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奇尔螈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奇尔螈属
化石时期:二叠纪
阿奇尔螈属复原图,由德米特里·波格丹诺夫绘制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目: 楔椎目 Embolomeri
科: 阿奇尔螈科 Archeriidae
属: 阿奇尔螈属 Archeria
Case, 1918
模式种
Archeria crassidica
Case, 1918
  • A. crassidisca
  • A. robinsoni
  • A. victori Stovall, 1948

阿奇尔螈属学名Archeria)是楔椎目英语Embolomeri下的一属,生存于早二叠纪时期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奥克拉荷马州。它们属于中等体型的水生掠食者,具有细长的身体和尾巴。四肢相对较小但发育完整,并与粗壮的肢带相连接。它们的头颅长而扁平,长度可达30 cm(12英寸)。与大多数楔椎目物种不同,阿奇尔螈属具有许多小型的凿状牙齿而不是较大的尖牙。

另外,相比于大多数楔椎目物种,阿奇尔螈属的解剖学特征更加广为人所知,肇因于1939年阿尔弗雷德·罗默所发现的多具完整骨骼化石。这些化石多半出土自美国德克萨斯州阿彻郡诺科纳层英语Nocona Formation沿海的杰拉尔丁化石床[1]。阿奇尔螈属的部份遗骸原先被归类为同样属于阿奇尔螈科英语ArcheriidaeCricotus英语Cricotus,也因此导致Cricotus种名的有效性存在疑虑[2][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Holmes, Robert. The skull and axial skeleton of the Lower Permian anthracosauroid amphibian Archeria crassidisca Cope. Palaeontographica, Abteilung A. 1989, 207: 161–206. 
  2. ^ Romer, Alfred Sherwood. The Appendicular Skeleton of the Permian Embolomerous Amphibian Archeria (PDF). Contributions from the Museum of Paleontology. 11 January 1957, 13 (5): 10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