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清新,由清新一詞而來,最初與一類清新唯美,曲風溫和、多為音樂人獨立創作的音樂風格綁定,之後隨網絡及文藝青年群體的擴大,使用範圍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衣着、設計等文藝領域。作為形容詞所指的小清新風格,八九十年代文化解禁,港澳、日本、臺灣及歐美文化進入中國後便已出現,在日本,台灣出現得更早,只是彼時小清新一詞尚未流行,一般用重疊度較高的小資一詞表示。現小清新一詞逐漸成為名詞,指代這一文化現象或有此文化偏好可能的人群。

小清新自出現及很長時間裡都屬小眾文化,追隨者也多以小眾,與較為通俗的主流文化區分開為榮。隨九十年代始高校擴招,網絡迅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一直提高,西方文化的大量進入,中國出現思想審美價值觀很大不同於父輩的年輕一代人。在網絡平台上,得到許多精神需求類似的年輕人共鳴,在中國大陸從小眾文化漸成一種亞文化。但其實在日本,台灣,泰國亞洲國家地區,歐美都很流行。偏愛清新唯美文藝作品,審美觀,價值追求上呈現小清新偏好的年輕人尤其女性,也開始用文藝青年配合小清新來形容。

文學、電影、攝影、獨立音樂這類標籤基本已標識出小清新屬於社會中上層,受過良好教育,生活壓力較小,生活水平較高的人群。與殺馬特一詞並列,很大程度成為側面反映年輕人社會地位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