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甲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寬甲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77.5–76.5 Ma
正模標本顱骨AMNH 5337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甲龍科 Ankylosauridae
亞科: 甲龍亞科 Ankylosaurinae
屬: 寬甲龍屬 Platypelta
Penkalski, 2018
模式種
庫氏寬甲龍
Platypelta coombsi

Penkalski, 2018

寬甲龍屬名Platypelta)或譯扁甲龍,是一滅絕甲龍科甲龍亞科恐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晚白堊世(早坎帕階晚期,約7750至7650萬年前)的恐龍公園組模式種是庫氏寬甲龍(Platypelta coombsi)。

發現與命名[編輯]

正模標本的骨盆

1914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巴納姆·布朗(Barnum Brown)和彼得·凱森英語Peter Kaisen(Peter Kaisen)在艾伯塔省紅鹿河英語Red Deer River附近的沙溪(史蒂夫維爾東南八英里處)挖出一具甲龍科骨骼(標本AMNH 5337)。1971年,沃爾特·普雷斯頓·庫姆斯英語Walter Preston Coombs(Walter Preston Coombs)將其歸類於包頭龍。然而,保羅·彭卡斯基英語Paul Penkalski(Paul Penkalski)在2001年提,這具骨骼與標本AMNH 5403幾乎相同,而且可能代表一個單獨的分類單元。[1]2013年,維多利亞·梅根·阿爾博爾英語Victoria Arbour(Victoria Megan Arbour)和菲利普·柯里英語Philip Currie(Philip Currie)因為AMNH 5337在骨盆區域不同於刺甲龍倍甲龍而繼續將其歸類於包頭龍。[2]

2018年,彭卡斯基發表一項研究,研究中包括對這些標本的系統發育分析。結果顯示,AMNH 5337和AMNH 5403位於與包頭龍標本CMN 210、UALVP 31和AMNH 5406不同的位置。因此作者將兩件標本建立為新屬新種庫氏寬甲龍(Platypelta coombsi)。屬名取自希臘語platys(「寬闊的」)和plate(「小盾」)指其寬闊的皮內成骨種名紀念古生物學家沃爾特·庫姆斯,他在二十世紀末開創了對甲龍類的研究。[3]

正模標本AMNH 5337發現於海拔667米的恐龍公園組,表明化石時期約為7680萬年。它由帶有顱骨、缺乏尾巴和後肢的骨骼組成。從融合的肋骨和肩帶、粗糙的關節面和裝甲來看,該化石代表一具成熟或年老的個體。[1]

標本AMNH 5403、CMN 8876、ROM 788和ROM 813被歸類於寬甲龍。[3]AMNH 5403由嚴重壓縮的、包括顱骨在內的身體前半部分組成。[1]一個短的尾槌與該骨骼一起保存下來,但彭卡斯基懷疑二者的聯繫,指出尾槌沒有標記也沒有在加入目錄中提到。[3]CMN 8876是一個保存一顆牙齒的顱骨。ROM 788是一個尾槌。ROM 813是一個缺乏顱骨的骨骼,但含有整個骨盆、前肢和後肢。除大量皮內成骨外,它還保存了皮膚印痕。它被固定在三個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保存印痕的石板上。彭卡斯基已在2001年提出它代表一個不同於包頭龍的分類單元。[1]

敘述[編輯]

顱骨AMNH 5403

寬甲龍是種大型甲龍科,體長約為6米。[3]

寬甲龍存在大量自衍征,包括:尾部的一些骨板很大,長度超過25厘米,頂面粗糙,鋒利的龍骨延伸成尖銳的喙狀;鼻部位於眼眶前方;上喙呈圓形且相對較小,其前方的犁骨重疊在融合的前頜骨後面;顱骨後部的枕髁英語occipital condyle很大;位於顱頂后角的鱗角低矮且粗糙,有一個寬的基部和一個延伸到後面的凹陷;牙冠裝飾得很好;在下臂中,尺骨長而輕巧;在骨盆中,髂骨前刃僅向下方輕微彎曲;腳很強壯,爪子呈拱形;在第一個頸椎半環上(保護頸部前上方的橫向護甲帶),成對的中段皮內成骨被拉長,部分呈錐形突出;在第一個頸椎半環的側面,皮內成骨有一個彎曲但不呈波浪狀的龍骨,龍骨尖端向突出。[3]

種系發生學[編輯]

寬甲龍於2018年歸入甲龍科甲龍亞科。更確切地說,它是演化支包頭龍族(Euoplocephalini)的成員。在演化樹中,它被置於刺甲龍上方、倍甲龍下方。[3]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Penkalski, P., 2001, "Variation in specimens referred to Euoplocephalus tutus", pp 261-298 in: Carpenter, K. (ed.): The Armored Dinosaur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 ^ Arbour, Victoria M.; Currie, Philip J. Euoplocephalus tutus and the Diversity of Ankylosaurid Dinosaurs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Canada, and Montana, USA. PLoS ONE. 2013, 8 (5): e62421. PMC 3648582可免費查閱. PMID 23690940. doi:10.1371/journal.pone.0062421. 
  3. ^ 3.0 3.1 3.2 3.3 3.4 3.5 Penkalski, Paul. Revised systematics of the armoured dinosaur Euoplocephalus and its allies.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 Abhandlungen. 2018, 287 (3): 261–306. doi:10.1127/njgpa/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