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燾 (明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燾

大明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
籍貫 河南項城縣
字號 字仁甫,號帶川
出生 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二十二日
逝世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
配偶 陳氏
親屬 次子劉維垣、劉維墉
出身
  •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進士

劉燾(1512年—1598年),字仁甫,號帶川,直隸天津左衛軍籍(滄州劉辛莊)人,祖籍河南項城縣明朝官員、軍事家,抗倭將領。

生平[編輯]

順天府鄉試第四十七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會試第四十三名,廷試三甲進士。歷任濟南府推官、兵部職方主事,出為陝西僉事,精騎射,通韜略,屢立戰功。二十九年九月,以提督侍郎孫禬舉薦,升添注薊州兵備副使。丁憂,以邊警從服中奪情起用為蘇州兵備副使,三十一年十二月地方稍寧,奏乞終制。

三十三年二月,巡按御史蔡揚金追論其任薊州道兵備副使時貪縱不法,詔俟劉燾服闋之日,降一級降調邊方用。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海盜汪直徐海等勾結倭寇攻入浙江,朝廷起補劉燾為浙江杭嘉湖兵備副使,參與抗倭,明軍射殺倭首迷里只麻葉明,生擒汪直、降徐海。三十五年十一月以功升一級,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三十八年九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犯福建,劉燾被擢升為福建巡撫[1],並在長樂莆田大破賊軍[2],四十年十一月因剿賊不力被彈劾,降調外任[3],謫山東右參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復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十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四十三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如故,四十五年十月,三年考滿,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總督如故。

隆慶元年(1567年)十月,因北虜入寇山西、永平,劉燾報功不實,被給事中陳瓚等彈劾,被令回籍聽勘。調福建總兵戚繼光入京協理戎政。十二月劉燾被降二級聽用。二年三月,劉燾以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巡視陝西延綏寧夏固原甘肅等處邊務,不久被兵科都給事中張鹵論奏,停止巡邊。七月劉燾被任命為添注兵部左侍郎,佐理部事,十二月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又兼督福建軍務,剿滅兩廣「巨寇」曾一本林道乾,又殺惠州倭首烏七麻隆慶四年(1570年),因水土不服患病,上疏告歸,五月以原職提督神樞營,不久被彈劾罷官[4],之後因諸虜酋大舉入寇,又於家中起復,令駐守通州提督保定等處援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卒,贈太子少保,賜祭葬。其墓尚存,位於今劉辛莊村北。

家族[編輯]

曾祖劉興;祖父劉清;父劉氣,曾任壽官。母石氏。具慶下。兄劉勲、劉臣[5]

參考文獻[編輯]

  1. ^ 《福建省志》,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1992年。
  2. ^ 明《福州府志·官政志五·名宦(上)》(卷四十二):劉 燾 字仁甫,天津衛人。嘉靖三十九年,代王詢為巡撫都御史。時倭寇頻年焚掠,撫臣軟縮不敢戰。賊益肆,三月,復由南台寇福州。燾素有威名,善騎射,下令大開城門,往來不禁,親率死士千餘邀賊於閩安鎮。賊眾數萬,燾發三矢,中三酋,應弦而斃。賊大奔潰,赴水死者無算。凱旋之日,士民歡迎馬首曰:「此真巡撫也。」無何,燾以病免,倭復至,閩人益思之。
  3.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三》:嘉靖四十年十一月,南京給事中馬出圖等言閩中八郡群盜充斥,巡撫劉燾縱寇殃民,請加切責。兵部覆燾北人,不便於南,恐督責難效,宜更置之,而專責宗憲經略閩事。 上謂閩寇猖獗,數陷城地,流劫鄰省,燾巡撫二年,討賊不效,本宜治罪第。既言風土不便,姑調外任。
  4. ^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七》:隆慶四年七月,罷提督神樞營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劉燾,以兵科都給事中溫純發其通書賂故也。
  5.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十七年戊戌科進士登科錄》 
官銜
前任:
吳桂芳
福建巡撫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
繼任:
游震得
前任:
楊選
薊遼總督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乙亥-隆慶元年十月乙未
(1563年11月15日-1567年11月14日)
繼任:
曹邦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