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創立方林可勝
成立時間1944年
關鍵人物馮德培
所有方中國科學院
曾用名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
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
詳細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岳陽路320號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英語: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一家曾經存在的科學研究機構,已在爭議中被撤銷[1][2]

歷史[編輯]

上海生理研究所的歷史可追溯至1944年在重慶創建的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3]抗日戰爭勝利後,醫學研究所(籌備處)遷至上海。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醫學研究所(籌備處)調整組建為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1952年,研究所有機化學組調入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4][5]。1958年,研究所的生理部分和生物化學部分開,前者變為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後者變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1967年,生理研究所改名上海生理研究所[6]。1980年,生理研究所中樞神經系統生理研究室的一半分出,獨立為中國科學院上海腦研究所[7][8]。1999年,上海生理研究所參與組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隨後併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9]

上海生理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生物學和低氧生理學,《生理學報》是其主辦的學術期刊。

歷任所長[編輯]

原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編輯]

原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編輯]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楊, 雄里. 历史的启示——纪念中国生理学会成立90周年. 生理學報. 2016, 68 (4) (中文). 在上世紀的50年代之後,上海生理研究所一直是中國生理學研究的重鎮,在引導和推進中國生理學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中流砥柱的作用。但遺憾的是,1999年,中國科學院宣布撤銷上海生理研究所建制。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17年,但上海生理研究所建制撤銷的是非曲直,以及對中國生理學研究的優秀學術傳統的歷史傳承,乃至對中國生理學發展的影響,終將由歷史作出評判。 
  2. ^ 王榮華 (編). 上海大辞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26-2330-3 (中文). 1999年與中國科學院在滬其他相關機構合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研究院,2000年取消建制。 
  3. ^ 徐, 科. 我国现代生理学的重要奠基人——纪念冯德培先生百年诞辰. 生理學報. 2007, 59 (6) (中文). 在日本投降前的1944年,在大後方的重慶就有由馮德培先生(以後簡稱先生)負責創建的生理研究所前身——醫學所籌備處。 
  4. ^ 嚴, 月敏. 有机化学家汪猷教授. 化學通報. 1990, (12) (中文). 新中國建立後,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汪猷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所研究員,1952年底調任有機化學所任研究員並擔任副所長。 
  5. ^ 馮, 德培. 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生理科學進展. 1986, 17 (3) (中文). 1952年汪猷的有機生化大組轉移到有機化學研究所去,成為那裡的骨幹 
  6. ^ 王榮華 (編). 上海大辞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26-2330-3 (中文). 1967年改名為上海生理研究所。 
  7. ^ 吳, 建屏. 张香桐先生生平及学术贡献. 神經科學. 1997, 4 (3) (中文). 1979年,張香桐和盧於道聯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提案,建議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腦研究所,以適應我國發展腦研究的迫切需求。這項提案得到國務院的採納,於1980年6月批准建立上海腦研究所,張香桐任第一任所長。 
  8. ^ 馮, 德培. 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生理科學進展. 1986, 17 (3) (中文). 1980年底,生理研究所的中樞神經系統研究室的一半,在張香桐率領下,分出去成立了腦研究所。 
  9. ^ 甘榮興.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999 (5). 中國科學院院刊. 1999 [2019-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 (中文). 進行上海生理研究所的改革,待條件成熟後,將生理研究所整合到神經科學研究所。 
  10. ^ 追求卓越 中央研究院八十年 卷一 任重道远 全院篇. 中央研究院. 2008 [2019-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2) (中文). 倒是醫學研究所開始籌備,有一些進展;醫學所名義上由軍醫署署長林可勝負責,實際則是由其學生神經醫學家馮德培主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