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次為黃埔軍校畢業生所建立,首創於1927年。該軍前身是黃埔軍校教導團[1]:22

成立[編輯]

1924年11月20日,黃埔軍校以該校畢業生組成教導第一團,何應欽任團長;12月26日,成立教導第二團,王柏齡任團長[1]:22蘇聯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切列帕諾夫擔任軍事顧問。

沿革[編輯]

東征時期[編輯]

1925年2月1日,黃埔軍校教導團在校長蔣介石、校政治部代主任周恩來率領下,從黃埔島出發東征,討伐陳炯明[1]:22。3月下旬,將陳炯明所屬叛軍林虎部和洪兆麟部擊潰,並迫使楊坤如部接受改編,第一次東征結束[1]:22。同年4月1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出決議,以黃埔軍校教導第一、第二團編成黨軍第一旅,何應欽任旅長[1]:22。4月23日,黃埔軍校組成敎導第三團,錢大鈞任團長,歸黨軍第一旅建制[1]:22。4月底擴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何應欽。5月,駐粵滇軍總司令楊希閔、桂軍總司令劉震寰起兵叛亂,企圖推翻廣州革命政府[1]:22。黨軍第一旅奉命撤離東江,回師廣州,鎮壓楊、劉叛亂[1]:22。同月12日,協同友軍將叛軍全部肅清[1]:22

1925年7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為統一軍隊名稱,決定取消以省別冠名之軍隊名稱,統一稱之為「國民革命軍[1]:22。8月26日,國民革命軍統一編成5個軍[1]:22。其中,以黨軍第一旅和建國粵軍第四師合編組成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副軍長,王懋功任參謀長,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1]:22。以第一旅改為第一師,何應欽兼任師長;以黃埔軍校教導第四團、第五團編成第二師,王懋功兼任師長;以收編粵軍一部編為第三師,譚曙卿代師長[1]:22。第三師從許崇智指揮的建國粵軍部隊中抽調3個團編成。

黃埔軍校教導第4團1925年8月編為第2師第4團。1928年7月改編為第1師第1旅第1團。1939年3月第1師裁撤旅部時仍保持第1團番號。在1946年的整軍計劃中,第1團在1946年4月整編為第1師獨立團。整編第1旅覆沒後,獨立團仍舊恢復第1團番號。1949年12月27日在四川向解放軍投誠,部隊遣散。歷任團長為劉堯宸、陳繼承、梁自厚、張本清、許非由、袁朴、李正先、熊志一、王應尊、吳俊、周環、羅志德、敬繼舜。

黃埔教導第5團:1925年8月編為第2師第5團後參加北伐。1928年7月改編為第1師第1旅第2團。1939年3月第1師裁撤旅部時仍保持第2團番號。在1946年的整軍計劃中,第2團在1946年4月整編為第1旅第1團。1946年9月在浮山被殲滅。歷任團長為蔣鼎文、嚴爾艾、文志文、李延年、唐雲山、廖昂、楊定南、楊傑、鄧宏儀、吳俊、王亞武。後重建。

1925年9月,陳炯明在西南軍閥支持下卷土重來,再度占據東江,威脅廣州國民政府[1]:22。9月20日蔣介石率軍參加第二次東征。國民政府決定以第一軍編為東征軍第一縱隊,何應欽任縱隊長,率部再次東征[1]:22-23。10月14日攻克惠州。至11月底,東征軍全部肅清東江地區之敵[1]:23。東征作戰結束後,該軍將粵軍張和旅與余鷹揚團合編為獨立第二師;將黃埔軍校教導團擴編為教導師[1]:23。此時,該軍下轄:第一師,何應欽兼任師長;第二師,王懋功兼任師;第三師,譚曙卿代師長;獨立第二師,馮軼裴任師長;教導師,王柏齡任師長[1]:23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編輯]

1926年1月,蔣介石辭去該軍軍長職,何應欽繼任軍長,王柏齡任副軍長,蔣伯誠任參謀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1]:23。此時,該軍下轄第一、第二、第三師編制不變;獨立第二師改編為第十四師,教導師改編為第二十師[1]:23錢大鈞接任第一師師長。2月26日,第二師師長王懋功免職,由劉峙接任。不久錢大鈞與王柏齡職務對調。3月,蔣介石通過「中山艦」事件逼迫中國共產黨員退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鄧演達接任政治部主任。

