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蘭道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斯塔夫·蘭道爾
出生1870年4月7日 編輯維基數據
卡爾斯魯厄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919年5月2日 編輯維基數據 (49歲)
慕尼黑 編輯維基數據
民族猶太人 編輯維基數據
就讀學校
職業政治人物翻譯家作家新聞工作者、編輯、哲學家、書商、出版商劇作家、theatre critic、採編 編輯維基數據
配偶赫德維希·拉赫曼 編輯維基數據

古斯塔夫·蘭道爾(德語:Gustav Landauer,1870年4月7日—1919年5月2日)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無政府主義的主要理論家之一。 他是社會無政府主義的倡導者。 作為一名公開的和平主義者,蘭道爾繼承了艾蒂安·德·拉博埃西列夫·托爾斯泰的傳統,倡導「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則。[1]1919年,在1918-1919年德國革命期間,他曾短暫擔任短命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的啟蒙和公共教育專員。[2]當該共和國被推翻時,他被右翼準軍事組織自由軍團士兵殺害。[3]蘭道爾還因其對形而上學和宗教的研究以及將威廉·莎士比亞彼得·克魯泡特金的作品翻譯成德語而聞名。

參考資料[編輯]

  1. ^ Bartolf, Christian; Miething, Dominique, Kets, Gaard; Muldoon, James , 編, Gustav Landauer and the Revolutionary Principle of Non-violent Non-cooperation, The German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 Theory, Marx, Engels, and Marxisms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9: 215–235 [2023-11-10], ISBN 978-3-030-13917-9, doi:10.1007/978-3-030-13917-9_11 (英語) 
  2. ^ Samuel Hugo Bergman and Noam Zadoff. Landauer, Gustav. Jewish Virtual Library/Encyclopedia Judaica. [2014-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Brüning, Rainer. Die Ermordung von Gustav Landauer am 2. Mai 1919 in München. Ein Aktenfund im Generallandesarchiv Karlsruhe. Zeitschrift für die Geschichte des Oberrheins. 2019, 167: 213–249 [202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