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內斯特·古爾比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厄內斯特·古爾比斯
全名厄內斯特·古爾比斯
Ernests Gulbis
國家/地區 拉脫維亞
居住地 拉脫維亞尤爾馬拉
出生 (1988-08-30) 1988年8月30日35歲)
 拉脫維亞里加
身高190
體重76
轉職業年2004年
持拍右手持拍(雙手反拍)
職業獎金7,508,343美元
單打成績
職業戰績245勝327負
冠軍頭銜6
最高排名10(2014年9月6日)
現今排名149 (2018/9/17)
大滿貫單打成績
澳網第三輪(2020)
法網四強(2014)
溫網第四輪(2018)
美網第四輪(2007)
其他大型單打賽事
奧運會第一輪(2008)
雙打成績
冠軍頭銜2
最高排名160(2007年6月25日)9
現今排名309

厄內斯特·古爾比斯拉脫維亞語Ernests Gulbis,1988年8月30日),拉脫維亞職業網球運動員,出生於里加於。2004年轉為職業選手,單打最高排名曾到達10位。2008年古爾比斯和舒特勒搭檔贏得休斯頓紅土賽雙打冠軍。他曾在200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中打入第四輪並在2008年法國網球公開賽中打入八強。

成長背景[編輯]

家庭背景[編輯]

古爾比斯出生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父親艾納爾斯(Ainārs Gulbis)在成為投資商人前是拉脫維亞著名的籃球運動員,母親米萊娜(Milēna Gulbe-Kavace)是一位拉脫維亞演員。姐姐伊琳娜(Elina Gulbe)從英國的法學院畢業後現在紐約工作,兩個妹妹勞拉勞拉(Laura Gulbe)和莫妮卡(Monika Kavace)也在學習網球,弟弟克里斯托普斯(Kristops Gulbis)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Saddleback學院學習高爾夫。古爾比斯的祖父艾維斯(Alvils Gulb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贏得三次歐錦賽冠軍的前蘇聯國家籃球隊的主力隊員,外祖父則是前蘇聯著名演員兼導演烏爾迪(Uldis Pūcītis)。

愛好及其他[編輯]

  • 古爾比斯的愛好是看書、看各個時代電影、聽70、80年代的俄羅斯老歌、踢足球
  • 古爾比斯在大學學習的是藝術史,需要讀4年的時間。
  • 古爾比斯會四種語言,分別是拉脫維亞語、俄語英語和一點點德語

網球啟蒙[編輯]

古爾比斯5歲的時候在他外婆的引導下開始接觸網球。由於他父親的中學同學金特爾斯是網球教練,古爾比斯小時候就跟他學習網球。未滿12歲的,古爾比斯就曾到西班牙瓦倫西亞的一所網球學校學習,但因為他不適應那裡的訓練模式很快便離開了。之後,他的母親米萊娜通過互聯網Google到了慕尼黑的尼基·皮里奇網球學校(NIKI PILIC - Tennis Academ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當12歲的古爾比斯剛到皮里奇網球學校受訓時,學校創始人、同時也是前克羅地亞戴維斯杯隊長的尼古拉·皮利奇對古爾比斯的父母表示:他不想一對一教學,因為他不願意到處比賽。但四年後,古爾比斯身上所體現的巨大潛力讓皮里奇改變了主意,他成為了古爾比斯的全職教練,並且經常陪伴弟子旅行參賽。2007年美網後古爾比斯結束了同皮里奇的合作,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奧地利人卡爾-海因茨·韋特(Karl-Heinz Wetter)曾擔任他的教練。

職業生涯[編輯]

2006年[編輯]

首次參加ATP巡迴賽-聖彼得堡公開賽,年僅18歲零2個月的古爾比斯成功闖入半決賽,後被該項賽事最終的冠軍安西奇擊敗。同年11月在德國的Eckental獲得首個挑戰賽冠軍。

2007年[編輯]

以資格賽選手的身份晉級悉尼公開賽正賽,第一輪遭2006年澳網亞軍巴格達蒂斯淘汰。 轉戰歐洲賽場古爾比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Bergamo四分之一決賽負於桑托羅(Fabrice Santoro)、Heilbronn半決賽負於羅德拉(Michaël Llodra)、在法國Besancon贏得第二座挑戰賽冠軍,之後又在薩拉熱窩包攬單雙打冠軍。 古爾比斯在大滿貫處子秀法國網球公開賽中戰勝英國名將亨曼;美網戰勝8號種子羅布雷多首次進入大滿貫十六強。 10月在比利時蒙斯奪冠後,古爾比斯成為2007最年輕的TOP50選手。

2008年[編輯]

由於2007年底就開始的膝傷和澳網前就開始的牙病影響,2008賽季前2個月對古爾比斯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直到3月北美硬地賽季開始後,他進入了拉斯維加斯的1/4決賽,但在印第安泉和邁阿密兩站大師賽的第二輪均是拿到發求勝賽局甚至賽點的情況下被納爾班迪安達維登科逆轉。

紅土賽季開始階段也比較糟糕,休斯頓單打第一輪不敵本站最終的冠軍西班牙人普霍爾。但在和德國老將舒特勒合作的雙打比賽中贏得了他的第一個巡迴賽冠軍頭銜。在之後的巴塞羅那和帕特沙赫也並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直到法國網球公開賽進入四分之一決賽創造了古爾比斯在大滿貫的最好成績。

