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次日食

𰛂(一译冕素,英语:coronium 又称 newtonium),是19世纪假设的一种化学元素的名称。这个名称是由1887年由 Gruenwald 教授命名,其灵感来自日冕[1] 日冕中出现了一条新的原子幼绿色谱线,当时被认为是由一种新元素发出的,这与在实验室条件下看到的任何其他元素都不一样。后来确定它是由正13价(Fe13+)离子发出的,而当时无法在实验室中生产电离度如此高的铁。

太阳光谱学[编辑]

1869年8月7日日食期间,Charles Augustus Young英语Charles Augustus Young(1834-1908)和 William Harkness英语William Harkness(1837-1903)在日冕光谱中独立观察到一条波长为 530.3 nm 的绿色天体光谱谱线。由于这条谱线与任何已知材料的谱线都不对应,因此有人提出它是由一种未知元素引起的,暂时命名为𰛂

1898年,由 Raffaello Nasini义大利语Raffaello Nasini 领导的意大利化学家小组,也在维苏威火山释放的气体中发现了这种假定的元素。[2]

1902年,俄罗斯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试图建立以太的化学概念,假设存在两种原子量小于氢的惰性化学元素。在这两种气体中,他认为较轻的是一种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气体,而稍重的是𰛂。后来他将 coronium 改名为 newtonium。[3]

直到1930年代,Walter Grotrian英语Walter GrotrianBengt Edlén英语Bengt Edlén 才发现,530.3 nm 处的谱线其实是由高度电离 (Fe13+) 引起的;日冕光谱中其他不寻常的谱线,也是由例如镍等的高电荷离子引起,而高电荷离子是由日冕的极端高温所产生。[4] 530.3 nm 的谱线曾被错误分类为铁的谱线编号1474。[5]

参看[编辑]

参考[编辑]

  1. ^ Gruenwald, A. On remarkabl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ectrum of watery vapour and the line spectra of Hydrogen and Oxygen. Chemical News. 2 December 1887, LVI (1462): 232 –通过Google Books. 
  2. ^ New Chemical Element需要付费订阅. The Daily Gleaner. Nov 17, 1898: 6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3. ^ Ede, Andrew. The Chemical Element: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Greenwood Press. 2006: 83–84. ISBN 0-313-33304-1. 
  4. ^ Morison, Ian. Introduction to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Wiley-Blackwell. 2008: 61. ISBN 978-0-470-03333-3. 
  5. ^ Solar spectroscopy: Coronium. Cosmos Portal. [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6 October 2011). 

延伸阅读[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