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夠級(亦寫作「勾擊」),是起源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的一種撲克牌玩法,規定使用四副全撲克牌,由六人參加,遊戲以儘早打完自己中所有的撲克牌為勝。

起源[編輯]

根據對青島市李滄區有關老人的訪談資料,夠級起源於1962年至1963年間,源自青島市李滄區滄口廣場。當時有很多人聚集在廣場上打撲克,其中多數玩「打百分」(青島稱為「撿分」)和「爭上游」。而夠級則是從多個人、多副牌的爭上游發展而來。[1]爭上游原本是各自為戰、亂戰的格局,但人們逐漸確立了「聯邦」和「對門」的打法規則後,夠級就產生了。同時,夠級的人數和牌數逐漸固定下來,即6個人打4副牌。

基本玩法[編輯]

夠級遊戲的玩法在各地不盡相同,但大部分規則是相通的,必須有六人參加,使用四副撲克牌。遊戲時,六人圍坐一圈,大約形成一個正六邊形。其中,每不相鄰的三個人組成一個「聯邦」(共兩個「聯邦」)。

牌的大小順序與牌型[編輯]

在夠級遊戲中,撲克牌的大小順序是(由小到大)3、4、5、6、7、8、9、10、J、Q、K、A、2(通常稱作「錢」)、小王、大王。除小王和大王外沒有花色之分。

牌型為單張,或着多張同字的牌。沒有順子。

小王、大王可以代表其它各種牌, 稱為「配排」,俗稱「代」或者「掛」。根據各地規則不同,2有時也可以配牌。出牌順序一般為順時針或逆時針依次出牌。玩家出牌後,下一個出牌的玩家必須與上一個玩家出相同牌型的牌,牌的點數必須大於上家。

當一組牌中帶有2時而不帶大王或小王時,牌的大小取決於除2外其它牌的大小;當一組牌帶有大王或小王時,牌的大小取決於所有的王以及裡面副牌,例如,如果上家使用一張小王配三張6,下家必須使用1張大王配三張7或者以上。

兩個大王配牌時相當於一張大於大王的牌。約稱「大王二殺一」。

夠級牌(級jī牌):五個或以上10、四個或以上J、3個或以上Q、兩個或以上K、兩個或以上A、一個或以上2、一個或以上小王、一個或以上大王。代王的任何牌(掛王牌的)均為夠級牌。高級規則中,為平衡大王的至高無上地位,被剔除夠級牌行列,且無過牌。

開點牌:簡單描述即除2和王以外的純夠級牌(即五個或更多10、四個或更多J、3個或更多Q、兩個或更多K、兩個或更多A)。不包括單錢、單王以及任何掛錢和掛王的牌。其中至於2是否可以替代,各地規定有區別。

玩法特點[編輯]

