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拉爾電化學聯合企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拉爾電化學聯合企業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成立1945
總部俄羅斯新烏拉爾斯克
母公司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下屬的TVEL核燃料元件公司
網站www.ueip.ru

烏拉爾電化學聯合企業(俄語:Уральский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ий комбинат),位於俄羅斯聯邦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新烏拉爾斯克,距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80公里,是蘇聯和俄羅斯的一個濃縮鈾工廠。[1]隸屬於蘇聯中型機械工業部

目前,俄羅斯48%和全世界20%的鈾同位素分離生產能力都集中在烏拉爾電化學聯合企業,承擔了俄羅斯超過80%的鈾濃縮出口訂單。[2]

歷史[編輯]

1945年12月1日,蘇政府通過了建設氣體擴散濃縮鈾的「813綜合廠」的決議。工程代碼為865工程,建設任務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865建設管理局負責,建設主任先後由И.П.博伊科夫、А.С.波諾馬廖夫擔任,總工程師是Б.М.謝爾久科夫。工程分為五個建設工區:

  • 第一工區負責擴散廠主樓建設
  • 第二工區負責傳統住房建設
  • 第三工區負責道路建設
  • 第四工區負責最後的整修工作
  • 第五工區負責為囚犯建設四個獨立的營房。

1946年啟動建設,建築工程投入的人力為30000人。結構設計單位是第11設計局。廠房的要求比較簡單,與普通的機械廠沒有明顯的技術差別,只需要建設一座可以容納數千台擴散機的工廠,故1947年初工程的建設工作就已基本完成,比原計劃1947年9月竣工的期限提前了半年。工廠擴散設備的安裝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參與安裝工作的單位有國營鋼結構托拉斯、烏拉爾衛生技術設備和安裝工程托拉斯、烏拉爾電氣安裝托拉斯和隔熱設備托拉斯等。

首任廠長是А.И.丘林、學術負責人是И.К.基科因。企業曾用掩護名稱:5號基地、蘇聯城市建設總局烏拉爾地區技術裝備基地、上涅伊溫斯基國有機械製造廠。1948年5月首期工程投產。截至1949年8月29日,共有6335名工作人員。全面運行後,813廠共安裝了1.056萬台氣體擴散機。但由於六氟化鈾的損失比預計的高5~6倍。1949年首批產品生產實驗時,人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萬一實驗失敗,連可以追究責任的人都找不到了。[3]1949年11月11日生產出首批成品——鈾-235含量為75%的六氟化鈾。鈾彈所需的濃度為94%,813廠產出的鈾不得不交814廠(電磁法)進一步濃縮。ОК-7和ОК-8的更換,以及機器內壁和多孔過濾器的鈍化處理直到1950年才完成,才真正掌握了氣體擴散技術。1954年,813廠新建的Д-4分廠投入使用後,首次生產出鈾-235的濃度為94%的武器級鈾。

1954年改名為烏拉爾電化學聯合企業。1962年以來,鈾濃縮停用氣體擴散技術,改用氣體離心技術。

2013年12月24日,第九代氣體離心機在該廠第54車間投運。2017年12月28日,成功啟動了裝備第九代氣體離心機的技術單元中五個部分。正在進行第十代鈾濃縮離心機的研製試驗。

2018年至2019年,該公司設備升級。[4]

參考文獻[編輯]

  1. ^ Разделительно-сублима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Tvel.ru. [4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4). 
  2. ^ 核信息院 赵畅:《俄罗斯乌拉尔电化学联合企业开展设备现代化升级》,2018-02-05. [2021-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0). 
  3. ^ 劉玉寶 Н.В.梅里尼科娃:「蘇聯核工廠的生產和生活管理模式(1940-1950年代)」,《西伯利亞研究》,2009年第3期,第57-59頁。
  4. ^ 核信息院 赵畅:《俄罗斯乌拉尔电化学工厂水泥固化工厂试运行》,2018-01-30. [2021-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