來到草地上的古爾比斯在女王杯第三輪1-2負於穆雷溫網第二輪1-3不敵最終奪冠的二號種子納達爾

加拿大羅傑斯杯首輪在決勝盤5-1領先的情況下被阿卡蘇索逆轉。辛辛那提大師賽淘汰7號種子硬地高手布雷克首次晉級大師賽四分之一決賽,負於德約科維奇北京奧運會第一輪不敵四號種子達維登科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二輪1-3被羅迪克逆轉。

進入室內賽季後,古爾比斯在梅斯、維也納、馬德里大師賽和聖彼得堡站均在第二輪被淘汰。由於糾纏了1年多的膝傷影響,古爾比斯退出巴黎大師賽

2008年[編輯]

古爾比斯在布里斯班國際賽首輪一舉淘汰頭號種子德約科維奇,但此後就再未通過任何比賽的前兩輪。

2009年[編輯]

2010年[編輯]

2011年[編輯]

2012年[編輯]

2013年[編輯]

2014年[編輯]

他在法國網球公開賽中,十六強時擊敗2009年的冠軍——羅傑·費德勒,又乘著氣勢在八強擊敗當屆賽事第六種子——湯瑪斯·伯蒂奇(他本人是第十八種子),最後雖在四強敗給喬科維奇,但仍在新的ATP排名中排在了前十位,開啟生涯巔峰。[1]

戴維斯杯[編輯]

  • 2007年 出戰的所有戴維斯杯的比賽均取得了勝利,並將拉脫維亞首次帶入歐非區1組。
  • 2008年 歐非區1組第一輪與馬其頓的比賽中因膝傷影響,輸給了排名724位的Lazar Magdincev。保組賽對陣意大利,雖然古爾比斯取得兩場單打的勝利但拉脫維亞隊還是以2-3負於意大利隊。

單打冠軍[編輯]

  • 2014 (2) Nice (室外/紅土賽事) , Marseille (室內賽事/硬地賽事)
  • 2013 (2) St. Petersburg (室內賽事/硬地賽事) , Delray Beach (室外/硬地賽事)
  • 2011 (1) Los Angeles (室外/硬地賽事)
  • 2010 (1) Delray Beach (室外/硬地賽事)

技術風格[編輯]

古爾比斯比賽風格是攻擊型底線型。他最有效的武器是他的反手,快速平擊球難以被對手閱讀和防守。他同時也以細膩的技巧著稱,包括進攻性很強的上旋高吊球和網前小球,這使得他能夠隨心所欲的將球打到球場的任何位置,包括很深的後場。古爾比斯使用他的放小球技術非常頻繁,甚至有時候到了用放小球來嘲諷對手的地步。

他的比賽風格非常主動,這通常會導致較高的非受迫性失誤數,尤其是在比賽困難的時候,這個風格也使得他常常被用來和薩芬比較。他強悍的底線進攻是建立在強大的發球基礎上的,一發常常能夠達到210公里到225公里。但是他常常被他的二發所困擾,在atp的雙誤統計中常常名列前茅。

儘管他的技術風格更適應快速球場,但他職業生涯最佳表現卻都是在紅土上取得的,原因是他的暴力擊球和快速平擊球的方式在紅土有更好的效用。

古爾比斯主要的弱點是二發和保持專注的能力,同時他那不穩定的精神力也影響了他的發揮。儘管擁有強大的發球和強力的擊球,他把握破發點的能力卻相當可憐,同時拯救破發點和在搶七的把握上也不盡如人意,更是經常在發球勝盤局裡面出現一些無厘頭的回球失誤,很多都是簡單的回球,這使得他的穩定性和面對困難比賽的能力常常被人詬病。

他另一個特點是常常在賽後採訪開一些玩笑和爆一些猛料。

生涯統計[編輯]

單打冠軍(1)[編輯]

次數 日期 賽事 場地 決賽對手 比分
1. 2010年2月28日 美國Delray Beach 硬地 克羅地亞 伊沃·卡洛維奇 6–2、6–3

雙打冠軍(1)[編輯]

序號 日期 賽事 場地 搭檔 決賽對手 比分
1. 2008年4月14日 美國休斯頓紅土賽 紅土 德國 舒特勒 烏拉圭 奎瓦斯
西班牙吉雷斯諾爾
7–5、7–6(3)

職業生涯單打戰績[編輯]

ATP男單賽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勝-負
四大滿貫單打成績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資格賽 第一輪 第二輪 第一輪 1-2
法國網球公開賽 - 第二輪 四分之一決賽 第二輪 第一輪 6-3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第一輪 第二輪 第二輪 - 1-2
美國網球公開賽 資格賽 第四輪 第二輪 第一輪 - 4-2
勝-負 0–0 4-3 6-4 2–2 0–1 13-12
大師系列賽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 第二輪 第二輪 第二輪 2-2
邁阿密大師賽 - - 第二輪 第一輪 - 1-2
蒙特卡洛大師賽 - - - 第一輪 第二輪 0-1
羅馬大師賽 - - - 第二輪 四強 1-1
馬德里大師賽 - - 第二輪 第一輪 四分之一決賽 1-2
加拿大大師賽 - 第一輪 第一輪 資格賽 - 0-2
辛辛那提大師賽 - - 四分之一決賽 資格賽 - 3-1
上海大師賽 未舉行 第一輪 - 0-0
巴黎大師賽 - - - 資格賽 - 0-0
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 - - 第一輪 - - 0–1
職業生涯統計
參賽數量(不含戴維斯杯) 1 14 21 26 5 36
冠軍 0 0 0 0 1 0
決賽 0 0 0 0 1 0
勝-負 3-1 10-14 18-16 34-32 10-4 59-62
年終排名 141 61 53 90

參考資料[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4-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