  • 「進貢」:在開局發牌後,一些玩家要向另一些玩家贈送自己數量不等的最大的牌,此過程稱為「進貢」。
    • 「吃貢」:被進貢的玩家得到貢牌的過程。
    • 「還貢」:進貢後,被進貢的玩家要從自己的牌中任意拿出與進貢牌數量相等的牌贈送給向自己進貢的玩家。被進貢的玩家得到進貢玩家允許後,可以拒絕吃貢。
      • 貢牌:包括「清」,「燒」,「點」,「落(lá)」四種。山東地區常為「點燒悶落」,突出夠級中的夠級牌。
        • 清貢,一般為一張,又稱「憋貢」,「憋三貢」,詳見「憋三」。
        • 燒貢,一般為一張,燒牌成功的玩家吃被燒的玩家。
        • 點貢,如果對頭玩家沒有開點,則吃一張「點貢」。都沒有開點時,可以互換「點貢」。
        • 第一名走玩牌的玩家吃最後一名走玩牌的玩家兩張落貢,稱為「大落貢」,第二名走完牌的玩家吃倒數第二名走完牌的玩家一張落貢,稱為「二落貢」。聯邦內部可以互保不進貢,但需要在開局前應敵對聯邦要求報出貢牌。
  • 「憋三」:亦稱「悶貢」。在夠級遊戲中,所有的3隻能在最後一次出牌中出掉。如果在發牌結束後某位玩家的手中沒有3,則他需要用自己的一張2向對家(座位與他相對的玩家)換取一張3,稱為「買三」;當對家沒有多餘3時,由聯邦隊友贈3。遊戲過程中,若玩家甲在準備出3前的一套牌被玩家乙封蓋,導致此玩家沒有機會馬上出手中的3,則稱玩家甲被玩家乙「憋」了。在下一局發牌後,上一局被「憋三」的玩家向「憋」自己的玩家進一張「憋貢」。當一局牌有多名玩家被憋,則「先憋為落」,即第一名被憋的玩家為「大落」,後被憋的為「二落」。
  • 「夠級」與「開點」
    • 夠級:在普通順序出牌的基礎下,若某一玩家下打出夠級牌,則此時出牌權跳轉到他的對頭(座位與他相對的玩家),由此兩家輪流出牌。
    • 夠級過程中,若玩家甲下出夠級牌,而對家無法壓過,且夠級牌為開點牌,則玩家甲就「開點」了,此輪出牌結束。已經開點的玩家再次開點無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玩家完成遊戲後,剩餘未開點的玩家也不允許再開點了,夠級牌和開點牌都成為普通牌,且沒有「過牌」,稱為「四家亂殘」。未開點的玩家在下一局發牌後,向對家進一張「點貢」。
    • 打點不開點:打點為夠級的加強打發,增加開點難度。規定只有主動發夠級牌的玩家才有在本輪夠級中開點的資格。
    • 開點發4:在規定4為開點牌的情況下,開點牌獲勝的玩家應立刻在下一輪出牌時打出自己手中所有的4,然後完成「開點」,忘記發4或者沒有4的玩家視仍為沒有開點。未通過開點牌贏得發牌權出4,或當有其他玩家發3而隨4的情況,皆視為「不開點」。4類似3可以買賣,但沒有時不必須買。
    • 沉4:見「4沉底」。
  • 「燒牌」:沒有過牌的情況下出牌打非對頭玩家的夠級牌,稱為「燒牌」。打出後,如果燒牌者的對頭無法壓住,且燒牌者可以除3以外其他套牌都掛王打出不被擋住,則燒牌成功,反之,若燒牌者的對頭壓住任意一套,稱為「解燒」,燒牌不成功。燒牌後無法除3外每套牌掛王,則判燒牌者大落。例如,玩家甲下出夠級牌以後,非對家的玩家乙強行搶奪出牌權,燒牌。除燒牌的那套牌以外,玩家乙出的每一套牌必須配王。在玩家乙的出牌過程中,玩家乙的對家可以繼續壓制玩家乙,除玩家乙以外的玩家也可以繼續燒牌。如果玩家乙出牌被壓制,則為燒牌不成功,遊戲繼續。如果玩家乙在燒牌過程中被別的玩家燒牌,稱為「反燒」,進燒貢翻番。如果玩家乙順利走完牌,則為燒牌成功。這時,被燒牌的玩家需要在下一局發牌後向燒牌的玩家進一張「燒貢」。如果玩家乙有的牌不能配王,比如計算錯誤,基本牌數量大於王的數量,則為燒牌失敗。此時,玩家乙結束此局遊戲,自動成為最後一名「大落」。如果玩家沒有開點(有4參與時由4決定,手中無4即可燒牌,「沉4」視為天生「燒得起」),則不允許燒牌。

步驟[編輯]

