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大震(1543年?—1612年?),字東宇,號長孺,又號市隱生,明代歙縣人。[1]

生卒年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中在世。擅長填詞,作傳奇《練囊記》、《龍劍記》兩種,今皆不存。約萬曆四十年(1612年)窮老以歿。[2]著有《廣艷異編》。其子吳之俊登萬曆四十一年進士第,官任南京刑部主事,他因此而蔭封贈為知縣。[3]

注釋[編輯]

  1. ^ 吳大震的籍貫歷來有休寧人與歙縣人二種說法。吳大震之子吳之俊,萬曆四十一年(1613)登進士。《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三「選舉志」記載:「癸丑科周延儒榜……吳之俊。歙縣人。」
  2. ^ 朱長庚《讀獅山掌錄》跋文云:「是錄成……一以志思,一以明教焉。先生曰:『吾有體膚,全而受之吾先人。躭躭逐逐,酣嗜唯書;手披口吟,窮老以歿。髫而見督,壯乃見背。遺文未沫,敢忘論著乎?』」此文撰於萬曆四十四年,可知吳大震應卒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以前,由於其子尚未登第,家境未能改善,因此「窮老以歿」。如以卒年七十推論,其生年應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左右。
  3. ^ 康熙《徽州府志》卷之十一《選舉志下·恩蔭》載:「吳大震,以子之俊贈知縣。」

參考書目[編輯]

  • 韓結根:〈《廣艷異編》與「兩拍」──「兩拍」藍本考之二〉,收錄於《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