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香港维基人布告板/2009年8月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铁线延伸

港铁在7月30日已正式发新闻稿对外宣布九龙南线(官方现称“西铁线延伸”)将于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启用。有关日期九龙南线条目已更新,但未见西铁线东铁线条目作出有关总站迁至红磡之改动。请协助尽快完成此等更新。—谈天说地一乐也 (交流) 贡献? 我的家 2009年8月1日 (六) 08:07 (UTC)

未完成,请问可否指出所在位置以便更新呢?—HW (留言) 2009年8月2日 (日) 08:15 (UTC)
早就有关注港铁维基人积极紧贴今年将军澳线新支线和九龙南线的相关更新,包括条目内容、模版、图片等。无须担心,只是有些内容在8月16日凌晨东铁线尾班车到达尖东站后方适宜作出修改。—〖Tlrmq^太辣·勿昆新論題2009年8月5日 (三) 06:08 (UTC)
完成HW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07:38 (UTC)

基于版面内容过多,部份内容已被存档,唯由09年1月的存档开始,已将格式改变,原来由1日至31日的格式将改为31日至1日,另外下方Hong Kong quick links模版将会取消,敬请留意。

总结:

  • 08年12月 - 新增月历(右上方)
  • 09年1月 - 删去Hong Kong quick links模版
  • 09年1月 - 日期原本由1至31日改为31日至1日

HW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08:35 (UTC)

2009香港夏聚

考察团:2009年东亚运火炬接力拍摄

东亚运圣火传递会于8月29日举行,小弟建议举办圣火拍摄/观赏团,有兴者请到Wikipedia_talk:维基考察团/2009年东亚运火炬接力拍摄页面进行讨论。--Wrightbus ~威巴~ (客戸服务) 2009年8月9日 (日) 12:43 (UTC)

请到维基百科:投票/香港新闻动态参与有关香港新闻动态的投票,谢谢!-HW (留言) 2009年8月12日 (三) 09:42 (UTC)


因应台湾八八水灾,香港演艺人协会等多家机构将于明日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8·8水灾关爱行动筹款晚会,请各位协助补充“8·8水灾关爱行动”及主题曲“滔滔千里心”条目内容(特别是当晚的活动流程),有关的参考资料及播送的电台及电视频道以载于条目内,机场博览馆场地将于当晚6时开放,各位可捐出每人港币20元进场观赏,谢谢各位。--TYC (留言) 2009年8月16日 (日) 08:46 (UTC)

关于西九龙文化区一带(九龙,柯士甸站 etc.)的所属地区

根据http://www.eac.gov.hk/pdf/distco/2007dc/map_dc2007e.pdf 显示那一带是属于尖沙咀西区,但很多人误解为佐敦西区.本人希望你们可以停止将有关的文章纳入佐敦的分类并纳入尖沙咀的分类,并将九龙站解除保护以便纳入尖沙咀的分类.

谢谢 --User:wongmtrwong 2009年8月17日 (一) 12:42 (UTC)

根据记录,当初九龙站被保护是因为IP及新用户破坏,所以已被永久半保护,其馀分区的更改将于达成共识后进行,谢谢。-HW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07:37 (UTC)

其实我觉得“佐敦”和“太子”只是一条街/一个地铁站,而不是一个分区。我认为,迟早必须就油尖旺区议会范围内的分区作重整。--TYC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1:56 (UTC)

我觉得区议会选区并不可取。如果根据区议会选区,西九龙就会拆成很多细小的区域了,例如樱桃、富柏、富荣。在区议会选区中,油麻地避风塘也是属于尖沙咀西的,但那里怎么说也应该是油麻地吧。说到底,其实西隧九龙入口一带应该叫官涌西或渡船角,但大部份人都只记得佐敦而不记得官涌了。--minghong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02:39 (UTC)
回应Minghong:我不是要以“区议会选区”来划分,而是以地名(即:“大角咀”、“旺角”、“油麻地”、“尖沙咀”、“何文田”等大“地名”来划分,“佐敦”和“太子”、是因地铁公司以街道名称作为车站名称,人们习非成是下而变成“小地名”,如果我们继续容让错误延续下去,便会造成更多的混淆。不过,由于大地名的订定和划分,必会引起争议,故我才没有处理。--TYC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0:39 (UTC)
对,我是回应wongmtrwong的。如果看官方地图,现时油尖旺区的地名只有尖沙咀、油麻地、京士柏、旺角、大角咀等(中原地图,深蓝字是地名),并没有佐敦、太子等“地铁地名”。如果要从尖沙咀和油麻地选一个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油麻地。因为尖沙咀的北界应该是柯士甸道/柯士甸道西。--minghong (留言) 2009年8月19日 (三) 04:48 (UTC)