1926年7月,國民政府在兩廣實行統一後,為統一其他各省,決定出師北伐[1]:23。其中,以第三、第十四、第二十師等部,由軍長何應欽率領留守廣東;以第一、第二師組成北伐軍由副軍長王柏齡、參謀長蔣柏誠率領參加北伐[1]:23。9月初,第二師參與攻打武漢,第一師攻打南昌。10月第一師攻擊失敗後,王柏齡失蹤,副師長王俊代理。同時將總預備隊補充師擴編為第廿一師、第廿二師隸屬第一軍,由嚴重、塗思宗分任師長。9月3日,蔣任命何應欽為東路軍總指揮,率所餘各部北伐攻。在第一、第二師出師北伐之同時,蔣介石除以第二十師仍留守廣東外,任命何應欽為東路軍總指揮,率第三、第十四師和以張貞補充團擴編之獨立第四師,進軍福建征討周蔭人[1]:23

1927年1月初,北伐軍在平定江西、福建後,為消滅孫傳芳之「五省聯軍」,決定向長江下游進擊[1]:23。2月下旬,北伐軍分江左、江右軍東進,第一軍下轄第一師、第二師、第二十一師和第二十六軍為江左軍,由白崇禧指揮,沿滬杭路前進,奪取上海;第三、第十四師和第十四軍、第十七軍各兩個師,以及第十九軍一部,由何應欽指揮,協助程潛之江右軍攻占南京[1]:23顧祝同接任第三師師長、薛岳接任第一師師長。4月,胡宗南代理第一師師長、衛立煌接任第十四師師長、蔣光鼐接任第廿二師師長、陳誠接任第廿一師師長。5月1日,國民革命第一軍進至南。7月,撤至南。8月,參加龍潭戰鬥。在此期間,增設新九師隸屬第一軍[1]:23

由於該軍建制過大(至1927年9月,此軍已轄編制九個師),大本營於1927年9月26日決定將第一師、第二、第廿二師留歸第一軍建制。另外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兩個軍。

至1927年底,該軍軍長為何應欽(1928年1月由第一軍團總指揮劉峙接任),下轄第一師,師長胡宗南;第二師,師長劉峙兼任;第廿二師,師長蔣光鼐(1928年1月升任副軍長後仍兼師長)。

1928年7月1日,蔣介石舉行各軍編遣會議,成立整理委員會。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於1928年7月縮編為師,25日任命劉峙任師長、張克瑤任副師長。徐庭瑤、胡宗南、張承治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旅旅長。其中第一師和第廿二師、第一軍教導團各一部與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第九師另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師,師長蔣鼎文,副師長岳相如;下轄第廿五旅(旅長甘麗初)、第廿六旅(旅長李延年)及第廿七旅(岳相如兼任旅長)。該部於1929年3月參加蔣桂戰爭。蔣以第一師及第九師擴編為第一軍,軍長劉峙。下轄第一師,劉峙兼任師長;第二師,師長顧祝同;第九師,師長蔣鼎文[1]:24

中原大戰時期[編輯]

1929年4月,第一軍進駐武漢,軍長劉峙被任命為中國國民黨編遺委員會直轄第2編遺分區主任,指揮湖北境內部隊。

1929年西北軍起兵反蔣後,恢復軍建制。10月15日,顧祝同任第一軍軍長,李明揚任副軍長,下轄第一師、第二師、獨立第三旅。並參加討伐西北軍。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第一軍沿隴海鐵路由東向西攻擊[1]:24

中原大戰中,第一軍,軍長顧祝同。下轄:

  • 第一師,師長徐庭瑤、胡宗南(都是代理),下轄第一旅,旅長胡宗南;第二旅,旅長黃杰;第三旅,旅長彭進之
  • 第二師,師長顧祝同,下轄第四旅,旅長樓景越;第五旅,旅長塗思宗;第六旅,旅長鄭洞國
  • 第三師,師長陳繼承,下轄第七旅,旅長李思愬;第八旅,旅長李玉堂;第九旅,旅長李仙洲

