TC-53二段触媒装置[8],但是最大马力降至25ps / 4,500rpm。不过T4A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相当短暂,仅一年馀便改由排气量更大的T5A型 / T5B型取代。

车型:

内部链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