回应 Minghong,那里正是柯士甸道西。 --User:wongmtrwong 2009年8月17日 (一) 12:42 (UTC)

如果这样说的话,也只有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是属于尖沙咀,其他还是油麻地吧?不过还是有共识再改吧……我也觉得这种分法很奇怪。--minghong (留言) 2009年8月20日 (四) 18:24 (UTC)

回应 Minghong, 我不是"晒命",但我家地址是九龙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号的,其实九龙站所有的物业也是用这个开头的... --User:wongmtrwong 2009年8月25日 (二) 16:49 (UTC)

无论采用哪一个地名,都不应参考区议会选区,因为那是专为区议会选举服务。那些不是地区,而是选区,确保每区都有不偏离平均数的居住人口数目。例如尖沙咀居住人口少,所以只有两大区,但大角咀就因为人口密集而划分了多个小区。虽然九龙站上盖物业都会使用尖沙咀作为地名,可是该区至今仍没有一致的地名称呼,例如位于九龙站以南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大家就不会认为属于尖沙咀了。如果只是讨论涉及的条目应放在哪一个分类底下,我认为可以考虑比较少争议的分类:西九龙。—Baycrest (作客) 2009年8月27日 (四) 07:39 (UTC)

回应 Baycrest, 如这样各位觉得可行,我可以接受的,那烦各位帮帮忙把所有有关文章拨归分类:西九龙,而又将文章里的"位于佐敦西部"改为"位于西九龙",谢谢. --User:wongmtrwong 2009年8月27日 (二) 17:43 (UTC)

参考:近期ICC发生了一宗工业意外,不少传媒在描述ICC的位置时,称ICC位于尖沙咀,如是这样,佐敦道以南的地方也应称为“尖沙咀”了。我感得,如果把西九龙填海区内的所有建筑物也拨归分类:西九龙,便会太拢统,也会与深水步的地方造成混淆。故我认为应尽快就油尖旺区的地名分类(特别是填海区上的建筑)展开划界工作。--TYC (留言) 2009年9月15日 (二) 11:34 (UTC)
但是也有电子媒体(我不记得是否亚视)只称ICC位于西九龙。假设大家采用“尖沙咀”作为该等地方的所属分类,就会出现“位于尖沙咀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广深港高铁西九龙总站位于尖沙咀”等未成为主流的地区称呼方法。考虑到维基百科在香港的影响力,这个划界工作宜审慎处理,最好有权威性出处或者称呼方法已成主流才为该等地方划界,否则我认为宁可把地区定得拢统一些(即分类:西九龙)。至于深水土步以西那些新发展区,如果未有权威性出处,也应如此。其实目前讨论的是分类问题,我们可否同时采用两个或以上地区分类?—Baycrest (作客) 2009年9月15日 (二) 17:09 (UTC)
该处在官涌街市对出,叫官涌新填地亦无不可。反正官涌之战于该处洋面发生。就算不叫官涌,亦可以油麻地,英治时之行政上,都归入油蔴地。况且,ICC旁边,亦有一个新油麻地避风塘。HenryLi (留言) 2009年9月21日 (一) 13:01 (UTC)

巴士总站条目

最近留意到维基百科内新增了不少巴士总站条目,如九龙湾公共运输交汇处钦州街巴士总站深水埗(东京街)巴士总站等,但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现有资料,只提及巴士路线的来往地点和一些官方资料,看来真的要加以整理。--Thomasman (留言) 2009年8月21日 (五) 14:14 (UTC)

因为那些巴士迷觉得把全港所有巴士总站条目都创建了会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就不管资料的可收录性全都写进条目里。--VelhxkpJujr|留言簿|编修史 2009年9月3日 (四) 13:36 (UTC)
既然已另有巴士路线条目,巴士总站条目无需再次出现巴士路线简介。反而可以介绍巴士总站的历史、设计(包括面积、巴士月台数目)、变化、曾使用该总站的路线(但不包括该路线的介绍)、使用情况等。能够把上述资料写出应可增加条目可读性及实用价值。—Baycrest (作客) 2009年9月15日 (二) 17:17 (UTC)

香港流感

香港流感被链往英语维基百科的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3N2,但英语维基百科之中,另有一篇叫Hong Kong flu。有谁熟悉的麻烦可否修正一下。--Hello World! 2009年8月26日 (三) 17:37 (UTC)

完成HW (留言) 2009年8月28日 (五) 04: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