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增壽寺 (北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增壽寺,原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後遷至南橫東街,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現已無存。

簡介[編輯]

該寺的前身是仙露寺。《元一統志》記載該寺創建於唐朝乾封元年(666年),遼聖宗太平十年(1030年)重加修建。曹子西主編的《北京通史》記載:「隋唐以前,由於幽州佛教尚不甚盛行,故而寺宇寥寥無幾。燕地普遍建造寺院是唐初開始的。這時的燕地佛教發展已較為普遍。故而所建寺宇日增。其新增寺宇主要之著名者,有仙露寺、憫忠寺等。」憫忠寺即如今的法源寺。遼金時期,仙露寺是北京城內的重要佛寺,金朝俘獲的北宋宗室子女曾被置於仙露寺。[1]

《全遼文》卷四有《葬舍利佛牙石匣記》(天錄三年,沙門志願):「達摩禪師。遠涉流沙。登雪嶺。得釋迦舍利辟支佛牙授與先師。先師諱清珦。閩川人。自會同五載仲秋。齎舍利佛牙到此。於八年季春月蓂凋十一葉。染疴而逝。臨遷化時。將舍利佛牙付仙露寺講維摩經比丘尼定徽建窣堵波。尋具表奏聞。大遼皇帝降宣頭一道。錢三百貫。以充資助。於天祿三年歲次己酉四月十三日安葬。施主名具鐫於後。(朱彝尊《吉金貞石記》。參《日下舊聞》五九。)」[2]這件遼朝天祿三年(949年)安葬的石匣在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土。《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九《城市·外城·西城一》記載:「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宣武門西南居民掘得石匣,匣旁有記,乃遼世宗天祿三年瘞舍利佛牙於此。」

明朝,仙露寺重建,稱增壽寺。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增壽寺遷至南橫街,其原址興建工藝官局所屬的商品陳列所。商品陳列所的主樓是三層,兩翼是兩層,兩端分別有兩層八角形亭樓,整體風格中西合璧。商品陳列所內展出各省送交的地方特產、工商產品以及工藝官局和北京生產的工藝品。商品陳列所開張後,曾吸引許多市民來參觀,參觀者讚嘆「吾華製品多如許」。1949年10月,在這裡創建北京市回民學院,1985年改稱北京市回民學校,原有的商品陳列所建築先後被該校拆除。如今,在北京市回民學校(廣安門內大街225號)門外,有一塊石碑刻有「遼仙露寺故址」。這是2000年代宣武區建成的街景標識之一。[1][3]

《乾隆京城全圖》中標繪有千佛寺,位於閻王廟街(今迎新街)南口路東的中橫街(今南橫東街)北側。清朝光緒年間,該寺改為增壽寺。1995年,文物專家王世仁調查時,增壽寺建築已無存,但位置可辨。該寺以東是圓通觀[4]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西學東漸北京早期專業博物館尋蹤,北青網,2011-05-17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12-28.
  2. ^ 陳述 輯校,全遼文,中華書局,1982年
  3. ^ 辽代燕角楼纪念牌楼将在北京建成,新华网,2004-11-09. [2014-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1-29). 
  4. ^ 北京会同馆考略,北京文博,2006-04-05. [2014-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