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羟醛反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羟醛反应[编辑]

羟醛反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86,913位元组)

结果: 支持10, 反对2 => 核对者Wolfch (留言) 2011年9月20日 (二) 21:55 (UTC)[回复]
投票期:2011年9月4日 至 2011年9月18日
说明User:Merphisto几个月前翻译自英文维基特色条目,经过了同行评审,之后他可能忘了提FA了……现在本人在此提名。—CHEM.is.TRY 2011年9月4日 (日) 06:44 (UTC)[回复]

支持[编辑]

如果支持这个条目的提名,使用#{{支持}},说明支持的理由并签名;
  1. (+)支持,提名人票。--CHEM.is.TRY 2011年9月4日 (日) 06:44 (UTC)[回复]
  2. (+)支持,重要的有机反应,内容详尽,图片有颜色标注,符合特色条目要求。--Makecat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09:18 (UTC)[回复]
  3. (+)支持,这个条目在英文维基中是特色条目,主要工作是做了翻译,校对与图片的处理,其中图片工作除了继承原文图片和翻译之外,还修正了多处原图片的错误,也增加了颜色标识以增强有机化学的反应逻辑性。化学条目本身学术性较强,想要做到尽善尽美还需时日,先在的版本也是在许多成员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Merphisto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12:58 (UTC)[回复]
  4. (+)支持,以外文的特色条目翻译而成,内容详尽,并修正了原图片的错误令内容更容易理解,化学条目又一佳作—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2011年9月7日 (三) 12:07 (UTC)[回复]
  5. (+)支持,详细精彩--Huandy618 (留言) 2011年9月7日(三) 14:49 (UTC)
  6. (+)支持,内容充实详细--yrr933!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12:46 (UTC)[回复]
  7. (+)支持,内容详细,而且图片有中文的说明--Wolfch (留言) *DC9* 2011年9月13日 (二) 17:44 (UTC)[回复]
  8. (+)支持,内容详细.Gzhao (留言) 2011年9月14日 (三) 00:52 (UTC)[回复]
  9. (+)支持,很详尽的有机化学条目。——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9月14日 (三) 04:44 (UTC)[回复]
  10. (+)支持,内容详细。--Shibo77 2011年9月15日 (四) 01:18 (UTC)[回复]

反对[编辑]

如果反对这个条目的提名,使用#{{反对}},说明反对的理由并签名;
  1. (-)反对,条目中仍存在大量未翻译的人名。光是羟醛反应#发现与发展历程一节就有五个:H.E.Zimmerman、M.D.Traxler、Ivanov、Heathcock、A.E. Meyer。--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10:31 (UTC)[回复]
    • (:)回应:修改了一些人名的中文翻译,最担心的就是一些人名牵涉到许多人名反应的翻译,而许多人名反应是无法追溯到最经典的翻译方法的,也许一些已经成为共识的翻译法却不是最标准的英文音译中文名,这是很纠结的问题。若只是为了追求一种标准,可能编写出来的条目会得不到大多数从事化学的人认同,因此倾向于保留一些英文人名。Merphisto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12:44 (UTC)[回复]
    • (!)意见,化学界对人名反应中的人名通常不翻译,因此建议不要更动。--140.113.69.165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05:40 (UTC)[回复]
  2. (-)反对,还是有不少内容缺乏参考文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9月5日 (一) 01:41 (UTC)[回复]
  1. (-)反对,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1年09月5日 (一) 12:00 (UTC)[回复]
↑投票者没有注明理由,所以本票无效,请投票者补充理由。
  • (!)意见,请不要压制反对意见。这种反对意见固然理由很模糊,但是就和达标有一定水准抵销政敌这种票的理由类似,这些理由都可以被当作是具体而接受的时候,请以同样的标准看待反对意见,而不是压制。-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20:25 (UTC)[回复]
@cobrachen:(!)意见路过说几句:不是说这家伙投反对票才反对他,看看他的贡献记录吧,7.14以来只要参加特色条目评选和复审都是以复制粘帖一般的同一理由(对,就是什么"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反对上特色条目的(除了这个和搞笑的这个,唯有的两次非投票贡献也是纯粹繁简破坏.就是这样吧. - Dr. Cravix ★Daydream Nation 2011年9月20日 (二) 10:01 (UTC)[回复]

中立[编辑]

如果对这个条目的提名持中立态度,使用#{{中立}},说明理由并签名;

意见[编辑]

参考特色条目标准写作指南,给予意见并签名。
  • 小问题比较多。
  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等等应该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
  2. “大卫埃文斯”漏了“·”。
  3. 正宗哲(Satoru Masamune)不用标注罗马字。
  4. (如醛或酮可转化为烯醇或烯醇醚)等等的内文括号应该放在注释,或改写成为内文的一部分。
  5. (见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丙二酸酯合成的第一步)这种应该采用{{see also}}。
  6. 有无故粗体。
  7. 参考资料部份红字可以去掉。

以上。—AT 2011年9月15日 (四) 12:09 (UTC)[回复]

  1. 请问一下这个有规定吗(我不大了解)?
  2. 完成
  3. 这里标注英文是因为这个人的大部分人只知道这个人的英文名,如果不是必须改的话建议保留。
  4. 完成
  5. 这里这样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英文原文是同样的写法(这篇文章大部分是直接翻译的);二是因为这段话的反应仅仅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丙二酸酯合成的第一步有关,而{{see also}}却只能指向对应的条目(那两个条目里并没有讲第一步是什么)。
  6. 用粗体的地方原文用的都是斜体(表示强调),但是中文里面用斜体貌似比较奇怪吧……
  7. 完成
谢谢阁下的意见!--CHEM.is.TRY 2011年9月16日 (五) 09:42 (UTC)[回复]
  1. 就统一性而言,这样比较好。
  2. 如果其他维基有内连的话,用{{Link-en}}等模板。如果没有,就加注释,不用在内文表述。
  3. 既然那两篇条目没有讲第一步是什么,那么原本这句也发挥不了作用,不如去掉。
  4. 用“”。

AT 2011年9月16日 (五) 10:00 (UTC)[回复]

  1. 我已修改为:“其应用在亚甲基临近于两个羰基或者氰基的分子中较常见,如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丙二酸酯合成的第一步。” 完成
  2. 关于AT君提到的括号内容问题,我已修改了8处,这些位置大多都是英文条目内的补充说明或者举例,因此直接写入了句子。留下小部分的括号内容主要是一些特定化学属于或物质简写,这些内容文字量太少而无法用reference引用。Merphisto (留言) 2011年9月16日 (五) 12:03 (UTC)完成[回复]
  3. 关于日本人和欧洲人的人名翻译或者引用注释问题还请有经验的人解决一下,在下不敢胡乱翻译。Merphisto (留言) 2011年9月16日 (五) 12:0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