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世房中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世房中歌漢朝初年郊廟祭祀時所演奏的樂曲[1]

名稱[編輯]

該樂曲最初名為房中祠樂,又名房中樂房中之樂漢惠帝二年時更名為安世樂漢武帝時更名為安世房中歌[1]

房中之義,學者多認為是宮中之祠堂或宗廟,也有人認為是后妃的閨房或女性。張永鑫認為房中為宗廟陳主之所,蕭亢達認為房中指祠堂。許雲和認為房中是宗廟中某一宮室的專有名稱。張哲俊認為「房中」一詞在西漢末期才有閨房之意,所以房中在漢初指的是宗廟、朝堂的廂房。王福利認為周朝時就以「房中」代指女性,所以房中樂可以解釋為主持者及歌樂者主要為婦人,或是主持者為國君或諸侯,歌樂仍舊主要為婦人。趙維平認為「房中」指的是女性,演奏房中樂時以宮廷中的女性為主體[1]

安世之義,岳洋峰認為是漢家天下長治久安[1]

性質[編輯]

有學者認為,安世房中歌可能為后妃房中樂、宗廟祭祀樂、燕樂、祭祀雜神。張永鑫、蕭亢達等認為安世房中歌為宗廟祭祀樂。魯立智認為房中祠樂最初為漢高祖和宮人的雜祭祀之樂,後來成為成為宴饗音樂,東漢時安世房中歌才成為宗廟祭祀音樂。張哲俊認為房中祠樂是宗廟食舉樂和燕樂(侍宴之樂)。漆明鏡認為房中樂不用於后妃侍宴之樂,也沒有限定僅用於女性或只能由女性演奏,房中樂實際上是宗廟祭祖之樂的一部樂章。黎國韜、黃競嫻認為房中樂不完全等同於燕樂[1]

作者[編輯]

班固在《漢書·禮樂志》中提到房中祠樂的作者為漢高祖的唐山夫人。黃紀華推測房中祠樂主要為漢武帝的李夫人及李延年所作,姚大業認為安世房中歌中的《休成》、《永志》兩組歌詞為叔孫通所作,唐山夫人則是譜曲者。許雲和認為房中祠樂與安世房中歌是兩首內容不同的曲子,安世房中歌與唐山夫人無關。張樹國認為安世房中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是唐山夫人所作的4首房中燕樂,另一部分是叔孫通所作的13首房中祠樂[1]

創作時間[編輯]

學者大多認為安世房中歌創作於劉邦擔任漢朝皇帝期間。鄭文認為安世房中歌創作於漢高帝六年到十年七月之間。王福利認為是在漢高帝六年或之前所作。黃紀華認為是漢武帝時作品。許雲和認為安世房中歌是漢惠帝二年所作。張樹國認為安世房中歌中的唐山夫人的四首雜言作品寫成於劉邦生前,叔孫通的作品可能是漢惠帝初年高廟落成後創作[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近四十年来汉郊庙乐研究综述. 樂府學(第22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