  1. 洗牌,將四副撲克牌打亂。
  2. 發牌:隨機,每人36張。
  3. 進點貢(如果需要的話)。
  4. 買三(如果需要的話)。
  5. 買四(如果需要的話)。
  6. 進其餘貢(如果需要的話)。
  7. 此時,若有玩家手中既無大、小王,又無2,則此玩家可以宣布「革命」,此玩家不再參與本局比賽,且此玩家既未獲勝,也未輸掉本局比賽(此玩家為本局遊戲的「三科」或「四科」)。若有兩個以上的玩家同時宣布「革命」,則所有玩家重新洗牌、發牌,重新開始牌局,新牌局中不再進貢。
  8. 出牌。
  9. 結束本局遊戲:
    1. 若一個聯邦的玩家全部打完了手中的牌,則稱此聯邦「串三戶」,此時本局遊戲結束,串三戶聯邦的三名玩家獲勝。下一局遊戲中,失敗的三名玩家須向各自的對家進一張「串貢」。
    2. 若只剩一個玩家沒有打完手中的牌,則比賽結束。此時,按照打完手中的牌的先後順序,六名玩家依次被稱為「頭科」、「二科」、「三科」、「四科」、「二落(lá)」、「大落(lá)」。下一局遊戲中,上一局中的大落需要向頭科進兩張「落貢」,二落需要向二科進一張「落貢」。
  10. 開始下一局遊戲。

術語[編輯]

  • 回手牌。假設玩家甲出牌,其打出三個5,同時甲在手中保留了三個A作為本次出牌的後備。若其餘五人至少有一人為甲之前的三個5出牌,甲打出手中的後備牌三個A,則這三個A可稱作甲在這一輪的回手牌。若其餘人沒人管甲的三個5,則甲準備的三個A不能稱為回手牌。出牌時一般夠級牌、2、王作為後備時才能稱作回手牌。
  • 圈。同「串三戶」。當聯邦分獲一、二、三客時,免掉對方的所有貢,改為每人一張的「圈」貢。常為了避免「圈」掉,而會放掉對幫的一家為「三客」,從而保證「貢」。

進貢及其順序[編輯]

  1. 點貢。
  2. 敬貢。有些地方「憋三」又叫敬貢,叫法不同但內容一樣。
  3. 燒貢。參見上文「燒牌」。但不同的地方燒牌略有不同。另一種規則是:燒牌的玩家乙必須保證每次打出的牌都至少包含一個王,否則不能燒牌。若乙嘗試燒牌,則其之後打出的牌可由其對家打回(只能是對家,其它人不可打回),被打回後燒牌失敗,繼續下一輪出牌。如果燒牌時玩家乙已無對家,則任一家都可打回,即玩家乙被反燒。
  4. 落貢。
  5. 悶貢。王可作為回手牌打出。否則當玩家手裡只有王和3時,該玩家被悶了,下一輪需向其對頭進悶貢。一個例子是,假設現在玩家甲手裡有一個3,三個大王,三個5。甲此時可以選擇一次出完所有的牌,另一種選擇是先打出三個5,三個大王作為回手牌。若有其他人回應了甲的三個5,王作為回手牌打出沒問題。若沒人回應甲的三個5,甲的王做不成回手牌,且此時甲的手裡只有王和3,甲被悶了。
  6. 進貢順序:進貢時按照點、敬、燒、落、悶的順序依次進行。

[2]革命[編輯]

在抓完牌,並完成進貢、還貢過程之後,如果一個玩家手中既無王,也無2,則可以宣布「革命」(當然也可以不選擇革命)。 所謂「革命」也就是不參與本局遊戲。革命者在走科排序上一般視為四科(所以有人革命的情況下,仍可能串三戶)。

