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四行集》
作者馮至
類型詩歌
語言簡體中文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月1日
出版地點 中國大陸
媒介印刷(平裝書)
頁數292
規範控制
ISBN9787508016290

十四行集》,馮至的代表性詩集。[1]

馮至的代表性作品有:詩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十年詩抄》;小說《伍子胥》;散文集《山水》;學術著作《杜甫傳》;譯著《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萊納·瑪利亞·里爾克)、《海涅詩選》(海因里希·海涅)。[2]

寫作和出版[編輯]

1940年冬天,馮至避難居住在雲南省昆明市,他看到藍天上的飛機,想起了莊子逍遙遊》的「鵬鳥」,於是就寫出了一首詩,這便是《十四行集》其中一首,該詩集一共22首,用西方十四行詩的形式寫作而成。

內容[編輯]

部分詩歌描述作者對「死亡」的認知,深深受到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蛻變論」的影響,如「我們安排我們在這時代,像秋日的樹木,一顆顆,把樹葉和些過時的花朵,都交給秋風,好舒開樹身,伸入嚴冬」;如描寫細微事物,發現其中的崇高,《鼠麴草》「躲避這一切名稱,過一個渺小的生活,不辜負高貴和潔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部分詩歌歌頌傑出人物,如《魯迅》、《蔡元培》、《甘地》、《歌德》、《畫家凡訶》;部分詩歌歌頌大自然,如《我們站在高高的山巔》、《原野的小路》、《別離》、《深夜又是深山》、《威尼斯》。

主題和思想[編輯]

馮至的這部詩集受到德國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的影響,尤其是《杜伊諾的哀歌》、《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里爾克主張獨自觀察大自然萬事萬物,從中體驗「」的意義。[1]

評價[編輯]

馮至自己曾說:「但願這些詩像一面風旗,把住些把不住的事體」。[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陳衛.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本》. 南寧市: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0-9: 178–181. ISBN 7-219-04219-1 (中文(簡體)). 
  2. ^ 馮至. 《十四行集》. 北京市: 華夏出版社. 2009-01-01. ISBN 9787508016290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