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真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真吾(1902年12月5日—1937年9月15日),原名崔功河,小名森仁,字禹成,筆名真吾採石沙剎史東浙江省鄞縣樟村鄉崔岙村(今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崔岙村)人。中華民國文學家。

生平[編輯]

1902年12月5日,崔真吾出生在一個破落的小地主家庭。他從小聰明伶俐,酷愛文學。1913年在村中啟明小學讀書。1917年春考入鄞縣石碶縣立第四高小,次年擔任學生會學藝股長,曾主編校報《課餘周報》。1918年冬,在父母的安排下,娶應杏雪為妻[1]。1919年,崔真吾考入寧波效實中學,被選為學校學生自助會幹部,參與編輯《自助周刊》。五四運動時期,於5月19日成立了寧波市中學生聯合會,並作為效實中學自助會代表參加了聯合會的領導工作,並與朋友創辦「樟溪學社」,舉辦暑期學校,編印《新樟村》刊物[1]

1923年夏,崔真吾從效實中學畢業。同年秋,他被聘為黃巖縣立中學的英語教師,並向學生介紹《新青年》、《湘江評論》、《語絲》等。1924年1月,崔真吾離開學校,回鄉擔任鄞縣第四小學五年級教師,但只教了一個學期即辭職[2]。同年秋,他考入廈門大學外語系[3]

1926年秋,魯迅到廈門大學任教。崔真吾等人拜訪魯迅,當面向他請教。在魯迅的指導下,他們成立了「泱泱社」,出版了《波艇》,崔真吾任主編。1928年春,崔真吾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文科四年級,半年後畢業。其間,他經常到景雲里魯迅的住處。1927年1月,他因參加學潮而被廈門大學開除。同年下半年,他來到上海,擔任復旦實驗中學教務主任。1928年秋,他辭去工作,插入復旦大學文科四年級繼續深造,半年後畢業[2]。畢業後,崔真吾與剛來上海的柔石同吃同住,日夜從事翻譯工作。同年冬,魯迅、柔石、崔真吾、王方仁共同出資成立了朝花社,出版了《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介紹東歐、北歐文學,引進外國版畫[3][4]

1929年底崔真吾回鄉暫住,1930年2月應聘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任教,宣傳無產階級文學運動,1932年夏應聘到廣西平樂第十省立中學任教,向廣西青年散發無產階級文學作品。1933年秋,任桂林省立第三中學教務主任,同時兼英語教師。在校長的支持下,他從上海引進了一批進步大學生到學校任教。一年後,轉入廣西師範專科學校任教。1935年秋,他到南寧省立第四中學任教[2]。1936年,廣西開始了「六一」抗日反蔣運動。這年秋天,中共南方工委特派員李守純來到南寧,住在南國街15號。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彭懋桂和崔真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經常一起到南國街和李守純商量工作。當時,許多民主黨派人士聚集在南寧,地下黨趁勢成立了廣西南寧文化協會和中國民主抗日救國大同盟。崔真吾不僅親自參與,還積極鼓勵和動員學生參與。[1]

1937年8月31日,崔真吾被國民黨新桂系逮捕,並於9月15日深夜被殺害[5]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中共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 宁波中共党史人物 1925-1949.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26-2341-3. 
  2. ^ 2.0 2.1 2.2 周桂發主編. 上海高校英烈谱.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06: 99–100. ISBN 978-7-309-08215-9. 
  3. ^ 3.0 3.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鄞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鄞县文史资料 第6辑 当代鄞籍国内人物专辑之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鄞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93.12: 255–256. 
  4. ^ 朱金順著. 新文学版本杂谈. 青島:青島出版社. 2019.01: 181. ISBN 978-7-5552-2111-1. 
  5. ^ 《寧波詞典》編委會編. 宁波词典.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2.12: 339. ISBN 7-309-00879-0.