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低音變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固定低音變奏是指建立在固定低音基礎上的一系列變奏曲

固定低音變奏最典型的是帕薩卡里亞恰空,這兩種都是來自於西班牙的慢速三拍子舞曲,它們作為樂曲的名稱經常被混用,因而區別這兩個概念的意義並不大。帕薩卡里亞固定的是低音聲部的旋律,所以稱之為固定低音變奏更為確切;而恰空則固定主題的和聲以及和聲進行的序列,具體的旋律是可以改變的,恰空經常被學院式的稱為固定和聲變奏,但其差異甚少。

在固定低音變奏曲中,低音部旋律基本保持不變,它的每一次重複,上方聲部的和聲和織體,都會產生變化,並和低音聲部形成對位。固定低音變奏就是低音聲部固定,而對上方的旋律及和聲作變奏,不變的固定低音可以參與或不參與變奏。上面的聲部主題旋律可以做變化,可以加裝飾,也可以多個聲部形成在固定低音之上的卡農,有時候,固定低音被作為固定不變的旋律在上面聲部中出現,成為定旋律,而其他聲部則作為伴奏或形成對位。

固定低音變奏出現於17世紀,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作中被廣泛使用。在英國歌劇中經常出現恰空結構的器樂曲甚至是人聲的詠嘆調,例如珀塞爾的歌劇《狄朵與阿涅亞斯》裡面狄朵臨死前的詠嘆調;德國的比伯有使用固定低音變奏創作小提琴曲的先例。直至巴赫寫出「在一把小提琴上呼喚整個宇宙」的恰空、管風琴的帕薩卡里亞、康塔塔大量的固定低音變奏。19世紀,勃拉姆斯的第4交響曲末樂章使用了固定低音變奏的手法,以求得奏鳴曲式主部副部對立的戲劇性之外的發展樂曲的可能性。20世紀,有布里頓歌劇《彼得·格萊姆斯》中提綱掣領的海之間奏曲、蕭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韋伯恩如水晶般透明的帕薩卡里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