1931年7月4日,陳繼承任第一軍軍長,下轄第一師,師長胡宗南;第三師,師長陳繼承(兼);第二師調歸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1932年5月,李玉堂接任第三師師長。第一師下轄3個旅,第三師下轄2個旅[1]:24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編輯]

1933年該軍調往甘肅參加圍剿赤匪。之後調出3師,以78師和西北補充旅補充該軍。

1936年初,該軍軍長陳繼承調任豫南特別區善後委員會副委員長兼豫南清剿區指揮官[1]:25;第一師南調湖南鎮攝三湘,威懾何鍵。1936年4月,胡宗南任第一軍代軍長,范漢傑任副軍長[1]:25。胡宗南兼第一師師長,丁德隆升任第七十八師師長,下轄兩旅,廖昂李用章分為第二三二、二三四旅旅長。不久回駐陝西。11月20日,丁德隆部進駐山城堡,紅軍經過一天激戰,全殲第七十八師1個旅又2個整團,取得了紅軍三個方面軍會師後大捷。丁德隆受到撤職處分,第一師副師長李文調任七十八師師長。

西安事變發生後,被編入「討逆軍」第二縱隊。下轄第一師,師長胡宗南(轄李正先、詹忠言兩個旅);第七十八師,師長丁德隆(轄廖昂、李用章兩個旅)。西北補充旅,旅長楊得亮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編輯]

1937年9月,因抗戰需要,以該軍為基礎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團,軍團長由軍長胡宗南擔任(仍兼軍長)。參加淞滬會戰(其間第三十二師曾隸屬該軍)。

1938年5月12日,李鐵軍接任軍長。7月28日,陶峙岳擔任軍長,下轄第一師,師長李鐵軍,1938年5月12日李正先接任;第七十八師,師長李文,1938年7月7日劉安祺接任。1938年6月,參加蘭封戰役。1938年秋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第一六七師(師長趙錫光)改編調入該軍序列。1940年5月周士冕接任第一六七師師長。胡宗南對第一軍軍長陶峙岳不放心,保薦陶為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剛好丁德隆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胡向蔣介石保舉丁德隆接任軍長。1940年6月15日蔣介石特任丁德隆為第一軍軍長。1940年9月,韓錫侯接任第七十八師師長。1941年5月25日,丁德隆出任第三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十七軍軍長,韓錫侯接任第一軍軍長,許良玉接任第七十八師師長。1942年4月,張卓接任軍長。1942年6月王隆璣接任第一六七師師長。1943年6月,臬春涌接任第一師師長。1945年1月,羅列接任軍長。薛敏泉接任第七十八師師長。5月,許良玉復任第七十八師師長。7月,黃正成接任第一師師長。

1945年底,第一軍,軍長羅列,下轄第一師,師長黃正成;第七十八師,師長許良玉;第一六七師,師長王隆璣。該軍自1941年5月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集團軍後,參加過豫中會戰,長駐陝西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編輯]

1946年5月,該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一師,軍長羅列改任整編第一師師長。下轄整編第一旅,旅長黃正成。

1946年9月,整編第一旅於山西浮山被殲,旅長黃正成被俘。1947年6月,重新建立,旅長吳俊。整編第七十八旅,旅長沈策。整編第一六七旅,旅長李昆崗。1947年5月,整編第一六七旅在陝北蟠龍被殲,旅長李昆崗被俘。

整編第一六七旅重建後任命匡永美為旅長。是時,整編第一師,師長羅列,下轄整編第一旅,旅長吳俊;第七十八旅,旅長沈策;第一六七旅,旅長匡永美。

1948年9月,恢復第一軍番號。軍長陳鞠旅,所轄各旅恢復師番號。第一師,師長周環,1949年1月由袁書田接任;第七十八師,師長陳堅;第一六七師,師長曾永美。

番號消滅[編輯]

1949年11月該軍於四川省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時,或陣亡、或投降、或解散。進入西康省西昌地區的殘部,亦在1950年3月的西昌戰役中被消滅[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 (編). 《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2. ^ 作者:張正寧、姜...... 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仗——西昌战役. 中國·西昌網站,來源:走進西昌. 2004-08-17 [2015-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