  • 革命者的開點。革命者在革命之後,也就與悶貢、燒貢無關了。而點貢取決於革命者是否能開點。一般規則中,革命者在革命時,將手牌中自認為最大的一組夠級牌打出,如果被對頭壓倒,則革命者不開點;如果沒被對頭壓倒,則革命者開點。
  • 革命者對頭的夠死級/開點。革命者的對頭,有三次夠死級的機會。三次夠死級之後,進入無頭狀態。其他玩家可以正常接打無頭者的牌,無頭者也可正常接打其他玩家的牌。如果三次夠死級均是用的可開點的三組夠級牌(而不是單2、王、貼王等情況),則無頭者開點;若無頭者沒有能力打出三組夠級牌,則無頭者不開點。
  • 革命者聯邦走科。如果革命者所在聯邦兩人分別走科頭科、二科,則革命者自動視為三科,這種情況下是將敵方串三戶。如果革命者所在聯邦兩人分別為大落、二落,則是革命者所在聯邦被串三戶。
  • 革命特殊規則。一般規則中,是不允許兩個(或兩個以上)玩家革命的,否則本局作廢。否則會導致提早進入四家亂打狀態,影響開點。但個別地區規則允許兩個玩家革命,這種情況下,會有兩人(即兩位革命者的對頭)分別在三次夠死級之後,進入無頭狀態。但不適用於通常四家亂打的規則,不然剩餘四名玩家就無法開點了。由於兩人革命本來就不是一般規則,所以規定也就比較靈活。通常是,在兩人革命後,四人之中凡是有頭的玩家仍可正常開點,直到有一人走科,進入「三家亂打」狀態。

不同的規則[編輯]

在不同的地區,夠級衍生出了多種不同的規則,以下是一些不同規則的簡要介紹。

  1. 六個3和六個4。請參見上文關於落三(最後下3)、悶四(開點後才能出4)的介紹。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有些地方故意只保留4副牌中的六個3和六個4,這樣可以基本保證每一盤都有人買3和買4。
  2. 六3八4。由於四副撲克張數的原因,在六3六4的基礎上外加2張4,從而讓每位玩家手中牌的數量一致,每人33張。
  3. 4沉底。在六4或者八4的情況下,可以在進貢完成、開始出牌之前,把手中的4反扣發出。這是對「天降弱購機」的玩家的一種和諧,承認「點貢」卻可以少一副4牌,從而有利於搶客。故有「棄點爭頭客」一說。
  4. 2不能和除了王之外的其他牌一起出。算是為了增加一點難度,有些地方2隻允許和王一起出,不允許和其它牌一起出。
  5. 2和王均不開點。這麼做是為了增加互相夠級的趣味性,否則使用2或者王開點對家非常難以打回。這條規則就是為了突出夠級牌的重要性。
  6. 直勾不開點。若在一輪開始時出夠級牌,那麼不能開點。只能在一輪已經在進行中,夠級牌用來回應其餘玩家的非夠級牌,且對家不能做出有效回應時才能開點。
  7. 打點不開點。玩家甲打出夠級牌試圖開點,其對家乙用夠級牌回應將甲的夠級牌打回,且甲不在繼續進行回應。由於乙的夠級牌是用來打回對家的夠級牌的,因此乙不能開點。
  8. 先敬為落。第一個被「憋三」的玩家是「大落」,第二個被「憋三」的是「二落」,以此類推。若沒有人被「憋三」,「落」的定義按照上文步驟7給出。
  9. 有敬(悶)無圈。在「憋三」打法時,如果玩家被「憋」,則,若對方聯邦分別獲得一、二、三客,也不算「圈」。此條為了可以最大程度履行「憋三」,而不至於為了避免「圈」而特意放走對幫一玩家為「三客」。
  10. 抗貢:一人抓到8個2或者4個大王就可以抗貢, 即不進貢。抗貢後一般同夥都不用進貢了,也有時只抗落貢。
  11. 明上:開局前聯邦商議決定給對門明上,那進貢就翻番,當然出貢也翻番。後來還發明了「於上」之類翻更多番的,一般超過6人玩的時候才會出現。
  12. 無頭:對門走了則自己就是無頭了,無頭一般在不過牌的情況下可以隨便打別人的勾幾牌而不燒牌,無頭出的勾幾牌,別人也都可以打而不算燒牌。
  13. 過牌:口頭語叫「過牌不發」,即同一回合內上一輪若沒出牌,算是過牌,這一輪就不能出了。但是對門是例外,如果本門發了勾幾牌,只有對門能上,如果本門發的不是勾幾牌,則出牌最後,對門還有一次出牌機會。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够级的起源,载《齐鲁晚报》. [2010-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2. ^ 够级.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