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氏,別稱「寒氏」,[1][2][3]於春秋戰國時期建城,隸屬於邯鄲縣[4],直到西漢初期慢慢沒落,今存武安市午汲鎮午汲古城遺址。[5][6]

沿革[編輯]

魯僖公九年,游牧部落赤狄入侵衛國,晉獻公隨後率軍打敗赤狄並占領朝歌河內、邯鄲及百泉四邑。後來晉襄公女婿趙穿受封並采邑於邯鄲,他的後人也以國為氏。[7][8]這其中有一位叫做趙午(邯鄲午),於邯鄲城西建城,五氏城因為他的封邑而得此名。[9][10]

魯定公九年秋,齊衛聯軍入侵邯鄲,攻打五氏城,[11][12][13][14]並在史書中以「次」描述這次入侵。杜預認為這是由於衛國剛剛叛變,而晉國和魯國又親密,因此恥於用「伐」[a][15]此次戰役一直延續到十年春,趙鞅率軍反圍衛軍,使得五氏城保留在晉國手中。[16]

現存午汲古城遺址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於1982年7月23日公布。

注釋[編輯]

  1. ^ 在史書中史官本來應該用「伐」來記載這次攻城,可是在這裡用了「次」,杜預指出「伐」盟主國是需要避諱的,所以在書寫這次事件的時候不應該使用「伐」字,而衛、晉、魯三國的關係又使得魯國史官恥於用「伐」書寫這次事件,因此最後只能以「次」來表達其意。

參考文獻[編輯]

書目[編輯]

書籍[編輯]

  • 左丘明:《春秋左氏傳》
  •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
  •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 王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
  • 秦嘉謨等:《世本八種》,商務印書館1957
  • 喬登云:《邯鄲考古研究—喬登雲考古文集》,科學出版社出版2016

論文[編輯]

  • 孫繼民,郝良真.<水經漳水注>邯鄲附近山川城邑考[J].歷史地理1993(11),pp.280-281.

腳註[編輯]

  1. ^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六·定公十年:「寒氏即五氏也」
  2. ^ 《欽定春秋左傳傳說彙纂》:「今直隸廣平邯鄲縣西有五氏城亦曰寒氏城」
  3. ^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五·北直六:「五氏城在縣西,亦曰寒氏」
  4. ^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編委會編.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6.08: 101. 
  5. ^ 《邯鄲考古研究—喬登雲考古文集》,第169頁
  6. ^ 見《<水經漳水注>邯鄲附近山川城邑考》
  7. ^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九·文公十一年:「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駢必實為此謀將以老我師也臾駢趙盾屬大夫新出佐上軍趙有側室曰穿晉君之婿也側室支子穿趙夙庶孫穿音川注側室至庶孫正義曰文王世子云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守公宮正室守大廟鄭玄雲正室適子也正室是適子知側室是支子言在適子之側也世族譜穿趙夙之孫則是趙盾從父昆弟之子也」
  8. ^ 《世本八種》:「邯鄲氏,趙氏側室子穿稱趙武子,食采邯鄲,以國為氏。」
  9. ^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五·北直六:「春秋時晉邯鄲大夫趙午之私邑」
  10. ^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九·文公十一年:「盾為正室故謂穿為側室穿別為邯鄲氏趙旃趙勝邯鄲午是其後也」
  11. ^ 《春秋左氏傳》定公九年:「秋齊侯衛侯次於五民」
  12. ^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五·定公九年:「衛侯將如五氏齊侯在五氏將往助之卜過之龜焦衛至五氏道過中牟畏晉故卜龜焦兆不成不可以行事也衛侯曰可也衛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衛侯怒晉甚不復顧卜欲以身當五百乘「復,扶又反」乃過中牟中牟人慾伐之衛褚師圃亡在中牟曰衛雖小其君在焉未可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城謂夷儀也帥謂東郭書「褚,中呂反。帥,所類反,注同」」
  13. ^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六·定公十年:「前年衛人助齊伐五氏」
  14. ^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五·北直六:「定九年衛侯如五氏蓋會齊侯之師共伐邯鄲午於寒氏也」
  15. ^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五·定公九年:「秋齊侯衛侯次於五氏五氏晉地不書伐者諱伐盟主以次告正義曰傳言齊侯伐晉夷儀乃與衛侯次於五氏次既告則伐亦應告故杜以為諱伐盟主直以次告知非不告伐故不書者若全不告魯容可不以伐告今既以次告魯何意告次不告伐明以衛新叛晉又魯與晉親故恥以伐告唯告次耳劉炫以為不告伐故不書而規杜氏非也」
  16. ^ 《春秋左氏傳》定公十年:「晉趙鞅圍衛報夷儀也初衛侯伐邯鄲午於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及晉圍衛午以徒七十人門於衛西門殺人於門中曰請報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則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啟門亦以徒七十人旦門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日中不啟門乃退反役晉人討衛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於是執涉佗以求成於衛衛人不許晉人遂殺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謂棄禮必不鈞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